鱈魚的海釣迴游路線及垂釣技法探討

鱈魚又稱明太魚,在大連地區又叫大頭魚。大連地區每年進入9月中旬以後便到了垂釣大頭的黃金季節,一直到12月底,魚汛不斷。進入翌年1月——4月中旬,隨着氣温、水温的下降,大頭就少有蹤跡,很難垂釣了。

一、大頭回遊路線的猜測

一年之際在於春,大連地區每年到了五一前後,垂釣大頭就開始了。一直到7月上旬,漁汛不斷。進入7月中旬以後,即便是偶有斬獲,也是殘兵敗將,可與不可求了。每年春夏相交的季節垂釣大頭有以下特點:

1)春夏相交垂釣大頭的水深和範圍

五一前後,根據歷年垂釣結果來看,大頭個體大,分佈範圍廣。近岸至三山島周邊的暗礁、沉船,旅順塔河灣的昌平丸、聲納均有魚汛,且個體較大。遠至40、50海里範圍的沉船,更不用説圓島、財神礁(遇巖礁),釣獲的大頭個體肥大,數量可觀。

鱈魚的海釣迴游路線及垂釣技法探討

2)秋冬季大頭的分佈情況

9月中旬前後,從地理分佈的情況來看,率先出現漁汛的海域是圓島及圓島東南海域,近半個月時間內大頭魚個體大、數量龐大。拖網船一次作業最多可達數噸的魚獲,大連釣友十幾個人最多一夜釣獲2000斤左右。

10月中旬以後,圓島海域魚獲量減少,個體重量遞減。財神礁海域魚獲和個體重量有上升的趨勢,進入11月中旬以後圓島大頭分佈明顯減少,財神礁海域大頭數量增多,只是魚的個體重量變小。第二年一月以後,大連地區海域大頭明顯減少,山東半島海域垂釣大頭進入旺季。

每年大連地區7月中旬至9月中旬,大頭難覓蹤影。

通過以上情況,是否可以這樣判斷,大頭魚每年9月中旬從大連地區東南方向向大連地區海域迴游,這是因為洋流和水温的變化所致,一直到12月底前後,大頭滯留在大連地區海域。性成熟的大頭進入1月中旬以後開始交配、產卵,停止覓食,個體較小的大頭繼續向南、向山東半島海域迴游。

進入翌年4月中旬後,交配、產卵後的大頭開始覓食,一直到7月中旬前後,又隨洋流回游到水温較低的西北太平洋海域。

二、對付大頭的辦法

1)釣具、釣組的選擇

夜釣時由於光線不好,視力受影響,尤其是拋錨定點垂釣時,受流水的影響,特別是中魚後,由於大頭個體較大、力量強勁,很容易造成和相鄰的釣友纏線。這就要求大家儘量使用簡單的釣組,一般而言船頭的位置,流水沒有受船體的遮攔,即便是統一線徑、統一鉛墜大小,也特別容易發生亂線,這就要求船頭位置的釣友儘量使用比相對後面釣友大一號的鉛墜。簡化釣組就是儘量使用單天平,減少綁縛的魚鈎數量。這樣即使亂線,由於釣組相對簡單拆解起來也比較方便。

白天視線較好,很多釣友願意用兩套或兩套以上的釣具。但,流水較大時還是用一套釣具為好,這不僅與人方便,與己更方便,因為它也減少了自己互相纏繞的麻煩。

白天流水合適時儘量用雙天平,一是鈎系線互相纏繞的機會較少,二是雙飛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大家都知道魚開口的時間很短,一般不會出現1個小時以上的連口現象。我只在05年時,垂釣圓島外8海里沉船時,遭遇一次。連續3個小時魚口不停,全船8個人中,釣獲最少的也有20餘條大頭進帳。但這樣的機會很少,這就要求我們儘可能在單位時間內,讓中魚的機率更高。這就是所謂高手和新人最重要的區別之一。

其次,還要儘量養成好習慣,比如每次中魚後看看屏幕上的數字,再如,儘可能將鉛墜繫留長度做到適合自己最順手的位置。還有就是備一把鋒利的剪刀,一旦出現亂線、纏線又很難短時間解開時,一刀兩斷是最有效率的。使用兩套釣具時,切記一定要在同時中魚時,先收一副線,待摘魚掛餌,整理好釣組之後,將鉛墜下到釣棚後,再收另一副釣具。

如果看到另一副釣具竿體顫動幅度較大時,一定要將漁輪的泄力調好,或在不影響自己前一副釣具下線的情況下,同時收放也未嘗不可。只有這樣才能打好有準備之仗,才能做到不慌不忙,高效率又準確有序。

鱈魚的海釣迴游路線及垂釣技法探討 第2張

有人説“悶大頭”就是將釣組打底後,一打了之,不管不顧。其實,垂釣最為關鍵的因素就是靈活機動,善於調整和觀察。悶大頭沒錯,但在魚口好又慢流時,“悶”字要靈活運用,將釣組稍稍提離海底,使中魚的信號更快、更直接的反映到竿頭上,這才是施釣於巧,施釣於精。

善於觀察、善於總結,勇於實踐這是我下面和大家探討的。

2)魚餌的選擇和運用

垂釣大頭魚,很關鍵的就是魚餌。大部分時間大頭黃昏和清晨覓食較其他時間更為活躍,從這個現象分析,再從大頭魚頭部鼻窩的形態來看,大頭魚的嗅覺十分靈敏。夜晚主要靠嗅覺覓食,視覺只是起到輔助作用。現在部落很多釣大頭高手夜間垂釣大頭時,均採用複合餌,效果十分明顯。

例如利用大頭嗅覺好、貪吃等特點,魚鷹等人在垂釣大頭時,就將魷魚頭部棄之不用,把魷魚板(身子)剪成上寬下窄的形狀,在將下方較窄的地方剪成細條狀,然後把剪好的魷魚板的上部對摺掛鈎。再掛上大個的海腸,海腸的底部用剪刀剪出一個小口,以血水能滴出為準。經過多次檢驗,誘魚、中魚效果十分可觀。

白晝流水合適時,使用海腸、沙蜆子複合餌效果也比較好,單純使用魷魚板效果一般。在近期釣魚過程中,白天我單用鳥貝釣大頭,效果非常好。只是未經過反覆實踐,不能確定鳥貝只是白天好用,還是夜間效果同樣好用,還是夜間同樣需要魷魚板的配合,才能達到和白天一樣的效果。希望釣友出海釣大頭時,能夠檢驗一下,為日後垂釣大頭增添新方法。

3)怎樣減少跑魚

垂釣大頭,跑魚是常見現象,如何減少跑魚,甚至不跑魚,很多釣友都在想辦法。然而在最近的實踐中,又摸索了一些方法。

鈎、線質量問題造成跑魚,或者鈎系線太細,上線速度過快造成跑魚。是主客觀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只要有一定的經驗完全可以避免。大頭跑魚的主要原因是魚鈎未將魚頭、口部刺穿,魚鈎掛魚的部位太接近魚脣邊緣而造成的。

在最近一次垂釣中,我嘗試了兩個辦法,非常有效。一是加長鈎系線,其實這個道理非常簡單,大頭靠“悶”,如果你的鈎系線過短,竿頭中魚的信號傳達的就較靈敏、直接。此時很可能魚鈎剛剛掛住魚脣的邊緣,就會造成在收魚過程中跑魚的現象發生。反過來,鈎系線較長時,中魚信號傳導較慢,魚餌被大頭完全吃進去的可能性就大一些,這樣拿魚就較有把握。另外一個方法就是選擇鈎條較粗的魚鈎,其中原因不説自明。

當然,魚口好時,要利用魚吃鈎較狠,將子線縮短,鉛墜稍稍提離海底,在單位時間內提高效率是明智的選擇。魚口不好或較懶時,加長子線的長度讓魚將餌吃的更深,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好方法、好習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敢於嘗試新方法才是不斷前行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