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時抽窩聚魚,這三個細節不注意,反而變成驅魚離窩了

野釣時抽窩聚魚,這三個細節不注意,反而變成驅魚離窩了

做窩的方式有很多,誘聚效果最好、效率最高的,莫過於抽窩,也就是散炮抽窩,利用快速拋竿、起竿,讓較為鬆散的窩料,能在短時間內,形成密度截然迥異於其他區域的霧化區域,這樣既能讓餌料味型濃度快速散發,也能讓溶散的餌料從狀態上,能吸引魚羣進窩覓食;

所謂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高手使用這招,發窩幾乎是立竿見影,雖然小魚鬧窩居多,但是發窩速度是真的非常快,但是打窩手法,卻又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用得好,畢竟這種釣法是源於競技釣;

競技釣比賽,有時間限制,池子內目標魚種類單一,體型規定,數量相對穩定,所以擔心散炮抽窩小魚鬧窩,可是這種打窩方式,應用在野釣,則又有明顯的弊端,就是很容易吸引小雜魚進窩;

因為散炮入水,溶散、霧化極好,香型濃郁不説,餌料顆粒直徑極小,這都極為受小雜魚青睞,雖然説小魚進窩,也能吸引大魚進窩覓食,但是小魚鬧窩鬧得太厲害,也着實讓人心瘋不已;更有甚者,有不少釣友用過這種抽窩聚魚方式之後,不僅沒有魚進窩,反而會把已經有發窩跡象的窩子給打散,所以説,這是一種譭譽參半的打窩手法;

事實上呢,這是對抽散炮這種打窩方式,在細節上不到位,或者説在實操時,這幾個細節沒做到位,所以才會出現的情況,而這三個細節,恰恰是釣友們容易忽略的;

野釣時抽窩聚魚,這三個細節不注意,反而變成驅魚離窩了 第2張

細節一、抽竿頻率太快

抽散炮,在大多數釣友的認知中,寧快勿慢,寧急勿緩,簡單的説,就是要抽快、打快,曾幾何時,一分鐘之內抽竿頻率,越快、越準,就説明釣友的釣技越高,當然,這和化老師打拉餌抽鯽魚的記錄,其實是兩回事;

實戰中,抽竿頻率越高,抽散炮的間隔越短,就意味着窩子裏,溶散、霧化的餌料密度越大,這樣帶來兩個後果,第一個,窩子裏動靜非常大,比如一分鐘抽10竿,和一分鐘抽2竿,如果抽的精準點,窩子裏就一直有動靜,這不太利於魚羣進窩;

第二個後果,就是窩子裏呈顆粒狀的餌料密度非常大,甚至都影響到窩子裏水的溶氧比,簡單點説,很容易將窩子的霧化區域,打成缺氧區域,這會讓進窩魚羣感到非常的不適應;

建議野釣抽窩,從慢到快,從1分鐘抽2竿開始,抽上5~6竿,換釣餌守上一會,沒口就改為1分鐘抽3~5竿,抽上5~6竿後再換餌守上一會,以此類推,一直到有魚口為止,就開始放緩抽竿頻率;

野釣時抽窩聚魚,這三個細節不注意,反而變成驅魚離窩了 第3張

細節二、餌料狀態窩釣一體,比重一致

大多數釣友,為了保證餌料味型一致,往往是通過餌水比來控制散炮、釣餌的狀態,如散炮1:0.3的餌水比,搓餌就是1:0.8左右,拉餌就改為1:1.1~1.2左右,最多就是拉餌多添加點拉絲粉;

這樣做的優勢,是散炮和釣餌的味型趨近一致,進窩魚一旦開始搶食窩料,吞嚥鈎餌的概率就非常大,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一旦餌料的味型一開始誘聚效果一般,那麼中魚的概率也很一般;

尤其是釣餌和窩料配方一致,比重一致,進水之後,狀態也就差不多,就動態誘魚效果而言,談不上有多高的利用率;

建議在抽窩時,適當增加雪花粉比例,讓散炮比重減輕,這樣能有助於散炮落水,延長落底的時間,甚至窩散炮抽下去之後,如果誘魚效果不理想,可以適當添加一些腥餌、香腥餌來增加誘魚效果;

而釣餌,則用香型濃度略大些的餌料,單開單用,黏度略大,比重略大,味型略濃,這樣既能加速鈎餌沉底,又能體現出窩料和釣餌的味型差異,不管是濃引淡釣,還是淡引濃釣都是可以的;

野釣時抽窩聚魚,這三個細節不注意,反而變成驅魚離窩了 第4張

細節三、拋竿落點一定要精準

抽窩的落點,其實是非常考究釣魚人基本功的,箇中翹楚,可以抽20~30竿,在水中抽出海碗大小,從水皮到水底的一個柱狀霧化區域;

倒不是説抽窩落點不精準,霧化區域大了,就沒有誘魚效果了,而是落點不精準,東一竿、西一竿,霧化區域做得太大了,被散炮吸引聚集的魚羣,就無法集中,這樣快速發窩後,也談不上什麼優勢;

野釣時抽窩聚魚,這三個細節不注意,反而變成驅魚離窩了 第5張

總結

抽散炮,其實談不上多高明,多複雜,但是用不好,只要往以上三個細節上找,要麼就是其中之一沒做到,要麼就是乾脆以上三個細節上的問題全都沒做到,所以,想要釣好魚,那就非得在細節上下點功夫、費點心思,這可比什麼神奇餌料配方,有效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