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視覺和觸覺功能分析

魚有怎樣的視覺功能

魚的視覺和觸覺功能分析

釣魚者瞭解魚的視覺功能是很重要的,因為必須弄清楚在什麼程度上才能使魚看見釣餌,但又不能讓魚看清魚餌上面是有一根線連着的,更不能讓魚看出釣餌裏面還有一個可怕的魚鈎,如果被看清了,魚就會逃之夭夭,再也不肯吞餌了。

魚是有視覺功能的,只是由於魚眼的晶體呈圓球形,缺乏彈性,所以比較近視。可以,決不可因此對魚的實力作過低的估計,因為通過魚眼晶狀體後面鐮狀突起部(肌肉)對晶狀體和視網膜之間距離的調節,視力是可以增強的,也就是説,魚眼中的晶狀體,原本是由一小條能收縮的肌肉聯繫在視網膜之前的,如果魚需要看比較遠的物體,這條肌肉就會縮緊,把晶狀體拉近視網膜。這樣,就可以調整焦距,使魚的眼睛也可看到較遠的物體了。

不過這種調節的速度,各種魚時不同的。一般來説,肉食性的兇猛魚種比草食性的草魚等温馴魚種來得快。

有人經過試驗後證明,有些魚特別是海魚的視覺調節可以進行的很快,因而可以看得很遠。在水質正常時能看到10米以外的食物。但有些魚如淡水魚重的鮭魚,能看清物體的距離一般不超過30~40釐米。

瞭解魚的視覺情況和釣魚有關係嗎?有。首先,我們知道,過分清澈的水,不利於垂釣,雖然多數魚時近視的,但卻可以通過調節看的較遠,如果讓魚看到釣線和餌中有鈎,就不會上鈎了。此外,過於渾濁的水也不利於釣魚,因為在這種水中魚看不見釣餌,也就沒有魚能上鈎了。

魚有怎樣的曲射視力

上面説道,魚雖是近視卻克通過晶狀體與視網膜距離的調節而看的較遠。本題還要介紹的是,魚還有更重要的曲射視力。簡單地説,在風平浪靜時,水面就像一面鏡子,光線設到水面時,會產生折射,可以使水下的魚,看到岸上的各種物體以及魚下方的物體。在這樣的情況下,釣者拋下的釣線會讓水底的魚覺得水面的“鏡子”上出現了一條裂痕,或“鏡子”上映出一條陰影,使魚警覺起來。所以,在風平浪靜、天氣晴朗的條件下,垂釣者要注意,儘量做到以下幾點:

①釣魚者不應穿黑色、黃色、藍色等魚周圍環境顏色截然不同的衣服,也不要戴會反光的帽子。

②應儘量減少在岸邊站立或行走的次數,釣魚者的身姿應儘量取低位,切忌站立,坐姿較好。

③釣線不宜過粗,線色應與水色相近。

④墜子最好用細長形的,體積應儘量小。

⑤下鈎時,應將釣餌拋到距魚羣較遠些的水域中,然後緩緩的拉近至魚羣附近。

魚有色感嗎

釣魚者很關注釣餌的顏色,很希望給釣餌加上一層對魚較有吸引力的顏色,以吸引魚前來吞餌上鈎。

解剖學證明:大多數魚是能夠分辨顏色的,因為魚眼中的圓柱細胞可以在較強的光照下起到視覺作用,並能分辨不同的波長的顏色,只有鯊魚不能,它只能分辨黑、白兩種顏色。但魚是生活在説中的,它在水中所觀察到的物體顏色是不同的。水對光來説起着濾色的作用,當光線進入水中到達物體前,已有一部分被吸收掉,剩下的光從物體表面通過水體發射到魚的眼睛裏,光的顏色又再一次被濾色,所以魚所感受到的顏色已不是人們在岸上所看到的顏色。

一般地説,魚對紅色不太敏感,因為經過水濾色之後,紅色已不明顯。但魚對黃色和紫色、濾色、藍色較為敏感。

在黃昏時,最先在水體中消失的是紅色,其次是橙色、黃色,最後是綠色和藍色。當光線再弱時,在魚眼中所感覺到的就只有黑、白兩色了。

夜釣時,雖然當時地面是黑暗一片,但天仍是有些明亮的,如果選用灰色的釣餌,在放入水中的過程中,容易被魚發現,如果能在釣鈎的鈎柄上塗一點夜光粉,也會有一定效果。

魚有怎樣的運動視覺

魚不僅有視覺,而且有運動視覺。運動視覺就是它能感受到物體的移動。這種運動視覺是魚視覺的一個重要特徵。即使在深水層中火光線很差的環境裏,在魚周圍產生微小的動靜,都能引起魚的注意,靠的就是魚具有運動視覺的能力。

任何物體在魚周圍的運動,對魚都會產生兩種信息反映:一是有食物,魚會本能地游過去,吞食它;二是危險的敵人,魚會盡快底遊開逃避。

許多釣魚者都有這樣的經驗:釣鯽魚時,用活蚯蚓最能引起魚的注意而前來吞食。如果在下鈎後不見動靜時輕輕一動一下魚竿和釣鈎,就能引起魚注意,並前來吞食。有經驗的釣魚者還發現,那些肉食性的兇猛魚類,對水中移動的物體最為敏感。

魚在水中對運動物體的視覺,還具有另一方面的特點:魚在運動的過程中,能夠不斷地觀察視野遠處出現的較大的陰影、側影或光點,這時,魚就會迅速做出反應,注意和好奇地認真觀察。

魚的視覺能力是隨着光照水平的增加而增大的,其運動視覺能力也一次成比例關係。此外,魚類還有一種陰影反應的能力,即魚類在運動中對同伴也在運動的巨大的陰影會產生趨向性的反應。如在木排、船的陰影下,常常是魚的聚集之處。

魚兒怎樣的觸覺功能

魚類還有一種觸覺功能,這是魚的第二聽覺器官。魚的測線和觸鬚就是觸覺器官。魚的測線和觸鬚是動物界中其它動物所不具有的。側線在魚體的兩側,由魚體兩側各一串小黑點連接而成,是貫通頭尾的一條虛線。構成側線的各鱗片中央小孔(即黑點)在皮下有橫溝相連,裏面分佈着神經末梢,成為魚的另一種重要的感覺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感覺水下的低頻震動聲波。當魚要測出聲源的正確位置時,除依靠其聽覺外,還要由側線來加以輔助,彌補視覺和聽覺的不足。

人們對生活在深水中的魚類會產生一種疑問:在深水中,黑暗得簡直沒有光線,魚是靠什麼才能在水下自由遊弋而不碰撞到其它物體的呢?魚又是怎樣辨別方向,怎麼樣覓取食物的呢?其實,靠的就是側線的觸覺作用。

魚的聽覺細胞是和魚側線上的網狀細溝相連接的,這一結構對低頻率振動極為敏感。當人們將釣餌和墜子投入水中時,便立即形成水的壓力波,這種壓力波推動附近的水,造成連鎖反應,形成一圈圈向外擴散的水波紋,當波紋接觸到魚的側線結構時,魚就能感知到有物體投入水中,並能感知它的方位和距離。

由此可知,魚藉助它的內耳和側線的交互作用,可以感受出水中的哪怕是很細微的動靜。但是,池塘或溪流邊釣魚者的談話聲如果比較輕,不超過20分貝,則對魚不會產生影響,因為水面會把絕大部分的聲音反射回空中。如果發出喊叫聲或大聲説話,或者是高大的人體移動,魚就會產生警覺甚至逃避,對釣魚造成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