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船釣攻略之季節、天氣、潮汐的影響

上文我們説了船釣出行的四個要點,這次我們説下船釣過程中需要應對的主要影響因素。船釣和岸釣一樣,同樣會受到季節、天氣、潮汐的影響,下面筆者會簡單的講解下這些影響。

海上船釣攻略之季節、天氣、潮汐的影響

一、季節的影響因素

這是實施船釣的重要因素,船釣活動在季節的把握上要較淡水釣複雜些。原因在於有些海區存在着海魚因水温變化季節性洄游週期現象,北方海域的早春及深冬的近海難以釣到魚。

比如大連及山東的黃海、渤海的近海船釣活動一般都在“穀雨”(4月20日前後)到“冬至”(12月21日左右)之間進行。這段時間內,由於水温適宜,食物豐富,且有些魚類正處於排卵期後需大量補充營養的“飢不擇食”階段,找準一個好的釣點,常常是鈎鈎不空。

特別是每年的9月至11月的上旬期間,如黑 鮶 等海魚正處於向深海遷徙的準備階段,為補充能量,儲備體能,往往是成羣瘋狂覓食。

每年的“小雪”節氣後,六線魚排卵“看仔”期結束,體能的極大消耗,急需“一頓飽餐”來補充,基本上是見餌就吞,此時正是大釣六線魚的季節。

但遠海不同於近海,象大連海域的“圓島”、“遇巖礁”及長山列島的“海洋島”“烏蟒島”等遠離大陸20——50海里以上的海域,因“水老”(水深)其水温變化不大,基本上可以全年施釣。

二、天氣的影響因素

船釣除了要選擇好垂釣的季節,最重要的是要隨時注意天氣的變化。

影響船釣的天氣因素主要包括風向、風力、氣壓、水温等海洋氣象。風太大太小都影響船釣的效果,但大風大雨來臨前的一天和風雨過後的二三天都是出海船釣的最佳時機。

但每年這種機會又不是很多,既要趕上這樣的天氣又要趕上好的潮汐,每年能碰上一兩次絕對稱的上是“點正”。

船釣的風向也有講究,如大連地區的黃海海域,刮西北風和西南風,且風力在4——5級左右時,都是不錯的船釣機會。但船釣要求的安全係數要高一些,相對要對風力作出最佳判斷,當風力增強到6級以上,特別是南風或東南風,已出海的要儘快返回,沒出海的最好乖乖得呆在家中或改為岸釣,千萬不要貿然出海。

特別是每年的十月份(農曆九月)前後,大連地區的沿海漁民俗稱“九月暴”,天氣狀況晝夜落差較大,風向風力常常飄忽不定,出釣前一定要認真聽取當地的天氣預報,未雨綢繆,為個人安全負責,為家人幸福着想,絕不可貪一時快樂而冒險。

三、潮汐的影響因素

船釣作為一種特殊的海釣方式,對於垂釣的潮汐掌握與選擇也有異於岸磯釣法。因為潮汐的變化及海流流速的強弱直接關係到海魚的活動規律。

在下積多年之船釣實戰經驗,多選擇在每月的小潮汐時期出釣。之所以這樣選擇,其原因在於:每當大潮汐時期,由於海流的活動區域範圍較大,海流的流速較快、力度較強,船釣又大多選擇在水深20——30米以上的海域裏施釣(相對於黃海北部而言),特別是在遠離陸地的深海區,如大連海域的“圓島”“遇巖礁”等着名釣場,往往會因大潮期水深流急,正常的釣組匹配常常隨海流“漂”出很遠,難以“下沉”到達準確釣點,其中魚機率可想而知,這是其一。其二,由於大潮汐時段海流的強勁,常常隨海流移動的魚羣難以“駕馭”海流的強勢力道,多呈“散兵遊勇”狀,難以“集羣”,出釣“戰果”可想而知了。

所以,船釣的潮汐時段的掌握應儘量選擇在小潮汐時期出釣,即每個月的農曆初五到十二,或是農曆的二十到二十七期間的日期出釣。

在這一小潮汐期間(又稱死汛期),因潮水落差較小,海流較緩,範圍較窄,以船釣垂直放線為例,僅百克的鉛墜便可帶動釣組準確“落於”釣點,且中魚時阻力小,魚訊反應靈敏,揚竿剎鈎後又便於輕鬆搖輪收線;其次,由於此段潮期的海面多呈流輕浪穩,隨海流四處覓食的海魚或停留於海流周圍,或遊弋於緩流之中,並且,能隨着海流四處覓食者多為“大傢伙”,故中魚時必然“大”多於“小”,其中魚、起魚過程的刺激與“成就感”可想而知了。

當然,在下以上所述僅以黃海北部的正常季節潮汐而言,相對於春季、秋季來講,由於地球的自轉與太陽、月亮的引力作用等,冬季的潮流活動相對要小了很多。

而對於黃海中南部的海域來講,包括環渤海近海海域,因其地質結構不同,多呈岬灣沉積泥沙質地貌,灘平水碧,其潮汐的影響要優於其他海域,船釣潮汐的選擇與掌握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潮汐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