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用腥餌,也要有技巧,這麼做才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

晚秋用腥餌,也要有技巧,這麼做才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

晚秋釣魚,不用腥餌,別説大魚,就連小魚也不進窩,可是用多還是用少,用動物腥還是植物腥,到底是用聞起來腥的,還是其他的挑選標準,這就比較雜亂了,市場上那麼多腥味餌料,這些腥味真的是材料本身亦或者是別的什麼原因發出的味型,為什麼誘魚效果總是差點什麼意思,其實總結成一句話,那就是晚秋用腥餌,也是有技巧的,不僅僅是使用技巧,更要有一定的判選嘗試,這樣才能做到誘魚快,還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

晚秋用腥餌,也要有技巧,這麼做才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 第2張

腥味這個味型,其實是很泛泛的,比如我們説動物腥,常見的是蝦粉,蛆粉、蚯蚓粉,但是仔細用嗅覺來區分,會發現並不是一種味型;再譬如植物腥,豆腥、藻腥、油菜餅腥、蒜腥,更是不一樣,那就需要我們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就是嗅覺判斷出來的腥味,和目標魚所需要的腥味,其實並不是一回事,就好比蘋果、香蕉,自然會散發蘋果味、香蕉味的味型,但是蘋果味、香蕉味的洗漱洗滌劑,雖然聞起來相差無幾,但是前者可以安全食用,後者只能外用是一個道理。

晚秋用腥餌,也要有技巧,這麼做才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 第3張

有這樣的區別,是因為香型不同,香烴的方程式不同,比如比較常見的節肢類動物腥味,主要是三甲胺系列,而動物蛋白質腥味的香烴,主要是氨基酸類,而再進一步細分,如生長環境不同,如蚯蚓、泥鰍等,因為生長在土腥素濃郁的環境,所以腥味就變成了組合腥味,之所以要點明這樣的區別,其實説白了,就是目標魚在生長環境的區別不同,對不同的腥味餌,要求不同,比如我們在春季釣魚,餌料中如果用了動物蛋白腥味,其實效果並不如藻腥效果好,這就是緣由了;當然了,我們並不需要普及生物和化學知識,畢竟太過於高端和專業,但是我們在使用腥味餌時候,也是有技巧的,這些技巧,可以讓我們忽略嗅覺誤判,挑選出合適的餌料,讓我們做到有的放矢。

一、凡是聞起來不難受的腥味,基本上都是可以使用的

每個人的個體不同,對物體味道的判別是有區別的,但是要有一個大前提,就是魚的嗅覺,是人的300~500倍左右,那麼相應的,如果我們聞起來不難受的味型,可能魚不一定受得了,但是我們聞起來都很難受的腥味,那魚肯定受不了,這是一個很基礎的使用技巧,這其實不僅適用於腥餌,所有的配餌、開餌效果,其實都適用於這一技巧。

晚秋用腥餌,也要有技巧,這麼做才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 第4張

當然了,這只是第一步,因為現在的商家,誠信度有高有低,比如以南極磷蝦這種不是蝦的蝦粉舉例,其最大的成本是運輸成本,事實上這種蝦,在其原產地,也就是南極水域,基本上屬於無成本自然繁殖,但是真正將其運輸到國內,這個運輸價格相對而言,就比較高了,所以國內大多數的蝦粉,並不是用的南極磷蝦,而是成本非常低的淡水養殖蝦,更誇張一點的,直接就用香精調味,比如氧化三甲胺,再配以骨粉、蝦粉之類,至少在嗅覺上,我們是判別不出來有什麼大致區別,反正味道都不咋地,那麼聞起來難受不難受,就成為了我們比較簡單的判別手段了。

二、發酵類的腥味,往往更符合實際的腥味餌來源

在自然水域中,淡水魚和海水魚,能獲取腥味餌料的來源並不一致,海水魚的我們就不多説了,僅是淡水魚,從自然界獲取腥味餌料的來源,一共就只有三大類,第一類,水中的藻類腥,第二類,小魚小蝦的動物蛋白質腥,第三類,植物、動物屍體腐敗發酵的腥餌,除此之外,很難有其他自然來源,所謂的羶腥、內臟腥,主要是因為氨基酸類腥味含量較多,動物蛋白含量高,用我們比較好理解的概念,就是屬於高熱食品,自然對魚有極大的誘惑率,但是同樣,這種誘惑是全方位的,不管大魚還是小魚,所以一旦使用這種腥餌,就要做到小魚大魚齊鬧窩的思想準備,如果開餌水平很高,自然沒有問題,反之,那就要做好鈎餌不落底的準備。

晚秋用腥餌,也要有技巧,這麼做才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 第5張

但是我們使用了針對性的腥餌,這在實戰中就意義很大了,比如晚秋我們多建議用蚯蚓,或者是蚯蚓粉。紅蟲粉這一類昆蟲動物蛋白腥味餌,其實主要原因是晚秋一到,很多水生昆蟲大規模死亡,新鮮的也好,沉底和腐泥發酵的也好,基本上和蚯蚓、紅蟲這類活餌,或者和紅蟲粉、蚯蚓粉這一類發酵後的腥餌味型差不多,所以使用後,活餌易招惹小魚,但是發酵後的腥餌,往往更受大魚青睞,因為這符合實際情況。

三、根據水温來調整腥味餌的比例,其實也要看水質的情況

很多文章,都在反覆強調,水温越低,腥味餌料的比重就要越高,比如同樣都是晚秋,東北、西北晚秋施釣時,腥餌的比重並不一致,如東北,腥味餌料的比重在30~40%左右,而在西北,20~30%也就差不多了,這就是因為東北的實際氣温已經比西北低的太多,但是這個説法,其實並不全面,要考慮到,低温時,魚對腥味餌的需求,其實是對補充蛋白質有需求,在魚的認知中,腥味=蛋白質=營養,但是腥味在水中的傳播,是需要介質的。

晚秋用腥餌,也要有技巧,這麼做才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 第6張

這一點其實並不難理解,味型在水中的傳播,也是需要介質的,當水質越肥,也就是水中雜質越多的時候,味型的傳播越快,但是因為水中雜質太多,所以就要用較濃郁的味型來覆蓋住介質,同樣,水温越低,水質越清潔,用來傳播味型的介質,就越少,只有用高濃的腥餌,來增強傳播,這樣才有助於把味型傳開,所以,晚秋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季節,因為水温並沒有低到冬季那麼明顯,但是又不如夏季,所以腥餌在餌料中的比重,就取決於水質的肥瘦,越肥的水,腥餌比例越低,越瘦的水,腥餌比例越高。

晚秋用腥餌,也要有技巧,這麼做才能大魚進窩小魚不鬧 第7張

最後,隨着氣温持續下降,晚秋釣魚,漁獲情況呈兩極分化,要麼漁獲越多越好,大物越來越多,要麼就是連續空軍,就算有魚,大魚也很少,除了出釣時間有問題,主要的原因,就是餌料中,腥餌比重、種類、類型上,沒有選好、用好,再直觀點,其實就是我們的鼻子給出的判斷並不正確,讓我們的餌料,要麼腥味種類不對,根本吸引不了魚進窩,要麼就是大魚小魚都進窩,口多切雜,哪一種都抓不住,所以,用對技巧,對症下藥,那麼小魚不鬧、大魚進窩,也並不是什麼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