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開餌這個事,有簡單的説法,也有複雜的説法;簡單的説法,就是餌料加水,複雜的説法,餌水比、加水方法、攪拌手法、醒餌時間等等;不管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都得認定一個事實,開餌整個過程中,關於加水這個事,是直接影響到餌料的誘釣效果,再直觀的説法,就是水這個問題處理不好,漁獲的數量,就天差地別。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要説開餌加水,大多數釣友,重視的是餌水比,這個要素很關鍵,不管是拉餌還是搓餌,餌水比直接管控着最終的成餌效果,而醒餌時間的長短,也甚是關鍵,除了正釣時狀態因素的影響,餌水比加醒餌時間長短,決定了餌料反水的間隔週期,但事實上,開餌加水這個事,遠遠不止這兩個因素這麼簡單,那麼接下來,羅列一下開餌加水的若干注意事項,來驗證一下開餌加水和漁獲之間的關係。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第2張

一、餌料加水有三種方式

開餌加水,大多多釣友的認知是先配餌,然後再倒水,當然,這也是最常見和最普及的一種方式;其實根據開餌需求和手法要求不同,我們開餌加水一般用三種手法來操作,兩種開餌,一種補水;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第3張

1、先配餌再加水;這種手法比較常見,先將餌料按照配方配比好,將配比好的餌料充分勻稱攪拌之後,再將開餌水(可以是普通水,也可以是調製了蜂蜜、紅糖的開餌水)倒入,然後攪拌均勻即可;這種方法操作簡單,但是對手法要求很高,對於新手來説,很難快速攪拌均勻,開出的餌料很容易有疙瘩,其實就是倒水之後,攪拌手法不合適,導致了一部分餌料吸水不均勻導致的;解決的思路也很簡單,可以攪拌之後,雙手抓起餌料,然後互搓一下,儘量把所有的餌料都這麼操作一下,就不會出現疙瘩了;但是開拉餌,這種方法就不能用了。

2、先倒水,然後把餌料倒入水中;別看這個順序反過來,感覺應該沒有什麼差異,實際上開出的餌料,效果是截然不同的,這種做法比較麻煩的一點,在於一邊倒餌料,一邊晃動餌盆,需要有節奏感,當餌料倒完之後,再次進行攪拌,最後幾乎不怎麼會出現疙瘩,一般開餌水比比較大的搓餌、拉餌時,這種倒水方法效果最好。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第4張

3、餌團過幹,拍水沾餌團;我們在開餌時,就算嚴格遵守餌水比要求,開出的餌團也會因為氣温、陽光、風力等客觀不可控因素,達不到我們需要的效果,比較常見的就是過幹或者過稀,比較稀軟處理起來比較簡單,可以把餌團打散,然後多加一點基礎料,或者加一些配好的幹餌,再次揉打就行;但是餌料過幹,打散之後再加水,很難保證餌料二次加水後能均勻吸水,正確的做法,就是餌團不打散,然後一手完全沾濕,輕而均勻地把餌團拍上水,然後反覆2~3次之後,再放置在餌盆裏靜止,二次醒餌,醒餌成功之後,餌料就可以用了,而且可以反覆操作。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第5張

二、餌料的加水量,也就是餌水比,決定了餌料的適口性

開餌開不好,往往有兩個直接因素,第一是餌水比總是掌握不好,第二是打揉的手法和力度有問題;打揉的手法和力度其實很難描述,因為無法量化,也無法具體描述,我們不可能説開什麼餌料,用多少牛頓的力量,手放在什麼位置,和餌盆達到什麼角度,只能依靠個人的經驗和手感;而餌水比這個概念,其實更多是統計、大概、差不多的結果,也沒有什麼實際的量化標準。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第6張

為什麼這樣説呢?每個餌料廠家,生產的每一批次的餌料,工藝流程可能是一致的,但是彼此之間的生產標準、餌料配方比例,開餌時的氣温、濕度等因素,都導致了同樣的餌水比,每一次開餌,都會有這樣那樣的細微誤差,所以我們只能用個區間範圍,1:0.3~0.4,1:0.5~0.6,1:1~1.2,其實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因為沒有辦法量化和規範化,但是我們只要掌握這樣一個概念,加水越少,霧化就越快,但是餌料適口性就越差,加水越多,霧化就越慢,餌料的適口性就越好,至於要多加還是少加,霧化要快還是慢,那就看我們需要開成什麼樣子了。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第7張

三、影響醒餌效果的三個因素,水温、氣温、目標魚

很多釣友對醒餌的認知,是很模糊的,因為大眾化的解釋,醒餌就是餌料吸水的一個過程,這話對,但是又不全面,醒餌確實是餌料吸水的一個過程,但是這個過程完結之後,我們想要什麼樣的效果,這才是最重要的,至於過程如何,其實只要我們知道影響腥餌效果三個因素,並且加以利用就可以了。

因素一、目標魚決定了我們開餌後醒餌時間的長短;整體來説,醒餌時間越長,餌料越黏軟,但是同樣,反水也越快;那麼餌料要軟一些,還是硬一些,黏一些,其實就是指着目標魚給出依據;比如目標魚是鯽鯉,那麼我們開餌時,儘量把餌料開的黏軟,因為比較黏軟的餌料,對鯽鯉來説,適口性更好,誘釣效果更好;如果目標魚是草魚,那麼餌料就無需那麼黏軟,因為對草魚來説,適口性好的餌料,比如有顆粒感,酒米、玉米渣進嘴效果,遠比霧化好的虛料適口性要強烈的多。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第8張

因素二、氣温影響,周圍氣温越高,醒餌時間越短,周圍氣温越低,醒餌時間就越長,其實這不難理解,氣温越高,水分蒸發越快,對餌料來説,需要先把水分吸足,然後才會蒸發水分,所以自然氣温越高,醒餌時間越短,反之也是同樣的道理;當然,我們控制醒餌時間,也可以根據氣温的高低,適當的增減開餌加水的比例,如夏季可以少加一點水,而冬季可以多加一點水,同過增減開餌水的比例,達到控制醒餌效果和醒餌時間的目的。

因素三、水温影響;我們加水開餌時,水的來源有三種,第一種是原塘水開餌,第二種是自帶開餌水(可以自制可以購買),第三種則是冬季自帶温水開餌;那麼實戰的結果告訴我們,水温越高,餌料越黏軟,但是附鈎性越差,水温越低,醒餌時間越久;所以比較合理的建議,開餌水保持在30~40度,是效果最好的,既能保證醒餌時間,也能保證醒餌效果,同時不影響附鈎效果,不論夏季還是冬季。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第9張

四、掌握反水的週期

因為現在商品餌的製作工藝原因,只要是餌料,就不可能不反水,無非就是反水週期的長短,為什麼現在主流的開餌思路,都要求少量勤開,説白了就是希望通過用餌料的數量,來控制反水間隔,這樣我們把餌料用完了,可能餌料都還沒有反水,但是實戰的情況,並不能讓我們事實盡如所想,所以我們還是需要注意這麼幾點。

1、大多數餌料反水週期大約是30分鐘,而使用30~40度左右的温水開餌,能有效延長這個週期,根據釣點氣温影響,這個週期可能會適當延長,從15分鐘到半個小時都有可能;

2、開餌儘量少量勤開,配料可以一次多配一點,但是每次開餌,拉餌每次不建議超過半個雞蛋大小,搓餌不超過半個拳頭大小,這樣可以在餌料反水之前,就把餌料用完了。

3、開好的餌料,除了必要使用的,儘量不要成團,成團後的餌團不管有沒有被覆蓋,都會提前反水,而打散後的餌料,則能有效地延長反水的週期;

開餌加水這件事,看似簡單,細節做不到位就不行 第10張

4、不用的餌料,可以用半濕的毛巾覆蓋,不要用乾毛巾,乾毛巾會吸收餌料的水分,具體會導致餌料變成什麼樣的狀態誰也不知道;也不要用濕毛巾,濕毛巾覆蓋餌料會加速餌料反水,具體加速到什麼時間也不確定。

最後,開餌加水這點事,要説多複雜也不盡然,別看洋洋灑灑千把字,其實真的做起來,細緻點、耐心點,也就不過一個量杯、一個毛巾的事,但是漁獲的結果,差異幾倍都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