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七星漂的使用間距問題

傳統七星漂因適應性廣,靈活方便而受到廣大釣友的喜愛。在使用星漂作釣時有一個問題是不可忽略的,那就是作釣時星漂顆粒的間隔距離問題。星漂的間隔距離是不固定的,一般在2~10公分之間都可以運用。具體的間距要視星漂顆粒的大小,水體的深淺,水色的清濁,風浪的大小,以及魚口的快慢,魚體的大小等情況作靈活適應的調整。只有懂得適時調整星漂間隔,才能收到良好的垂釣效果。

談一談七星漂的使用間距問題

談一談七星漂的使用間距問題 第2張

先從星漂顆粒的大小型狀説起,原則上是星漂顆粒大,作釣時的間距也應該相對拉大。如果你用大號的星漂,卻採用一兩公分的間距,會導致喪失星漂的的靈敏功能,難以察覺細微的漂相。因為緊湊的大號星漂會形成一個整體,魚在索餌的漂相反應會是整體星漂的動態,這種整體的動態比較難以辯別,特別是在魚口輕或有點風浪的時候。使用大星漂小間距的效果很差,是一個弊病。相對的,星漂顆粒很小,採用的間距也應當適當小。但這個小也是適度縮小,和前面説的一樣,你的星漂是很小號的,再縮成密密麻麻狀,根本就沒法釣了。一般來説,不管大小號的星漂,間距在3~7公分都是可以適用的。至於星漂形狀方面,細長型的間距應大一點,短圓形的可以小一點。原則上是這樣,但實際運用中還要根據其他情況靈活運用調整。

作釣時的水體深淺,水色清濁度是決定星漂間距的主要考量因素。水深間距大,水淺間距小。這個就不用細説大家都明白。水色清,間距可以大,水色濁,間距一定要小。水色渾濁,間距大了就會看不清水面下那顆星漂。會導致漂相不明,總的來説,應該是以能看清水面下那顆漂為限度來調整間距。

談一談七星漂的使用間距問題 第3張

垂釣的時候有風浪,星漂的間距要拉大,間距太小在風浪中根本無法捕捉漂相。有風跟不僅要拉大間距還要用大號點的星漂或者兩個漂豆併攏成一個使用。

在作釣魚情好,魚活躍積極索餌時,星漂間距要適當拉大,因為魚吃鈎猛,幅度大。這個時候間距小的星漂漂相反應會相對快速,過快的漂相會導致提竿刺魚時機難以準確把握。而間距大一點漂相會相應緩一點,可以讓提竿刺魚時機更從容準確把握。以常見送漂為例,間距很小,一二公分,送漂顯示突然會讓人促不急防。間距大,七八公分,送漂緩和,水下一個漂豆緩慢抬起即可提竿中魚。

魚體的大小,如果作釣水域平均魚體都大,星漂間距選大,魚小則反之。

星漂間距的使用選擇大致上如此。總的來説,星漂間距以稍微拉大一些是比較有利於增進釣效的。幾乎每一個剛接觸七星漂的人在開始使用星漂釣魚的初級階段,都是會使用很小的星漂間距,有不少人甚至會把星漂拉成糖葫蘆一樣去釣魚。這樣做是因為感覺間距小靈敏度應該高,觀察漂相容易。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使用星漂時間長了以後才會慢慢體會到星漂間距小是不好釣的,包括我自己也是一樣,從小時候玩星漂搞得密密麻麻開始,到後來都是七八公分以上間距,稍微小一點的間距就會感覺難受。這個老傳統釣手都有體會,但你要叫他説為什麼星漂間距要大,恐怕他也回答不上來。那麼星漂間距大有什麼作用和好處呢?

談一談七星漂的使用間距問題 第4張

星漂間距大可以起到誘魚作用。以七個漂豆為例,間距在七公分的星漂總體長度在五十公分左右,鈎餌下水下沉,星漂開始入水時,在距離窩點上方五十公分星漂浮力開始產生對鈎餌的牽引,鈎餌下沉變緩,緩降行程長能夠很大程度了增加被魚發現鈎餌的機會。這一點在小漂輕墜的輕靈星漂線組上表現得尤為明顯。而間距小的星漂緩降行程小,時間也短。效果也就差了。釣魚要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你別小看了這個零點幾秒的差別。就是這個差別,別人一下鈎魚就咬鈎,而你下鈎要等上好一會才咬鈎。

談一談七星漂的使用間距問題 第5張

星漂間距大利於觀察捕捉漂相。會釣星漂的人在看漂時注意力集中在水面下那顆漂豆,星漂間距大,六七公分以上,當然前提是能看得清水面下這個漂豆,間距太大水面下那個豆都看不見是無從談起觀察捕捉細微漂相的。間距大的星漂,在魚索餌吃鈎時,只要魚口輕觸餌鈎。水面下這顆漂豆就會有角度,位移的起伏變化。有經驗的釣手甚至能僅憑這顆漂的變化提竿中魚,所以有的旁觀者看到星漂都沒有動,怎麼就上魚了,覺得很神奇。那是旁觀者沒有看到水面下漂豆的變化。而間距很小的星漂是不會產生這個情況的。

另外一個,傳統星漂大多是多窩走釣為主。間距大的星漂可以適應不同水深的窩點,免於走釣時頻繁調節星漂,大大增加走釣時的順便收快捷度。

關於星漂間距的問題大致上就是這樣了,有不足之處歡迎傳統星漂高手評論補充指正。不喜可噴,入眼加關注。釣無定法,學無止境。希望可以和大家共同探討交流,增進釣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