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釣組的靈敏與遲鈍問題

關於釣組的靈敏與遲鈍和怎樣調釣靈敏與遲鈍,已經有很多的文章介紹,還有一些教學視頻,最近我看見轉載的一個不知道什麼年代的視頻:《台釣揭祕》。其中有很多真知灼見,個人認為,也不乏令人迷惑不解的錯誤觀點。一些初學者對靈敏、遲鈍問題不容易弄明白,又受到種種誤導,就更是一頭霧水了。

為了幫助一些初學者走出迷茫,我斗膽談談個人的一些見解。一些見解也許是老生常談,有些見解有悖於某些名人的比較流行的觀點。是否有道理,作者不敢武斷,請讀者獨立思考,斟酌取捨。

一、從一個網友的困惑談起

一漁友在網上發表短文《調4釣2的困惑》。文中説:“我個人比較喜歡台釣,可當我空鈎半水調好4目後,卻釣不了2目。因為我用的是拉餌釣的1兩往下的小鯽魚,由於魚小用的鈎小拉的餌小所以也就下去一目或者一目多點,漂反應鈎子上雙餌後漂露出2目半或者3目,有的時候用好使的蚯蚓就更談不上釣2了。

除了用比重大的純苞米麪餌才能達到調4釣2但是沒商品餌愛咬鈎啊,這種情況怎麼辦呢?是不是將就點對付調4釣3了,但個人感覺不靈呢。 台釣一般不是調靈釣靈麼有的時候我想調靈6目,但由於上餌後只能下的很少目所以想釣靈點釣3目或者2目這個目的也達不到了也就別想靈了。

調4釣2都給我整蒙了,是我用的漂子的事麼,是不是用那種60塊錢往上的貴漂就能輕鬆達到調4釣2了呢?我用的是硬尾3號9目的漂,花20塊買的。我就想調高目釣低目,也就是調靈釣靈。誰能給我出個解決方案幫我解惑達到目的,謝謝了。 如果換漂,用哪種漂子好?”

有這樣的困惑的釣友恐怕不是極個別的人。這些困惑既説明了一些釣友對如何調釣靈敏與遲鈍既不明白道理,也不知道方法,同時也説明了受到一些誤導,更加困惑不解。

二、認識靈敏與遲鈍

釣組的靈敏性與遲鈍性,可以繞開科學的定義,用比較通俗比較淺顯的話來説。魚動漂動,假設魚給的力很小,浮漂的訊號很明顯,則釣組靈敏。相反,魚給的力比較大,浮漂的訊號很微弱,則釣組遲鈍。靈敏與遲鈍是相對的。釣同樣的魚,假設魚給的力是相同的,那麼,浮漂訊號越明顯的釣組越靈敏,反之越遲鈍。靈敏與遲鈍是釣組本身的屬性,當然可以用儀器測量,不過,那沒有什麼意義,沒有必要。

淺談釣組的靈敏與遲鈍問題

有一種説法:釣到魚就是靈敏,釣不到魚就是遲鈍。這是從釣獲的多少來説的。而釣獲的多少不僅僅與釣組狀態有關,而且與釣法、釣技、天氣、魚情等等有關。所以説,用魚獲多少衡量釣組的靈敏、遲鈍是不妥的。

三、什麼因素決定釣組的靈敏與遲鈍

釣組的靈敏與遲鈍的性質是釣組的屬性。決定於釣組的組成、結構和狀態,主要是餌鈎和子線的狀態,其次還有浮漂等等各個組件的特性。餌鈎觸底很少、懸浮很多、子線繃直繃緊,魚輕輕吸餌,浮漂就有信號,釣組就靈敏;反之,餌鈎觸底多甚至完全卧底,子線彎曲鬆弛,魚吸餌需要克服的重力比較大,而且力的傳遞延時,以致魚大動浮漂小動,這樣的釣組就遲鈍。

餌鈎一觸一懸、一卧一觸、全部卧底,就是底釣的三種迥然不同的靈敏、遲鈍狀態。餌鈎觸底可能有不同的程度,子線彎曲鬆弛或者繃緊可能有不同的程度,所以,餌鈎的狀態何止幾種,釣組的靈敏遲鈍狀態也就千姿百態。浮漂、墜子、主線等等組件的結構和性質也有一定的影響。例如,在餌鈎狀態相同時,細尾漂就比較粗尾漂反應靈敏。

四、怎樣調整釣組的靈敏與遲鈍

在浮漂等等組件已經確定之後,既然決定釣組的主要因素是餌鈎 的狀態,那麼,思路就很清晰了,目標就很明確了:就是要調整餌鈎以及子線的狀態。

怎樣調整餌鈎的狀態?不難想到:調整浮漂的浮力。增加浮漂的浮力,餌鈎就懸浮更多、子線就更繃緊;減小浮漂的浮力,餌鈎就懸浮更少(觸底更多)、子線就鬆弛更多。

調整調目與釣目之間的距離就是調整浮力的具體措施。調目釣目之間有一段漂尾,這段漂尾有一定的體積。它沉浸在水裏,排開等體積的水,產生一定的浮力。所以,調目釣目之間的距離越大,產生的浮力就越大,餌鈎就懸浮越多,釣組就越靈敏。調漂,説白了,就是調整調目和釣目,從而調整餌鈎以及子線狀態,以適合魚的吃口。

淺談釣組的靈敏與遲鈍問題 第2張

五、釣目的調整受到餌重、鈎重、漂尾粗細的制約

釣目的調整受到餌重等等的制約,不是想多少目就一定是多少目。例如,餌重等於、小於1目,底釣就不能夠實現“調4釣2”只能夠釣大於2目(餌重大於1目才能夠實現調4釣2)。既然如此,又何必一定要墨守成規呢。

六、靈敏好還是遲鈍好,應該拿魚情説話

初學者往往追求釣組的最靈敏狀態,以為越靈敏越容易釣到魚。這是片面的。釣組的靈敏狀態,主要是釣魚人容易看見魚的動態,但是,不一定是魚吃口所需要的最佳狀態。應該拿魚情説話。

例如,氣温適宜,魚情活躍,吃口過猛,或者小雜魚多,只見浮漂動,提竿不中魚,就需要釣得比較遲鈍;低温天氣或者悶熱天氣,魚吃口很輕,就需要釣得比較靈敏,等等。魚情千差萬別,靈敏遲鈍狀態應該有所不相同,以適合魚吃口的為佳。這要靠經驗的積累,也要靠不斷的試探。由於魚情經常在變化,就不能夠認定某種狀態一定就最好,也不要一條路走到黑、一種狀態釣到底。

淺談釣組的靈敏與遲鈍問題 第3張

七、特別強調:調目、釣目的不可分割

已經説過,要調整浮漂的浮力,調整餌鈎的狀態,調整釣組的靈敏遲鈍狀態,就要調整調目、釣目之間的距離,簡單點説,要調整調目和釣目。調漂的時候,就是確定一個調目和一個釣目,也就確定了釣組的餌鈎狀態、釣組的靈敏遲鈍程度。

應該強調:在討論釣組靈敏遲鈍狀態的時候,一定要把調目和釣目結合起來,千萬不能夠分割,不能夠只看調目或者只看釣目。不能只根據調目大小就判定釣組靈敏或者遲鈍,也不能只根據釣目大小就判定釣組靈敏或者遲鈍。打個比喻,某人一年的積餘是多少,是由收入和支出兩個數據決定的。

不能夠説,“收入多,積餘就多”“支出少積餘就多”。兩個人比較,也不能夠説“張三收入比較李四多積餘就更多”。可惜,釣界至今流行的一些觀點恰恰是把調目和釣目分割開來。例如,説“調高目靈”“調目越大越靈敏”,又有人反其道而行之,提出“調低目靈”“調目越小越靈敏”。兩種觀點各找證據,爭論不休,莫衷一是。讀者不知道究竟相信誰的好。

台釣理論提出四種特殊釣法,説是高手的經驗精華:“調靈釣鈍”“調鈍釣靈”等等,説調目怎麼怎麼靈敏、遲鈍,釣目又怎麼怎麼靈敏、遲鈍。顯然,他們沒有明白釣組的靈敏遲鈍狀態決定於調目和釣目“兩個”因素,決定於“兩個”數值的“差”,歸根結底,決定於兩個目之間的漂尾產生的浮力。兩個目才跟浮力有聯繫,一個目與浮力哪裏有什麼聯繫?

還需要強調一下“調”和“釣”的一致性。釣必須先調,調是為了釣。完整的調包括調整調目和釣目(只調整一種目沒有實際意義)。調和釣是一致的。把釣組調得靈敏,釣就靈敏;反之,把釣組調得遲鈍,釣就遲鈍。這是人人都明白的簡單道理。如果説“調靈敏釣遲鈍”“調遲鈍釣靈敏”就不合情理而且令人胡凃了。

不知道我的理解讀者是否能夠理解和贊同。如果理解了,文章開頭説的釣友的一些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如果理解了,就不會被各種似是而非的理論搞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