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漁具行業出現產值過剩

就像在鋼鐵、電子、IT產品方面出現的過剩問題一樣,儘管總體產值可能不及一個房地產巨頭的釣具行業,也出現釣具產能過剩的局面。

中國漁具行業出現產值過剩

按照釣具品種的分類,有竿、線、漂、鈎、餌、輪、配件和服飾等9大類。每年的美國釣具展和歐洲釣具展,評選新產品基本上圍繞這9大類,不過在每個大類中再細分出小的類別,這9大類產品中,除魚鈎和餌料,其他都超過70%是從中國進口的,中國釣具行業的產能,在出口方面釋放出相當大的部分,不過從2008年席捲美國和歐洲的次貸危機開始,中國的釣具出口受到影響,很多做外銷的釣具企業着實開拓內銷市場,才發現國內市場的競爭激烈程度,遠遠超出了他們的預期,然而,不管多難,企業要生存,就得參與競爭,尤其是釣竿和魚線輪領域,因為原來專做外銷的企業加入,開始出現釣具產品過剩的局面。

按照經濟規律,超過市場需求的產品擠入本來就相對飽和的市場,必然會導致價格競爭,2009年威海有一家年產20萬支帶導環的釣竿的工廠,轉向內銷後,將庫存10多萬支路亞,海竿想國內的釣具店鋪貨,立即導致同類產品的瘋狂殺價,原來已佔據一定市場份額的工廠,只能降價迎戰,這幾乎是每個行業出現產能過剩時都會出現的局面。

總體觀之,釣具行業的出口產能轉向內銷,只是導致產品過剩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在於國內釣具生產企業和品牌的增多,以西部省份四川為例,2008年,來自四川的有影響力的釣具企業,只有丸美釣具和釣魚人兩家公司,而這兩家也是從一個企業分化出來的。到2010年前後,以餌料添加劑和釣魚小藥為主打產品的西部風,餘師傅,魚浪開始崛起,3個企業的銷售規模,在2011年前後都先後突破了1000萬,正式這樣迅猛的發展勢頭,帶動四川更多同類企業出現,西部風公司中分化出天網漁具公司,導致激烈的市場價格戰,到2013年上半年從這幾家公司出來的業務員,陸續成立4家公司,都是經營同類產品,市場競爭進入白熱化程度。

類似的情況,早已在山東威海的釣竿,浙江慈溪的魚線輪,湖北的魚餌,湖南臨湘的浮漂,浙江東陽的魚線等領域,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同一家企業,隨着產品線的擴充,不斷推出新品牌,同一家公司,不斷有員工跳槽出來創辦新企業和新品牌,釣具生產企業的增多,從碧海公司的展會規模擴展的速度可見一斑,2005年春天,碧海公司的展會從北京懷柔搬遷到河北省廊坊市的國際展覽中心,A、B、C3個展館,只有B館的展位全部售出,A館售出一半展位,C館完全沒有利用,春季展總展位數手臭1400個左右,等到2012年秋季展,不但3個室內的展館全部售完,算上室外展棚,共計售出了4400個展位。同時,還有近千個展位需求無法被滿足,到2013年天津梅江的春季展,碧海公司共售出了5500個展位,同樣還有近千個展位需求無法被滿足。蘇州上花在蘇州的釣具展位,幾乎走過同樣的發展道路,專業展會的爆發性增長,是釣具行業快速增長的表徵,然而,以此增長速度,在2012年左右,行業產能過剩的弊病逐漸顯現,到今年尤為明顯,帶來最顯著的負面效應,就是生產廠家,大批發商和零售店的利潤水平顯著下降,廠家和大批發商的壞賬率升高,有人説這可能是釣具行業洗牌的契機,果真如此嗎?誰能靜守激烈競爭而存活,誰會被大浪淘沙?讓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