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釣魚裝備和現代差異很小,差異大的是人心

我國的歷史源遠流長,早在幾十萬年之前,我們的先祖先就是靠“漁獵”為生,“漁”是捕魚,“獵"是打獵。其中捕魚的方式多種多樣,釣魚是捕魚中的一種方式,是古人謀生的重要手段。考古學家在西安半坡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大量骨制,這足以證明,中國釣魚習俗在新石器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已經出現。

隨着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發展到封建社會,人們不再為食物擔憂。雖然很多漁獵方式已經失傳,但是垂釣一直沒有斷絕,很多古代文人騷客不僅愛釣魚,更是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釣魚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到了現代,釣魚早已是一種休閒娛樂方式,那麼古人的釣魚裝備都有什麼製作而成?

古人的釣魚裝備和現代差異很小,差異大的是人心

竹竿、古代的魚竿一般為竹竿、蘆葦、樹枝等,竹子在北方並不普遍,有些釣魚人用的蘆葦或者樹枝當作魚竿。現在的魚竿材質一般為玻璃鋼、碳素,魚竿更輕。

棉線、古代的魚線早期是樹皮、樹莖揉搓制線,後來用棉花紡織而成的棉線,條件好的使用蠶絲線。現在的魚線種類很多,拉力強大,並且線徑比較細。

斗笠、斗笠能夠遮陽或者遮雨,有很寬的邊沿,用竹篾加油紙或竹葉、棕絲等編織而成。現在的遮陽遮雨工具為雨傘。

魚簍、魚簍也就是存放魚兒的工具,竹子或者蘆葦等編織而成,魚簍口小肚大,放入魚兒後能防止魚兒逃跑,也能把魚簍放入水中,讓魚兒短時間不易死亡。現在的魚簍是魚護,一般為編織或者塗膠等製成。

古人的釣魚裝備和現代差異很小,差異大的是人心 第2張

魚鈎、早期的魚鈎是骨質魚鈎或者石質魚鈎,隨着冶煉技術的發展,魚鈎慢慢變成鐵製魚鈎,現在使用的魚鈎多為鋼製。

魚餌魚餌隨處可見,蚯蚓、蟲子、一些植物的種子,植物的葉子等都能當作魚餌。現在的餌料多種多樣,味型更多。

浮漂浮漂比較簡單,一般是鵝毛漂,或者高粱杆,或者一些輕質能夠漂浮的植物莖葉製成。現在的浮漂一般為巴爾衫木、蘆葦、孔雀羽等。

從這裏可以看出古人的釣魚裝備和現在差異很小,如果按照用途來説是一樣的。但是現代釣魚人更多,俗話説:“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這麼多釣魚人素質也是參差不齊。

古人的釣魚裝備和現代差異很小,差異大的是人心 第3張

有些釣魚人心態差,總想釣大魚,總想收穫好,但是釣不到魚,從而使用非娛樂的方式釣魚。比如:錨魚、可視錨魚等,這些方式已經不是釣魚人,而是捕魚人。早已經和娛樂釣魚的理念背道而馳,所以説雖然説古代釣魚人和現代釣魚人雖然裝備相差不大,但是差異大的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