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兒咬鈎的相對規律和特殊差異

魚兒咬鈎就餌都是有一定規律的,但這種規律卻並非是先天而生不會改變的那種,而是在後天的生存過程中慢慢養成的習慣。釣魚的時候要了解魚兒咬鈎就餌的習慣和差異,才能採取有效的應對方法施釣。盲目出手只會讓你枯坐釣場而無一魚上鈎。下面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下魚兒咬鈎的相對規律和特殊差異。

魚兒咬鈎的相對規律和特殊差異

一、因地方習慣不同而異

我國北方人愛吃麪,南方人則愛吃大米;湖南、四川人非常喜歡吃辣椒,凡菜非放辣椒不吃;廣西中西部地區少數民族卻很少吃辣椒。這是因為所處地方不同和長期養成的生活習慣不同而形成的。

魚和人一樣。不同地方,不同水域的魚,由於經常吃某一種或幾種餌料,就逐漸形成一種習慣。時間久了,這種習慣就相對固定下來,再也不改變而排除其他餌料不吃或很少吃。

筆者所在的南寧上林縣有兩個水庫——東敢水庫和木棉水庫,這兩個水庫相距不到15千米。

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木棉水庫的魚既愛吃自然餌料和糧食餌料,也愛吃商品餌料。東敢水庫則不同,因為當地民眾只用自然餌料和糧食餌料垂釣,而外地也很少有人用商品餌料去釣,所以魚只吃蚯蚓、紅蟲、牛糞、植物花葉及其種子等自然餌料和當地釣友自己製作的玉米麪等素餌料,對廠家生產的商品餌料,幾乎絕對閉口不吃。

因此,在那個時候,我們外地帶商品餌料去東敢水庫釣魚的釣友很多人都空手而歸。直到本世紀以來,由於人們用商品餌料釣時間久了,東敢水庫的魚才逐漸開始吃商品餌。現在東敢水庫的魚也和木棉水庫一樣,什麼餌料都愛吃。

就是同一條河段,具體釣場不同,魚對餌料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清水河覃排村河段有條堤壩,壩上壩下兩個釣場相隔僅幾十米,堤壩上釣場由於有幾十張養魚網箱,河裏的野生魚因為平時吃從網箱裏漏下來的商品飼料慣了,所以偏愛吃商品餌而少吃糧食餌。

壩下釣場因沒有網箱養魚,魚則偏愛吃自然餌和糧食餌,而不吃商品餌,其中特別是大鯉魚,只愛吃生牛糞和糧食混合製作餌,對商品餌和純糧食餌幾乎全部拒絕。

二、因季節氣候不同而異

夏天因為太過炎熱,人愛吃涼粉、涼菜和涼粥。你見冬天有誰愛吃涼粉等冷的食品呢?同一種魚,由於季節氣候的不同變化,造成氣温水温不同,屬於變温動物的魚,為了自身生理的需要,對食物的要求也不同。

以羅非魚為例,它屬於雜食性底層水魚類,葷腥素餌皆吃。但初春與深冬季節因為水温太低,魚在深水處過半冬眠生活,視覺、嗅覺降低,活動範圍小,就特別愛吃活的小條紅蚯蚓,而很少吃素餌。所以冬季用素餌釣不得羅非魚。

晚春和晚秋期間,由於氣温水温適合羅非魚需要,淺水處水草多,食物豐富,羅非常在淺水處覓食葷腥餌和糧食類素餌。夏季太過炎熱,水温很高,底層水缺氧,羅非魚則愛上浮到中上水層來活動,這時,它們最愛吃的是新鮮的植物嫩葉。

因此,夏釣羅非魚(特別是中午釣),最好是用鮮嫩的水綿做釣餌在流水的中、上層水域(流水裏水温較低,氧氣多)浮釣得魚最多。

三、因水情魚情不同而異

水情不同,魚吃鈎也不同。平時,肥水域裏的魚,較愛吃素餌;瘦水域裏的魚,則偏愛吃葷腥餌。下大雨、河水漲高期間,魚愛吃葷腥餌;長期不下雨,河水減少時期,魚偏愛吃素餌。

另外,水情不同,魚吃鈎的地方也不同。長期乾旱,江河水少且清,岸邊淺處能見度高,魚不敢到岸邊淺處活動找吃,而在深水裏吃鈎;發洪水期間,水較渾濁,能見度低,漲水淹沒過湖邊河岸,那裏草木嫩葉、花朵、種子和動物糞便、昆蟲等自然餌料多,魚愛成羣到那裏尋覓食物吃。

因此,才有諺語云“平時釣中間,洪水釣近邊”和“洪期手竿釣近岸,非洪海竿釣深潭”。

平時在同一個水域裏,水情相對穩定不變,魚感覺安全,心情愉快,吃鈎就穩定,釣得魚較多;如果天不下雨而水又突然降低或上升較大(如突然開關閘門放水積水,或堤壩突然塌方等),魚受驚害怕則不敢吃鈎。

不同魚種吃不同餌料,這是眾所周知的。但魚種類相同,吃鈎的地點和時間不完全相同。

多數魚種都愛在上午和下午吃鈎,中午少吃甚至閉口不吃。但實踐證明,鰱鱅魚等和其他小雜魚剛好相反,偏偏愛在中午積極吃鈎,而上午和下午則相反。膽小怕強光的鮎魚白天於深水處關門睡覺不進食,到晚上才出門到淺水裏活動覓食。因此,釣鰱鱅魚最好在中午出釣,釣鮎魚應該夜釣才得魚多。

就是同一種魚,個體大小不同,吃鈎也不完全相同。1斤以下羅非魚,愛吃中小條紅蚯蚓,而不吃黑蚯蚓;1斤以上,特別是2斤以上大羅非魚最愛吃大條黑蚯蚓。在沒人承包的江河湖庫裏,5斤以下的野生魚,經常集體活動覓食,發現餌料以後吃鈎較快;5斤以上,特別是10斤以上的大魚,不愛集體羣遊覓食,而經常兩三條,最多四五條一組出遊找吃,發現食物以後也不馬上吃鈎那麼快,而是先遠後近,花費十到二十分鐘時間慢慢觀察,仔細辨別,認真分析,直到發現沒有任何可疑之處,確認對自己不可能有威脅以後,才小心翼翼地吃。

因此,專釣大魚不能心急,從打窩開始,要耐心等待半天甚至一天兩天才釣得。

四、因環境變化不同而異

筆者經過長期實踐證明,環境直接影響到魚的吃鈎。魚所處的環境相對固定,魚有安全感,則放鬆警惕,食慾才強盛,吃鈎就積極;反之,如果環境忽然改變大,魚認為對自己的安全造成威脅,就會想方設法找地方去躲藏起來,不肯吃鈎,或者吃之很少。

我地的感蘇水庫往年四季都釣得魚多,但2011年11月至2012 年2月,水利部門開機修補大壩和挖深加大排水溝,將庫水放去2/3,並且整天開石炮要石頭。機聲、炮聲日夜不停,儘管水庫裏仍然有很多魚,但由於生活不得安寧,所以從11年11月至次年3月幾乎都釣不到魚。

在魚具體居住的窩點裏,有時儘管環境改變不大,魚也不肯吃鈎。有一次發洪水,筆者到一條小河裏釣鯉魚和鯪魚,起初我發現河中間有兩根竹樁,攔住從上游漂流下來的竹枝和雜草。在竹樁下方兩米範圍內釣得魚最多。後來,因為釣鈎經常掛到竹樁和雜草上而造成斷線跑魚,所以我就下河去把竹樁和雜草除掉,結果,那地方再也沒釣到魚。

五、因釣具釣餌不同而異

有的釣場釣位往往因為釣具釣餌長短大小不同而直接影響到獲魚效果。

拉敢村前有個大池塘,塘北岸有個大泉水。春季在泉水附近釣得羅非魚多,2月9日那天我就和釣友李新平師傅專門去那裏釣羅非魚。李師傅用3.6米短手竿,配6號寶塔短柄鈎,掛小河蝦近釣;我用5.4米長手竿,配10號伊勢尼長柄鈎,掛大條紅蚯蚓遠釣。下竿開始不久,李師傅就連連上魚,而我釣了近兩個鐘頭,魚護裏還是空空如也。

這時,當地一位老人告訴我,這個池塘的羅非魚,冬春兩季只吃塘蝦、河蝦和生蠶蛹,其他餌料都不吃。

可是,我問老李要幾隻小河蝦來釣,仍然釣不到魚。那位老人又告訴我,用的釣竿過長,釣點距離泉水較遠,那裏水淺,水温低,又沒有水草,魚肯定不會在那裏活動覓食;另外,此塘沒有大羅非魚,我用大鈎大蚯蚓釣,小魚不但放不進嘴巴,而且見如此大條蚯蚓,心裏就害怕,當然不敢吃鈎。

我認為老人説得對,就改用3.6米短手竿配6號鈎掛小蝦子近釣,不久就有魚上鈎了。類似情況,在別的釣場也經常有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