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海釣的人越來越多

上世紀90年代,我的辦公地點就在廈門的輪渡碼頭一帶,無事時常會去碼頭邊看人垂釣。最讓我關注的是一個60多歲的老者,每天騎着一部破舊的自行車,後架上放着一隻竹籃子,魚竿是羅漢竹做的,約一米多長,竿身上纏了不少膠布,估計有歷史了。垂釣時取一粒綠豆大小的麪糰掛在小鈎上,放下一會兒就有小魚咬鈎,竿尖動兩下微微下彎後一提,一條活奔亂跳的約兩三錢重的小葉子魚就出水了。看了不到半小時就見他釣了七八條,釣上後就放在竹籃裏蓋上用海水浸濕過的毛巾保鮮。一次搭訕問他,一天能釣幾條?他説沒認真算過,但中午和晚上的下酒菜是不愁了。聽他的話我不由感慨,幸福是什麼?不同人有不同見解。自得其樂,自得其食,應該也是一種幸福,我彷彿看到老者就着小葉子魚悶燒酒後樂滋滋的表情。

一次去五緣灣海域看人垂釣。一個外地打工仔模樣的人吸引了我的視線。倒不是他人有什麼特別,而是他用的餌料特別。在主線頭端綁了一個有三四兩重的魚頭,魚頭下延伸出一條子線掛一塊蝦肉。看到這樣的釣法挺奇怪,於是我問他綁魚頭是什麼意思,他沒有回答我,卻擺出一個非常專業的姿勢把餌料拋出很遠,潛台詞就是“等着瞧吧”。我琢磨着,魚頭估計是用來誘魚的。至於這樣的釣法屬於什麼流派,還不得而知。科技進步了,創新總是層出不窮,我有點慚愧作為一個老釣手有點跟不上趟!不過回頭想想,他到底要釣什麼魚呢?反正百思不得其解。

五緣灣大橋修好後,就被一些垂釣者當成了釣點。經常可以看到三三兩兩的垂釣者在上面揮竿。我估算了一下,從大橋橋面的最高點到海面,超過了30米。而低一點的地方也在20米上下。在那麼高的地地方釣萬一上魚怎麼辦,這是困擾我的一個問題。我琢磨着,如果是二三兩的魚,收上來應該不成問題,如果如果超過1斤以上的魚,怎麼辦?難道真像有些人垂釣只是為了過一把手癮而不計較收穫嗎?不得而知。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能在這麼高的地方垂釣,估計個個都身懷絕技,絕對是頂尖“高”手無疑。

一天清晨散步到了會展中心海邊,看到有兩把魚竿立在那裏,旁邊竟沒人。環顧四周,見不遠的椅子上坐着一個年輕人在看書,過去看個究竟,那年輕人翻的居然是《中國釣魚》雜誌,頓感親切。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垂釣人見垂釣人,自然也很親切。本想上前打個招呼,但看到他專心致志的勁頭,我沒有驚擾他。只是暗地琢磨,有魚不釣為什麼?是臨陣磨槍,是作秀?走到海邊才發覺,原來正好枯潮,這個年輕人正等潮水呢。

也是在環島路海邊,一天見一人佈下許多魚竿,密密麻麻的,近前一數,整整24根,讓人馬上就聯想起萬炮震金門的故事(對面就是金門島)。那麼大陣勢我還是第一次見到,於是有了如下對話:“都是你一個人的?”“對。”“準備釣什麼魚?”“有什麼魚就釣什麼魚。”“能顧得過來嗎?”“可以。”“擺那麼多竿有必要嗎?”他笑笑説:“那麼多竿,這根不中那根中,總會有竿中魚的,只要有一兩把竿中魚就夠了。”我明白了,此人一定熟讀兵書,諳熟三十六計,要不然就是“農轉漁”,懂得廣種薄收的道理,佩服佩服。

喜歡海釣的人越來越多

喜歡海釣的人越來越多 第2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