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童年:溪釣黃顙記

憶童年:溪釣黃顙記。又一個週末到來,頭天父親對我説,“他有幾個同事約好了,要到一個地名叫馬坎的地方去釣魚”我聽了非常高興,我早就聽説那個地方非常好釣魚,就是太遠,比較偏僻,人煙稀少,晚上還有狼,豹子,野豬等野獸,是我們這些小傢伙想去又不敢去的地方。這次有這麼多大人去,就是有什麼危險也不怕。

那時我正在讀二年級,我急忙做完作業,就去挖蚯蚓,回來後就開始用包穀麪粉做凹凹頭,我們那時做的凹凹頭跟現在的凹凹頭外觀上一模一樣,但吃起來很粗燥,滿口鑽,也有一點回甜。待我把凹凹頭蒸好後,父親的魚具也準備好了。我們那時用的魚鈎全是手工做的,市場上根本就沒有賣的,做的手工鈎,鈎把比較長,有倒鈎,非常鋒利,也非常好用,尤其是晚上綁鈎特別方便,不用電筒都可以。

憶童年:溪釣黃顙記

吃了晚飯後,我們一行十幾個人就出發了。一路上聽大人們説“如果走快一點,天黑之前就能夠到達河邊,因天剛黑時是黃蠟丁最愛吃東西的時候,而且吃起來非常猛,我們現在去的那段河黃蠟丁特別多,還有什麼二胡子,甲魚,鯉魚,鯽魚,紅尾吧等”,釣魚經吹得天花地亂,但我聽得神乎其神。本來人小,走路就走不快,又想聽他們吹釣魚經,只好小跑步地跟上他們。兩個多小時的牛車小路在大人們尾尾動聽的釣魚經中不知不覺的就到了。

走到河邊後所有的人就開始分散,各找各的地方,這時我才注意到整個周圍的環境,按現在的説法“真是個世外桃源”。近聽涓涓的流水聲和木製水車的咕咕聲配合起來就象是一曲非常自然動聽的交響樂,時而還有魚兒跳動的聲響及遠處傳來的狗叫聲。

放眼看去,在彎彎曲曲的河流上有四,五台古老的水車,每台水車旁邊都有一座小磨房,裏面有一台直徑兩米左右的水磨,有的還正碾着包穀面。河的兩岸高山聳立,深谷清流,有的地方有一點向河邊伸出的小塊沙灘。

我和父親就在第二台水車的上面一點的空地上拿出了釣具,開始垂釣,這時天巳經黑盡,天上出現閃閃的星星,四處傳來各種小昆蟲的吵鬧聲,突然我手中的魚杆抖動起來,就彷彿象觸電一樣,我急忙將魚杆提起來,呀,一條大約有二十公分的黃蠟丁被鈎了上來,我提着魚線急忙用手去捉,突然聽見黃蠟丁發出咕咕地叫聲,這時我聽見父親説“注意一點,黃蠟丁身上的刺,鑽着人非常痛,”我急忙小心意意的捉着它,輕輕的起出魚鈎,把它放在魚簍頭。

又甩出魚杆,一會兒人就釣了十幾條。慢慢地我感覺魚杆越來越重,已經有點拿不起了,我只好把它插在泥土中,在用手輕輕的模着魚杆,但是這樣感覺就不靈敏了,時間一長我就開始打瞌睡了。朦朧中突然聽見父親喊了一聲“你在幹什麼,”我身子一抖,嚇了一大跳,嗑睡也被嚇跑了。父親叫我到他身邊去,我只好過去了。父親找了一根繩子在我身上,另一頭在他身,他怕我打瞌睡的時候跌在河裏去了。我就這樣迷迷糊糊的一直釣到了天亮。

天一亮,各種小鳥早早的就開始歌唱了,真好聽,就象一個世外桃園,我真的被那些小鳥迷住了,情不自己的跟着吹起了口哨,和小鳥們對唱。

這時我在一看一起來的魚迷們也不知到那裏去了。父親説“我們就沿着河邊一路釣起回家吧”。我想也對,這條河是我家門口那條河的上游,沿着河往下釣就可以回到家了。於是我們提着魚具沿着河邊向下走去。

俗語説,貴州這地方“天無三日睛,地無三尺平,人無三分銀”。這真是説到家了,單説這地“無三尺平”,我們沿着河邊往下還沒有走到三百米就被一道懸崖擋住了去路,懸崖和一座大山相連,不可能過得去,我們觀察了一下路線,只有兩個辦法,要麼從大山翻過去,要麼脱衣服過河,只有從河對面走,我們選擇了第二條方案。就這樣,一會過河一會翻山,從早上一直走到下午三點過鍾,到了一個名叫洄水塘的地方迷路了。

當時我們並不知道那個地名叫洄水塘,我們走到那兒看不見一個人煙,四面都是大山,河水又深過不去,甚至於連我們家在什麼方向都搞不清楚,這怎麼辦呢?後來我就給父親説“你在這裏等我,我爬上山頂上去看一下,我們家在什麼方向”。

我一口氣爬上山頂,在山頂上我看見了電廠的高煙囱後這才找準了方向。我們翻過了兩個小山坡,穿過了一大片松樹林才找到了來的道路,平安的回到了家中。到家後被母親一陣吵。雖然被母親吵了,但我心中還是樂哈哈的,希望有機會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