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崔解讀:温度、活性、食量對垂釣的影響

魚類即使是生存在我們不瞭解的水中,但它永遠是生物,那麼它就有永遠改變不了的生物習性,那什麼是生物習性呢?就好比人,炎熱的夏天就要喝點冰涼的來解渴,寒冷的冬天就要喝點熱湯來取暖,身體不舒服就吃點清淡的小菜,身強體壯就需要更多的肉食來維持平衡!生物習性是不可逆的自然進化法則,與自然、季節、氣候等所有自然條件有關係,不會是因為某種‘特殊“與”神奇“就會改變的。

那麼,魚類的生物習性都與什麼有關係呢?我總結了以下這些條件:季節、温度、溶氧、水質、風力與風向、生存水深與地形地貌、活性、體質、食量、養成經歷、多種魚類共存關係等自然與人為因素,而這些也是我這些年無論去哪裏,都要觀察和分析的,所以我才會經常説“不要認為看漂一動,就提竿,那就算會釣魚啊”以上的這些還不包括調釣策略,餌料的狀態等。

小崔解讀:温度、活性、食量對垂釣的影響

希望釣友不要忘記,釣魚這項運動是“漁獵”演變而來,原始點説,其使用的方法就是依靠“誘餌”來捕獲,那麼使用“誘餌”的基礎是“你的獵物餓了”或者説“你的獵物想吃東西了”這個硬性條件來實施捕獵,那麼這個時候,你就要去了解你的“獵物”什麼時候想吃,什麼時候能吃,與什麼時候吃得多,什麼時候吃的少等等,這也就是漁獵的基礎,如果你非得等着“漂一動,就抬竿”有的時候就會像“熊在冬眠,你在下夾子”般的滑稽!釣魚其實和這個道理是一樣的,它畢竟是生物,不是樹上結的蘋果,到日子準能摘到!

也許你現在會理解我説的話了,但是回頭一看前面寫的那些條件,會頭疼!我還是多少能體會讀者的心態的,文字太多了,看不下去,説實話,我寫着也夠累的!不過不要着急,我們徐徐漸進的來,雖然那些條件都是和釣魚有關的,但有些是我們必須認知的,有些知道就好,但是大家必須要先搞清楚“温度”“活性”“食量”這三個關鍵詞!因為對釣魚來説,太重要了!

小崔解讀:温度、活性、食量對垂釣的影響 第2張

一、温度

魚類是靠水裏的温度來生長,每個魚種都有適合的生長温度,拿常見的幾種魚來説吧,大個體的草魚、青魚在氣温30度左右的時候開口最佳,鯉魚在25-28度的時候最佳,鯽魚最耐低温,幾乎全年可釣,這就是最簡單的魚種温度區別。

請注意!我這裏所講的是“最佳”,而不是説低温的時候絕對釣不到,即使釣到也是極個別的環境與條件,那麼也就是我在這裏為什麼強調“温度”而不突出説季節呢?那就是即使在季節合適的時候,晝夜温差過大,同樣會有影響。

小崔解讀:温度、活性、食量對垂釣的影響 第3張

二、活性

“温度低了,或是有變化,魚的活性就會低了或者有變化”這是永遠不變的生物規律,“活性”是指魚的活動狀態,在温度適合的情況下,魚更喜歡運動或者説洄游尋找食物,活性高洄游到距離和速度就快!活性最低時,就像北方的冰釣,必須是人不停的打孔找魚,找到魚了就是一羣,並且打孔的聲音還不會驚跑魚羣,這個時候就是魚活性最低時的狀態,聚成一羣在水底不動。

在夏季温度合適的時候,我們釣魚人經常會不注意在岸邊大聲的説話,很多時候會驚跑魚羣的,但是温度合適魚的活性高,一會沒準兒還會回來的,可是在有些季節,釣魚人一個錯誤的舉動,很有可能驚跑魚羣,再也等不回來了。所以,但從魚類的活性上,我們要注意很多!温度與活性也是有直接關係的。

小崔解讀:温度、活性、食量對垂釣的影響 第4張

三、食量

那最後的“食量”也是最關鍵的精髓,不要忘記,“漁獵”的概念是利用食物捕獲!獵物吃的多少也是關鍵,必須的條件是:温度、活性都具備的基礎上,魚的食量才會高!(當然還有溶氧,以後的文章中再闡述)吃的“多和少”才是我們好釣和不好釣的關鍵,最主要的是,“我們要根據温度和活性的判斷來決定餌料的投喂量”。

這裏以黑坑舉例:夏天的時候每個人都用一公斤散餌,釣鯉魚,可能大家都會有着差不多的釣獲,如果是温度低時,還是這樣的餌料投喂量,那很有可能這些人都釣不到了!我們再拿以“能吃”而聞名的草魚為例:在温度與活性都合適時,一條草魚每天都進食量,會是自身重量的百分之八十,但是温度低時幾乎就不進食了!這其中是有一個過渡的量的。

所以:温度高+活性高=食量大,食量大,投喂量就要大!温度低,活性就低,魚的食量就小,不論是打窩還是誘釣的量也要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