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魚如何選擇子線

釣魚如何選擇子線,子線的選擇在釣魚過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下面將一下釣魚如何選擇子線!

釣魚如何選擇子線

選擇子線要綜合考慮釣法、上魚速度和氣温等因素,若是直接飛魚上岸,可以用軟而有韌勁的;上魚速度達到一小時50尾,不妨選擇硬一點的;冬天和釣滑口魚應該是越細越軟越好。許多人以細和軟作為選擇子線的標準,不能説錯。但忽視了釣組的運動狀態和魚情。

線軟擺幅差,當墜先於兩餌下行到浮標垂直位置時,受浮標浮力的牽制,鉛墜下行速度減緩而兩餌沉速不減,會造成子線落在鉛墜上,導致釣目失準。若子線較硬,則受阻於鉛墜時會一滑而過。魚類在水中生活,有突襲動態餌的天性,讓兩餌在觸底前呈現動態可以爭取更多的咬鈎機會。子線太軟,從理論上説可以隨鉛墜的擺動而有一定擺幅,但釣組作釣靈敏時,下鈎觸底會受水底磨擦力的影響而失去擺幅。子線硬一點,雖然同樣受阻於水底磨擦力,但超出上鈎長度的那段子線不會立即下垂水底,在上鈎擺幅的帶動下仍會隨墜的擺動慣性繼續運動。從釣底時魚吸鈎的情況來看,軟子線中上鈎的概率大大高於下鈎;硬子線則上下兩鈎都中魚,下鈎中魚的比例較軟子線要高得多。

釣浮、釣半水,子線硬一點擺幅更大,若是拉餌釣浮,子線軟硬就更要重視。子線長度在懸墜釣法剛剛傳入的時候,通稱“長腦線”,從20釐米到30釐米,感覺是長比短優,理由是長了擺幅大。但競技釣魚的實踐否定了這一點,長是有限度的,並非是越長越好。確定子線長度的通則是:魚從小到大,子線由短到長。魚小,子線可以短一點,10-12釐米左右就可以了。魚大,子線適當長些,從20-30釐米,應視魚的食相而定。

子線的長短還與它的軟硬有關。子線太軟,大魚衝過來,其產生的水流水壓變化就會引起線晃動,浮標出現細微信號,判斷是小魚,錯了;是大魚,有信號並不代表餌已入口。一段時間內魚咬鈎很快,鈎下去就有魚咬,在高密度魚情中搶速度,子線不妨短些,短了可以避免一些模稜兩可的信號,兩餌迅速到位有益於獲得魚訊規律。另外,揚竿後抓線脱魚是短子線優於長子線,短,抓得準,脱鈎快;反之,抓不準,魚帶着子線蹦跳,突然脱鈎了,還會造成子線纏繞。釣大魚或釣咬鈎頻率不高的魚,子線宜長,以動態和擺幅產生爭餌效應,是釣技的需要。

腦線的長短:靜水短、魚小短、渾濁水域短、素餌短,葷餌長、魚少短,魚多長。3~20釐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