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垂釣正當時分享

秋天是繼春天之後的第二個釣魚黃金季節,但並非這一季中的任何時候,任何位置都好釣魚。若要釣則多獲,還應根據“三秋”節氣的温差變化,作出以下三種不同選擇,才能如願以償。

三秋垂釣正當時分享

一、立秋懶釣處暑前,釣則“陰”“陽”要變換

處暑前的立秋節氣,在公曆8月上中旬,農曆7月中下旬。這期間,雖已進入秋季,但剛剛入秋的氣候與才過去的夏末沒有多大變化,氣温、水温仍然還很不適合魚類的生存環境。一天中,它們除了早晚短暫的一兩個鐘頭游到近岸淺水覓食外,大多數時間還是棲息於深水,停而少遊,動而少吃。所以,這段日子,釣者大可不必按“秋天到,魚好釣”這樣一句本來就很籠統的釣諺理念,片面地急於忙裏偷閒,搞事倍功半的天天釣、全天釣。最好少跑多歇,養精蓄鋭,為下一步真正的黃金時節作好思想和釣具上的準備。

當然,確實閒着沒事,總想過把癮,也不能説完全釣不到魚。但在釣位的選擇上,要擺脱“秋釣陰”這樣一句傳統釣諺的束縛,堅持“早晚釣陽岸,午時釣陰面”。

因為立秋後,雖然天氣逐漸轉涼,但剛剛立秋,尤其烈日當空的中午時分,日照紫外線對水層輻射穿透力的強度並不亞於盛夏時期,可此時與日照相背而太陽光輻射不到的背陰處、大樹下、竹林邊、房屋旁這些有高大障礙物的地方,水温般會比無遮無擋的敞亮區水面略低幾度而相對適合魚類的生存環境。所以,地理位置的選擇,就需按釣諺所説的“秋釣陰”來確定。

然而,這種大晴天的早晚,也就是上午的10點鐘前和下午的5點鐘後,由於大氣環流的日温和地熱還沒有上升到一定強度和日温下降又開始逐漸減弱時,大地的冷空氣也就隨之清新、涼爽,而使江河、塘堰敞陽水面的溶氧量,又比前面所説過那些有屋遮樹擋的陰處相對充足些。所以,這個時候的釣位選擇,就不能還從屬於“秋釣陰”這一諺語的束縛而要“改‘陰’釣‘陽’”,才更能多獲。

二、仲秋勤釣白露後,霧陰小雨更顯優

白露後的秋分,在常年公曆9月上中旬,農曆8月中下旬,這期間,天氣正在逐漸轉涼,南方的氣温一般都只在20~25℃之間,水温也下降到較適合魚類生存環境的22℃左右。此時,飽受了盛夏熱温和藏身之苦的魚兒又開始活躍起來,四處遊動。正是由於活動範圍擴大增加了它們的運動量而隨之也就增強了食慾,所以,這時候,真正的“黃金時節”。尤其是霧天、老陰天和細雨天,更適合垂釣。釣者要抓住這些有效時機,爭取出全勤,獲得大豐收。

但值得一提的是:這期間,不管是釣鯽魚,還是釣大魚,對釣位的選擇.一律不能釣得太深,拋得太遠。因為,從任何自然水域的水體觀察分析,凡河堰中間的深水處,均無藻類、浮游植物可供魚吃,所以,這時候的魚兒就極少在遠處深水遊蕩覓食;

相反,一旦颳風,兩岸樹枝上、高稈草叢中的各種小蟲都會被秋風卷蕩於就近岸河水之中而成了魚類的美食佳餚。長此以往,漸漸地魚兒養成了要在這個時候到近岸遊弋覓食的習慣。所以,釣者只要在離岸6~8米遠的草隙間或緊挨草邊“守株待兔”,就能大有所獲。

三、晚秋過了寒露期,莫釣大魚主攻鯽

常年的寒露過後,氣温日漸下降,水温也越來越降至極限位置。以南方几種主要淡水魚而言,早已接近和達到温水性草魚、鰱鱅覓食最低臨界水温的10℃以下而極難張嘴。其間,即便還有較之稍微能夠耐寒的鯉魚沒有完全靜歇,但由於自然水域相當稀少,況且較之過去也顯得有些懶動少吃,很難釣獲。所以,這期間,包括在養殖魚塘垂釣,釣者首先要放棄釣任何大型魚的慾望和設想,選擇主攻鯽魚。

鯽魚之所以在這個時候還能釣獲,有時甚至還會大獲豐收,這是因為它的耐寒性比其他大型魚類要略強。即便天氣再冷,只要水温環境在相當一段時間內的恆温能保持在它最低攝食臨界水温的5℃以上而不出現突然性的天氣驟降這種異常狀況,它都能張嘴攝食,可以釣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