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冬初季節交替,魚兒不吃鈎的5大特徵

​導讀:上個月30號有位釣友問光頭:有時候魚兒不吃鈎怎麼辦?很容易空軍!怎麼才能收穫更好?由於一時半會説不清楚,就用圖文的形式分析分析這個問題。

再過幾天就要立冬了,在季節交替的時候總會碰到魚兒不吃鈎,收穫很差,但是有些釣友收穫還是不錯的,那麼這種情況怎麼釣才能收穫更好呢?光頭覺得首先要明白魚兒不吃鈎的原因,然後根據原因選擇垂釣方式。説不定更改垂釣方式後還是會有收穫。

光頭歸納了下,魚兒不吃鈎的原因主要有幾點,天氣、氣壓、水情、電捕魚、釣位、窩內有大魚等,咱們來詳細分析分析。

秋末冬初季節交替,魚兒不吃鈎的5大特徵

一、天氣原因

這裏的天氣原因是:温差、温差對於魚口影響很大,特別在秋末冬初的換季季節。如果一天當中温差較小,則説明水温變化不大,魚兒是比較舒適的。這時候它們比較活躍,大量覓食,魚口比較好。

如果温差較大,魚兒的體温就會隨着水温的變化而調整,魚兒是冷血動物,也就是變温動物。水温變化過大,對於魚兒的活躍度影響很大,那麼多大的温差魚口不好呢?

比如:晝夜温差超過10℃左右,這種温差就意味着魚兒需要很長時間才能適應水温的升降變化。魚兒短時間內沒有適應水温的變化,而不活躍,少食甚至不食。如果降温幅度大,魚兒可能需要幾天時間才會適應,才會去覓食。這就是温度降温或者升温造成魚兒不吃鈎的一個原因。這個種情況想要有個好收穫很難!

我們釣友往往在乎的是冷空氣的來臨,“大降温”,而忽視了每天的温差。對於大降温後魚兒不活躍,魚口差都比較瞭解。但是對於當天的温差過大,並不注意,也就容易造成選擇出釣天氣錯誤,從而收穫不好

天氣原因造成的魚兒不吃鈎,除了更換目標魚外沒有別好的辦法,記得化紹新老師有堂課説的也是天氣原因沒口,除了換目標魚外,沒有辦法!

秋末冬初季節交替,魚兒不吃鈎的5大特徵 第2張

二、氣壓原因

氣壓的降低或者升高,對於魚兒的活躍程度影響也很大,一般氣壓升高或者降低5帕的時候對魚口就有影響。

經常碰到在温度不變的時候,也沒魚吃鈎,這就是氣壓升高或者降低了。當氣壓降底,水中的含氧量也隨之降低,此時魚兒會離底到水中層或者水面進行呼吸,釣底的時候自然也就沒有魚吃鈎。當氣壓高温度降底的時候,魚兒就會遊向深水,釣淺水收穫也不太好。

比如:温度不變氣壓降低、在温度不變氣壓降低的情況下,釣底的時候就不會有多少收穫,這時候可以釣離底或者釣半水。從新修剪浮漂,雙鈎掛餌釣半水,下拉10公分浮漂,找魚層。如果還是沒魚吃鈎,再次下拉浮漂,找魚層,以此類推。確定魚層後,一般收穫還不錯。

秋末冬初季節交替,魚兒不吃鈎的5大特徵 第3張

比如:温度降低氣壓升高、温度降低氣壓升高,這時候釣魚還是不錯的,只是不能釣淺水!很多釣友並沒有注意這個問題,感覺平常釣魚就用3.6魚竿釣1.5米左右水深,最高温度降低幾度以後還是用3.6魚竿。這裏不是説不行,只是説收穫較差,如果釣深水,有可能收穫更好。很多釣友釣魚只在乎大降温,總感覺大降温後再去釣深水,而忽略了温度降低幾度的小降温。

釣野生魚氣壓有問題要選好水深,根據魚情的變化而去變化,不要一直釣底,多找找魚層,不走水的情況下試試半水。氣温降低氣壓升高的時候可以試試深水,説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三、水情的變化

水情對於魚情影響很大,有句俗話説“漲水魚、落水蝦”。這句話的意思就是魚兒的生長方式和食性。

漲水的時候岸邊灘塗被淹沒,有很多水草、昆蟲、草籽落入水中,這些是魚兒愛吃的,很多魚兒甚至是大魚都會靠岸尋找食物,這也就為我們釣魚提供了方便。假如水域內漲水,釣魚的時候就要用短竿釣淺水。如果去釣深水,收穫不會很好。相對應,如果是落水的時候再去釣淺水也不會有什麼收穫,因為魚兒都遊向深水。

秋末冬初季節交替,魚兒不吃鈎的5大特徵 第4張

去年光頭特意做個實驗:有次河道內幾天沒有放水,水漲了幾十公分。和朋友兩人去釣魚,兩人相隔20多米,河道是修整過的,水面30多米寬。最深處3.5米左右,水底沒有雜物。

光頭用3.9米魚竿釣1.6米米左右水深,朋友用5.4魚竿釣2.8米左右水深,打窩都不算多,菜籽餅加玉米,每個人打窩有1斤多。釣到天黑收竿,朋友鯽魚有2斤多,5斤左右鯉魚2條。光頭這邊鯽魚很少,只有1斤多鯽魚,最開始用2+1.5線組0.8新關東,連續切線2次,線組換成3+2魚鈎用1號新關東,收穫4條鯉魚,7斤多一條,一條5斤左右,2條3-4斤的,切線2次,魚鈎拉直一次。

第三天又去釣魚,這時候已經放水了,水落了很多,光頭用4.5魚竿釣1.8米左右水深,朋友用6.3米魚竿釣3.2米左右水深,最後收竿的時候光頭收穫寥寥無幾,只有幾條小鯽魚,朋友收穫鯽魚2-3斤,3條鯉魚,最大的10斤左右。

秋末冬初季節交替,魚兒不吃鈎的5大特徵 第5張

這個例子可看出漲水落水對於魚兒影響很大,根據水情選對位置很重要。水情的變化還有一個很容易看出的特點,那就是水體的混濁度,水體透明度高證明魚兒不活躍,釣淺水沒有魚吃鈎很正常,這時候應該釣深水。水體透明度低,證明魚兒很活躍,魚兒在水底翻動水草淤泥大量覓食,造成水體混濁,這時候釣淺水比較好。

根據水情選擇釣位,漲水釣淺水,落水釣深水。水清釣深水,水渾釣淺水。多觀察水情,不要到了水邊就盲目開始釣魚,確定水情在下竿。

四、電捕魚

我們釣友在河邊釣魚的時候,經常會發現當天和昨天相比風向、氣壓、氣温,都沒什麼變化,但是魚兒就是不吃鈎。這時候就要考慮是不是附近魚兒被電了。在河邊觀察觀察可以明顯看出來,小魚死魚成片,有時候還會碰到大個體魚類漂浮在水面。這就是電魚造成的,碰到這種情況可以收竿走人了,基本不會有什麼收穫。

電捕魚對於魚類的危害很大,電魚所到之處,大量魚兒被電死,雖然有時候魚兒只是被電暈,但是電流會對其性腺造成破壞,從而導致其不育不能繁殖,另外電捕魚還會對魚兒的食物,水體內各種無脊椎動物造成嚴重傷害,使魚類食物較少,影響魚兒生長生存。

秋末冬初季節交替,魚兒不吃鈎的5大特徵 第6張

強烈呼籲釣友們碰到這種情況,不要手軟,為了魚兒生長的環境,也為了生態環境,隨手一個電話,不費事。

五、釣位有問題

釣位有問題也是釣魚的時候經常碰到的,特別是水底高低相差過大,或者水底有暗草的釣位。在這些釣位,一般收穫不太好。

比如:水底高低不平相差過大,碰到這樣的釣位寧願選有斜坡的地方也不選他,斜坡處釣魚最起碼魚兒還能找到餌料,水底相差過大的地方,餌料不知道掉落在哪個“犄角旮旯”處,魚兒即使發現餌料也吃不到,這種釣位不會有太多的收穫。雖説魚兒很喜歡在這些釣位,但是也要能釣上來才是收穫,有魚釣不上來也是白搭。

比如:暗草多的釣位,釣友都知道“釣魚要釣草”,水草多的地方是魚兒的樂園,水草多浮游生物也就多,它們都是魚兒的食物,魚兒對於水草是“流連忘返”。釣友釣魚的時候也很喜歡在水草邊或者草洞釣魚,但是有利也有弊,弊端就是有些水草邊不適合釣魚,水底水草很厚,窩料能到水底,餌料到不了水底,餌料到不了底也就釣不到底層魚。這種釣位魚鈎很容易掛底,魚鈎掛底也容易後魚兒容易受驚,從而逃離窩點,這種情況不會有很好的收穫。

秋末冬初季節交替,魚兒不吃鈎的5大特徵 第7張

如果在不熟悉的釣點,不要到了釣點就下鈎,先試試水底的情況,在窩點中央,或者窩點附近都試幾竿,確定水底情況,確定水底深淺變化,然後在打窩釣魚。如果水底暗草較多,釣水草邊幾十公分處,不要貼近水草。釣草洞的時候先試幾竿,看看掛底不掛底,然後在確定釣位。

六、窩內有大魚

這種情況釣友經常碰到,老釣友能看出來,新釣友總覺得沒有魚吃鈎。

比如:本來魚口很好,直接停口了,浮漂一動不動,有時候窩內冒出大量氣泡,有時候沒有氣泡,這種情況有時候是鯉魚進窩,有時候是鰱鱅進窩。鯉魚進窩有可能會吃鈎但是不一定,光頭也碰到好多次,窩內鯉魚泡很多,但是就是不吃。鰱鱅進窩如果餌料霧化好釣底也能釣到鰱鱅。碰到這種情況,就不要在用拉餌了,改用搓餌,減少拋竿頻率,有可能會釣上來大魚。

比如:魚窩附近可能有大型魚或者攻擊性的魚,現在釣友台釣較多,台釣餌料味型又很大,很容易把小魚誘進窩,小魚進窩後。肉食性的魚類又會進窩吃小魚,黑魚進窩就是這個情況。雖説有時候用餌料也能把它們釣上來,但是機率比較低。有這些魚類進窩後,其他魚類也就沒了。這也是導致釣魚沒口的原因之一。也可以通過辨別魚泡,來確定是什麼魚進窩。

秋末冬初季節交替,魚兒不吃鈎的5大特徵 第8張

比如:鰱鱅泡成團狀,密集數量也多,多的時候就像開了鍋,鰱鱅泡在水面持續時間長,如果窩內有這種魚泡就是鰱鱅進窩了。鯉魚泡靜水時成片成團,流水時變成窄長一片,並且向前移動,有時候魚泡中間有幾個大泡。黑魚泡和鯉魚泡相差不大,不容易辨別,只能通過觀察小魚是否跳出水面逃竄來確定。

雖説大魚進窩了,但是它們吃鈎不吃鈎或者什麼時候吃鈎是個問題,有些大魚進窩後不吃鈎也很正常,放寬心態,我們只要做好自己本分的事就行了,大魚吃鈎看運氣。

綜合:總的來説,釣魚的時候沒魚吃鈎,就要多分析分析沒口的原因,確定原因後,再去想辦法應對,靈活多變。除非守大物外,不要一直等,説不定找到原因後,根據原因去選擇應對方式,還是會有一個好收穫。這也是釣魚的時候有些釣友收穫很好,有些釣友釣不到魚的原因。魚情的“變”,釣魚方式也要“變”,跟着魚情走下酒菜全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