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釣魚要跟着水温走

立春後,對水温十分敏感的魚兒,從嚴冬潛伏中復甦,開始拖着疲憊的身體紛紛離開深水、水温相對穩定的越冬窩點,遊至水温較高的水域去覓食,以彌補虛弱的身體和為繁殖後代補充營養。有經驗的釣手都會説:“春釣跟着水温走,鯽魚、鯉魚都滿簍。”這確實是經驗之談,也告訴釣魚的人們春釣選點的好方法。

春季釣魚要跟着水温走

一、春釣溝汊

湖泊、水庫有小的支流斷流後形成溝汊。溝汊面積小而窄,水域往往中間稍深一點,兩邊淺。溝汊水面小避風,陽光照射強,水温回升快,加之這裏從岸上衝下來的牛羊糞便、雜草種子是魚兒喜歡吃的食物,尤其向陽的一面魚兒喜歡去。初春,是由寒冷轉向炎熱的過渡季節,晝夜温差大,剛剛開始覓食的魚兒膽小,還不敢到較淺的水域去,一般離越冬窩較近,當遇到危險或聽到響聲時能迅速潛回深水自己的越冬窩點。在這個季節垂釣選擇溝汊是理想的釣點,水深一般在1.5~2米為宜。

二、春釣活水

一般常年流水的湖泊,通常比靜水的水温要高。尤其在入水口處,水溶解氧氣多,上游衝下來的許多微生物、小河蝦是魚兒可口的餌料,游魚戲水多出現在這一水區,釣手們經常看到魚躍出水面的情景。在這裏垂釣,水流急,浮漂難穩定,最好還是採用傳統卧鈎底釣法或逗釣法以獲取垂釣的豐收。

三、春釣草窩

進入仲春,天氣漸漸變熱,水温也大大提高,河中的水草也開始迅速猛長,有的已露出水面。水草處既能擋風又能避寒,水温比同水域其他地方高,氧氣充足,水流平穩。水深植物和微生物在這裏萌生和繁殖,是魚兒爭吃的餌料。水草周圍還是魚兒交配、產卵、魚兒的場所。垂釣者出釣時,經常可以看到魚在水草上面跳躍,或聽到水草中“啪、啪”的擊打水聲,有時也會看到魚拱得水草晃動。在水草周圍選擇草縫、草洞、草的邊緣或開窩下鈎垂釣都能取得佳績,垂釣諺語説:“釣魚不釣草,多半是白跑。”這是釣手們總結出來的經驗。

四、春釣淺灘

這裏指湖泊、水庫水位較淺,水深在1米以上的地方。暮春,太陽光直射水面,水温不斷升高,淺水區域水温近15~20℃。魚兒是一種變温性的動物,喜歡到它適宜的温度去;當生兒育女任務完成後,也需要補充營養,就得大量進食,故此時魚兒覓食的範圍逐漸增大。淺水區域因水温高、天然餌料豐富,岸邊被雨水衝進的有機物㛑都沉積於此,加之魚膽量越來越大,故魚此時會在白天氣温高時到温暖淺水進食,天涼和晚上才回到深水中休息。實際垂釣時,有的水域水深30~50釐米就有魚頻頻上鈎,偶爾還釣到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