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找對窩、打對窩、補對窩,大板鯽會越聚越多

“夏季魚找人,冬季人找魚”,冬季天氣寒冷,受外部氣温影響,魚活性不高,為了保存體能,大都選擇聚集在一處,找窩打窩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

我們不僅要找到適合打窩的釣點,關鍵還要根據魚情掌握打窩的“量”和續窩的“時間”,這樣才能準確掌握釣魚節奏,不再漫無目的作釣。

冬天找對窩、打對窩、補對窩,大板鯽會越聚越多

一、找對窩

外出垂釣時,最好選擇氣温恆定、温差小並且以陰晴為主的天氣。在有太陽的晴天作釣時,打窩一般打在淺水草叢旁邊。如果是在明水處打窩,在太陽光的照耀下,釣竿倒映水中,容易使魚受驚。水草具有保温和隱藏作用,魚在水草掩蓋下進窩點覓食,也更容易中鈎。

在多雲陰天時作釣,嚴格來説應釣深,只要水温合適,窩料適合打在水位深些的地方,一般還要挨着暗草、明草、樹樁、石頭等水隱物旁邊打窩,不易驚嚇魚兒,也容易聚窩。

冬天找對窩、打對窩、補對窩,大板鯽會越聚越多 第2張

有風的天氣,儘量選在風小的地方,要把窩料打在上風處,灑落的誘餌在風吹作用下飄落到窩點。

動水處魚一般不在水上游,在中下水出,我們要根據水流緩急情況,儘量打窩打在上游,在水流沖刷下,餌落到水體中下處做成窩。靜水處打窩,打到預選的參照物旁邊,儘量不要直接打到水草上參照物上,這樣垂釣難度大,還容易掛鈎跑魚。

肥水處打窩,最好打多一點,味型濃香或濃腥,更有誘惑力。瘦水處儘量用味型淡一點,打窩量也要少些。

冬天找對窩、打對窩、補對窩,大板鯽會越聚越多 第3張

有經驗説到:長釣腰、方釣角、深釣淺、淺釣深、不深不淺釣中間,凸位釣左不釣右。便於魚類躲藏,附近又有可以攝食的位置,一般都是魚比較集中的地方。但很多外部水貌適合的地方,水底不一定滿足藏魚要求,需要我們多試探情況不斷髮掘。一般來説,常常有人釣的老釣位,都是經過長時間的尋找並驗證的魚窩處,別忘了老釣位也要打窩喔。

冬天找對窩、打對窩、補對窩,大板鯽會越聚越多 第4張

二、打對窩

找到魚窩之後,還要考慮如何將魚誘到垂釣的窩中。冬天釣鯽魚,窩料多以小米、玉米碴、麩皮等為主,其中酒米用來打窩最為合適。因為冬季水温低,窩料的味道在水中散發慢,穿透力會變差。如果是大塊狀或是大顆粒狀的窩料,在温度較低的情況下,有時候一天也不一定會溶掉。而酒米屬於酒香一類的窩料,在水中穿透力比較強,效果一般都會不錯。

冬天找對窩、打對窩、補對窩,大板鯽會越聚越多 第5張

打窩量不宜打得過多,當天作釣,打個草雞蛋大小就足夠了,初次打可以打兩個鵪鶉蛋大小,剩下的滿滿補窩就行了。冬季魚活性低,吃不了太多東西,如果窩料打得太多,魚可能光吃窩料就飽了,不會再吃餌料了。酒米等窩料容易分散,最好不要用手拋,藉助打窩器等工具,定點打窩,也不會驚擾到水下的魚兒。

冬天找對窩、打對窩、補對窩,大板鯽會越聚越多 第6張

有目地、有選擇性地多找幾個窩點,這樣找到魚的概率也會變大。打兩到四個窩,作為輪換,如果出現一個窩子沒魚,立刻移到第二窩點來作釣,基本不會空軍。在選擇的窩點找點參照物,撒幾粒酒米之類的,做好標記,就不會出現打多個窩卻忘記打到哪裏的尷尬情況了。

打窩後儘量不要立即下竿,我們可以提前幾個小時打窩,甚至打個隔夜窩。冬天魚的活性降低、遊動慢,提前打窩可以有足夠的時間誘魚,等魚進窩。等待過程中,不僅是等窩料誘魚,也是在等魚來誘魚,不要將前期誘進來的魚三兩下就釣光了,也就沒有後續的“魚誘”的過程了。

冬天找對窩、打對窩、補對窩,大板鯽會越聚越多 第7張

三、補對窩

冬釣時,續窩留魚,分量不要太重,要精打細算,不讓魚填飽肚子,也不讓魚沒東西吃。在冬季續窩,魚情不錯的情況下可以撒個幾十粒下去。

我們要根據魚的中鈎情況來決定補打窩餌。如果窩裏的魚中鈎不斷,一般不需補打什麼窩餌;如果魚中鈎斷斷續續的,可以適時、少量、勤打補窩;如果一開始魚中鈎不錯,後來逐漸靜止或是沒魚訊了,應當迅速補一點窩餌後,挪到另一個窩點施釣。

冬天找對窩、打對窩、補對窩,大板鯽會越聚越多 第8張

冬天發窩會比較慢,往往上午打窩,中午或下午才發窩。如果在一個釣點應該發窩的時間裏,守了四十分鐘甚至一個小時,卻一直沒有漂訊,説明這個釣點沒魚,也無需補窩,迅速挪位到其他釣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