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解析,為何越是天熱,鯽魚就越不開口

實戰解析,為何越是天熱,鯽魚就越不開口

天氣一熱,什麼魚都不好釣,但是鯽魚的存量大,適應性強,還是有不少釣友,直接將鯽魚作為目標魚,寸的,不過就是個鯽魚多,給口好,三竿總能打兩棗;

但實際情況,用不盡人意來形容,都是樂觀的結局,空手而歸,且屢戰屢敗,才是實戰真實的寫照,那麼夏季的魚,尤其是盛夏的鯽魚,為什麼這麼難釣呢?

其實,氣温高、溶氧差,這些客觀因素確實對鯽魚的魚口有一定的影響,但是,鯽魚的體型小,就註定其脂肪儲備量不大,連冬季的低温,都不能遏制鯽魚的進食慾望;

些許高温,要説導致鯽魚完全閉口、停口,這也不太現實,嚴格來説,氣温越高,對小體型魚的影響就越低,反而是氣温越高,小體型魚的魚口就越好;

這也是我們夏季出釣,餌料稍微腥香,溶散好一些,就會有很多小雜魚鬧窩是一個道理,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夏季的鯽魚口難開,魚不好釣呢?

要説理論分析,那原因自然就多了去了,什麼溶氧率變化了、中高低水層水温差異,鯽魚無法適應了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們要從實戰來分析,基本原因就三個,分別是釣深、餌料、釣法;

當然,不僅僅是夏季釣鯽魚,其實任何季節,任何情況,釣魚沒口,都有且僅有這三個層面出現了問題,才會導致釣不上魚,那麼,具體是怎麼回事呢?

實戰解析,為何越是天熱,鯽魚就越不開口 第2張

原因一、釣深適宜,溶氧適宜,才有可能誘聚鯽魚

夏季,尤其是盛夏,因為氣温帶着水温偏高,對鯽魚來説,就因為體型小,所以受水温影響尤其明顯,所以只要不是低氣壓悶熱的天氣,基本上不會到中上水層遊曳;

但是,要真説待在多深的深水裏,也不盡然,雖然深水的水温可能比較涼爽,但是,深水對鯽魚來説,有兩點不合適,第一,是水深超過33.5米以上,溶氧率降的極低,對羣棲的鯽魚來説,根本無法久待;

第二,深水普遍沒有完善的食物鏈,換句話説,幾乎沒什麼吃的,而鯽魚的總體食量不算大,但是進食頻率並不算低,這二者結合起來,就會發現過深、過淺的水深,都無法垂釣;

建議:天熱釣鯽,最合適的水深,就放在1.2~1.8米之間,過淺和過深,幾乎都沒什麼魚口,估計是淺於1.2米,水温太高,深於1.8米,溶氧和食物都很少;

實戰解析,為何越是天熱,鯽魚就越不開口 第3張

原因二、窩料的味型和狀態

鯽魚是一種膽子很小的魚,但是鯽魚的食口偏偏很雜,這就導致了一種很有意思的情況,當我們用顆粒直徑很小的粉餌、霧化狀態很好的手食來抽窩;

往往最先進窩的,不是白條就是麥穗​,就算有鯽魚給口,也是層出不窮的瓜子鯽,前文我們説了,天氣越熱,對體型小的魚來説,越舒服,活性越足;

但是相應的,對進食就愈發瘋狂,那麼這個時候,如果我們用的釣餌、窩料,溶散好、香味足,關鍵是進水溶散後顆粒直徑還小,那沒等鯽魚進窩,就將餌料、窩料搶食一空;

頻繁的抽窩,反而容易驚嚇,覓味而來的鯽魚羣,尤其是大鯽魚,基本上就不怎麼敢進窩,所以我們會覺得,窩子全是小雜魚,連鯽魚都不怎麼給口;

建議:夏季釣鯽,首選麥粒,次選酒米,最後是飼料顆粒,其他的手食、粉餌之流,一概不推薦,雖然逼格不高,但是誘魚、聚魚、上魚的效果,真心比其他餌料效果要好很多;

實戰解析,為何越是天熱,鯽魚就越不開口 第4張

原因三、釣鯽的調釣和釣法思路上有問題

鯽魚是小體型魚,所以就算我們使用吃鉛量小的專用鯽魚漂,也多是釣靈為主,因為鯽魚天生是滑魚,雖説也有黑漂的漂相,但是大多數都是頓口、頂漂居多;

所以這就給不少釣友一個錯覺,鯽魚是釣靈不釣鈍,而就算釣鈍,也是重鉛守底來守板鯽,這就是調釣思路上走了極端;

鯽魚的食口和大多數雜魚差不多,所以就算我們用麥粒打窩,也不能阻止體型略大的麥穗、白條進窩搶食,而這些雜魚,就食口的力度而言,比鯽魚要大的多;

所以相應的,虛假的漂訊也必然不少,所以是不建議釣靈的,而重鉛守底,雖説能過濾掉不少虛假口,但是對體型偏小一些的鯽魚、白條來説,就過於偏大一些;

那麼我們在夏季釣鯽,調釣和釣法,推崇的釣法,就是以大跑鉛為主,這樣就算其他雜魚搶食,只要能拖動鉛墜給出漂訊,那快速提竿,就算是白條,也必然是條大白條;

建議:釣鯽用的大跑鉛,鉛墜的重量控制在剛好比浮漂的吃鉛略大一些就可以,可以用小跑鉛的調釣為基準,但是一定要鉛墜躺底,這樣魚口更真實,中鈎魚的體型也大一些;

實戰解析,為何越是天熱,鯽魚就越不開口 第5張

最後

夏釣鯽,尤其是盛夏釣鯽,其實並沒有多花哨的技巧,也不需要多高超的釣技,無非是釣深適宜,窩料狀態、味型合適,調釣思路清晰便於我們抓口,只要不是午間出釣,漁獲一定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