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垂釣鯽魚的四大改變

鯽魚是冬釣的主要魚種之一,冬季釣鯽魚與其他季節有着很大的不同。冬季的鯽魚隨着温度的逐步下降,其習性也會發生明顯變化,而這些變化又要求我們在垂釣方法、用餌、釣位等一系列措施上要投其所好,所以冬季釣鯽魚,首先要深入瞭解鯽魚的習性變化,有的放矢,才能釣出精彩。

一、泳層變化:陰沉陽浮

從魚類的一般習性來看,鯽魚是屬於底層活動的魚類,但這並不是説鯽魚就不會發生泳層變化。當水體發生上下大的温差、水體含氧量降低或受到食源引誘,它們也會發生離底變層行為。單從温度影響來説,低温與高温季節,它們的泳層就會發生很大的變化。

當烏雲密佈或細雨濛濛或冰天雪地的天氣條件下,冷風常使水面與水下温度產生很大的差別,此時水下温度相對温暖且水温穩定,鯽魚為避寒會下沉窩居於底層深水處少動少吃;而當遇到陽光明媚且風力很小的中午時段,淺水層吸收陽光快水温上升較大,使水面温度高於水下,此時,鯽魚的趨温性又會使它們上浮曬太陽取暖。當環境很安靜的時候,我們甚至能看到它們在淺層靜止的身影。這種陰沉陽浮的行為是冬季鯽魚所具有的規律性特點。瞭解這些,對我們冬季根據天氣條件決定垂釣泳層,具有指導性作用。

我在冬季垂釣鯽魚,如果遇到天氣陰沉或細雨濛濛多選擇釣底釣深,這樣的天氣鯽魚在底層活動,且食慾尚好,只是上窩子速度略慢一點;如果遇到豔陽高照的無風天,多喜歡釣1米以內的淺水區。最怕遇到連續幾天温度竄高的無風晴天,此時釣魚人感覺很温暖舒服,但鯽魚羣多在水面曬太陽不動不吃,常要等到夕陽西下水面温度開始下降,鯽魚才會下底吃鈎,但為時已晚。我的體會或許有侷限性,釣友應結合當地當天的具體情況靈活把握。

冬季垂釣鯽魚的四大改變

二、口味變化:喜食葷餌

瞭解冬季鯽魚喜食餌料的味型及營養成分,是冬釣鯽用餌的選擇依據。為什麼冬季魚類較喜愛葷腥餌料呢?通過查詢相關的資料發現,紅蟲、蚯蚓、蝦粉、蠶蛹粉,它們的營養成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含有較高的蛋白質、脂肪和一定量的鈣、磷和氨基酸成分 ,這些正是魚類在寒冷時節為抵禦嚴寒所必須的高熱量食物。另外,喜食活食是鯽魚的天性,紅蟲、蚯蚓在水中顏色鮮豔、蠕動,會刺激它們捕食的慾望。因此鯽魚對於葷腥餌料是情有獨鍾,幾乎是來而不拒。

我們知道了冬季鯽魚的食性變化還不夠,還要學會怎樣用好葷腥餌料,怎樣提高鯽魚的上鈎率。葷餌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天然的,如紅蟲、蚯蚓等腥餌;另一類是合成餌料,也就是我們常説的商品餌。使用天然餌料在以腥味刺激魚的味覺同時,最好還要以動態方式(勤提、輕提慢放)刺激鯽魚喜吃活食的習性。同時,使用天然餌料的時候,最好使用細條的帶倒刺鈎,既可防止紅蟲、蚯蚓因蠕動而脱鈎,也方便穿餌。商品餌料在選擇大腥味型含高熱量餌料的同時,也要靈活善變根據不同的魚情,使用對應的餌料狀態及用餌方式,引誘鯽魚上鈎。

三、區域變化:尋温而棲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寒風呼嘯,在野外的大水面,如水庫、湖泊、大河等由於水面很大接觸的寒冷空氣面積大,加之地勢空曠常有大風,更加劇水温的下降,魚類往往會遁入2米及以上深水區避寒。即使是小水面,此時的淺水區水温也超出了鯽魚所能忍受的範圍,它們或選擇水體最深處或鑽入厚厚的水草區下,亦或選擇背風向陽的陡坎下窩居避寒。當然,如果遇到風和日麗的晴天,中午高温時段它們也會到淺水區做短暫的活動覓食。鯽魚的這種趨温性習性及喜歡藏身的場所,正可以指導我們應該在什麼樣的釣場釣點下鈎,省去了尋找探索的時間和精力。

四、“口相”變化:由重變輕

時至隆冬,鯽魚由於受低温折磨,活動的範圍及食慾都變的很小,即使覓食,其吸餌的力量也沒有高温時節大,這是一種規律性變化且帶有普遍性。鯽魚吃口輕不光在散漂上不易觀察,即使在立漂上也常反應為一道黑線上下的變化,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吃口,常使釣者產生鯽魚沒有吃鈎的錯覺。隆冬時節怎樣釣好輕口鯽魚,已成為冬釣愛好者經常遇到的難題。下面我單就由於低温原因造成鯽魚輕口詳談幾點對策。

我們説鯽魚輕口主要是從浮漂變化的幅度來評判的,我認為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鯽魚確實是受低温影響產生生理變化,出現食慾下降吸食無力從而使浮漂變化幅度很小;另一方面則是我們釣者自身採取的措施不當,造成浮漂變化幅度微弱,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改變釣組配置及合理的調釣來解決。

冬季垂釣鯽魚的四大改變 第2張

1)找尋高温水域

隆冬時節天寒地凍,早晚有霜凍結冰是江淮及以北地區常有的事。在這種温度條件下,鯽魚的內分泌系統及活動能力都受到影響,出現了吃的少排泄的慢,蝸居某處少動的狀態,這在家裏的魚缸裏也能看到金魚類似的狀態,它們即使少量的覓食,也表現的懶洋洋很勉強開口,且口開的很小,這種微弱的動靜通過線組再傳導到水面,浮漂的反映常表現為似是而非的輕口。

面對這樣的情況,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建議儘量挑選背風朝陽或温度較高的無風天氣出釣,或在連續晴天選擇小水面淺水垂釣,因為小水面大多附近有高坎等障礙物遮擋風力,水面小水淺吸收太陽的温度快,水温上升快温度相對較高,魚的覓食要活躍一些,吃口動靜相對要大一點。

2) 改變釣組規格

冬季鯽魚吃口動靜變輕,這是帶有規律性的現象,但我們並不是就束手無策了。常釣魚的朋友都知道,在調釣目數一定的條件下,粗線大鈎的釣組傳遞的訊號較遲鈍一些,而小鈎細線的釣組傳遞的訊號就較靈敏,我們正可以用很靈敏的釣組來應對冬季鯽魚的輕口,使鯽魚的輕口訊號被靈敏的釣組放大,使浮漂的變化顯現的更清晰,從而能準確把握提竿機會,增加上鈎率。

由於鯽魚屬於小型魚類,一般高温天氣我們多用0.6#-0.8#主線配0.4#子線就能適應拉力需要。調釣正確的情況下,浮漂即使用的稍大一點,這樣的釣組規格也不會影響訊號傳遞,但在隆冬季節鯽魚吃口很輕的情況下,這樣的釣組就顯的較遲鈍了,當鯽魚吃口很輕的時候,粗大的釣組會造成浮漂的訊號變的似是而非,讓釣者拿捏不準。通過自己多年的冬釣輕口鯽經驗,現在我多使用主0.4-0.6#子0.2-0.3#搭配,浮漂用7-13目細身細尾蘆葦硬尾漂,漂身直徑一般在5毫米左右,漂身在9-10釐米長,這種細身漂自重輕吃鉛大超靈敏,特別適合底釣及冬釣輕口鯽魚,鈎子我喜歡用0.8#-2#細條袖鈎,這種鈎鈎條細、輕,方便鯽魚吸餌入口。同時,也不可忽略合理的調目與釣目的把握,這要結合當時的水情、魚情來掌握。

3)迎合覓食需求

釣魚諺語有三分釣技七分餌料的説法,可見餌料在漁事中的重要地位。當餌料不對路時會出現兩種情況:要麼吃口動靜很輕要麼沒口。而餌料不對路也包含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餌料的味口不對,另一方面就是餌料的狀態不對。

隨着水温的降低,鯽魚為了抵禦嚴寒,生理上需要攝入大量的含高脂肪高蛋白餌料,這些成分多包含在蚯蚓、紅蟲等葷腥餌料裏,所以,冬季鯽魚很喜歡吃大腥或腥香口味的餌料,特別是隆冬時節,幾乎非蚯蚓、紅蟲莫屬,你如果用純香、奶香或其他口味的餌料,即使送到它們嘴邊也很少開口。

隆冬時節我曾做過多次試驗,用穀物香或奶香類的餌料下鈎,很長時間沒有動靜,換上大腥的商品餌下鈎,幾分鐘漂就有動靜,但表現的幅度很小,出現多次脱鈎情況,估計是吃的很淺,再串上活的紅蟲下鈎,浮漂的變化幅度明顯大不少,下頓的目數多在一目以上,釣一場幾乎沒有脱鈎的。

從此可以看出,要想使輕口的鯽魚口相變的有力、清晰,首先餌料味型要迎合其需要。但同時提醒台釣的朋友,大腥的餌料誘魚快,但留魚效果差,窩子裏要保持足夠的餌料誘魚、留魚,我多是串上紅蟲後再在餌團上拉一下再下鈎,這樣既能保證窩子裏有大量霧化的餌料誘魚、也能減少活紅蟲蠕動的時候脱落。

冬季垂釣鯽魚的四大改變 第3張

需要引起重視的另一方面是餌料的狀態,在很多情況下,鯽魚覓食是講究餌料狀態的。餌料的大小、死活、軟硬、比重、粘散及霧化大小,都影響鯽魚的覓食積極性。我感覺,冬季鯽魚開口不好的情況下,除了餌料味型正確,鯽魚多喜歡吃小、輕、軟、蓬鬆狀態的餌料,對於既大又硬的餌料多持怠慢的行為。

去年冬季的一個星期天,由於沒買到紅蟲,用的是上個星期沒用完的含紅蟲粉的餌料,是用餐巾紙包好放冰箱裏的,到水邊用的時候,捏着感覺還可以用,搓餌拋了幾十竿還是沒有口,點了一顆煙轉到相鄰釣友那詢問魚情,注意到他用的是拉餌且餌料較軟,在確定沒有其他原因以後,我試着把餌料加了點水,改搓餌為拉小餌下鈎,結果只拋了幾竿就看到有口了,如法炮製,結果臨走的時候,魚獲居然比相鄰的還多一點,玩了多年的台釣,多注意餌料的味型,對於餌料狀態的重要性還是重視不足。

4)提高鯽魚密度

我感覺,當魚的密度較低餌料豐富的時候,魚的覓食積極性不高,吃鈎慢條斯理細嚼慢嚥,反映在浮漂上的訊號較弱,當通過引誘使魚的密度提高,使魚發生爭搶引起魚的興奮,魚的吃口動靜就大一點,這在一年四季中帶有規律性。

冬季的鯽魚受低温影響,它的活動量及覓食都很少,當魚的密度低時,它們進窩後隨口就能吃到餌料且不緊不慢,吃口顯得很鎮靜悠閒,當我們通過引誘招來大量的魚羣進窩子,魚的密度增加了,每條魚能吃到的餌料減少,彼此之間會發生爭搶,它們覓食的積極性也會被調動起來,吃鈎的動作就會由弱變強,反映在浮漂上的變化幅度必將清晰可辨了。這就像一個小孩不好好吃飯,半天吃一口,家長催也沒用,當鄰居家的小孩來要吃他的飯時,表現出最多的情況是他抓緊將其大口吃完,這裏的道理相近。

當垂釣初期,鯽魚的密度較低時不要急於將剛進窩的幾條魚釣上來,要適當等一會兒,讓窩子裏多來幾條魚,特別是用商品餌垂釣。由於餌料多呈現霧化狀態,即使鯽魚進窩覓食,但由於冬季鯽魚覓食慢,只要餌料對路,鯽魚一時半會不會吃飽離去,所以,儘可能讓餌料多引一些魚進窩,提高魚的密度以魚引魚,這時浮漂的反映會變得清晰,釣低目的情況下還會發生拉黑漂的情況。

我在鯽魚密度很高的魚塘中就不止一次遇到過這種情況,但釣商品塘時要注意,當知道鯽魚的密度很大且浮漂變化幅度已經很明顯時,要控制好魚的密度,防止誘魚過多發生亂口,增加垂釣難度。不少休閒釣的釣友在野外水域垂釣,由於這樣的水域魚的密度一般都較低,當有鯽魚進窩覓食了,不少人沉不住氣,急於來一條就想釣上一條,結果半天不見一口,提竿上餌卻脱鈎跑魚,這多數是鯽魚的密度低、吃口輕、浮訊弱,無法判斷提竿時機。如果能增加鯽魚密度,輕口的現象會有所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