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路亞JIG釣組的作釣經驗談

從開始接觸路亞軟餌開始,就和JIG組合的釣組結下不解之緣。有很多大神已經分析過各種JIG的用法,當然,每個人也有自己的一套思路,所以我接下來要談的,也是我個人對此種釣組的分析,個人使用的一般為較小的RUBBER JIG或小的JIG HEAD,偏向finesse用法,所以此文通篇以此為基準。

一、JIG分類

JIG HEAD,也就是我們一般説的鉛頭鈎,圓形的鉛頭後帶有一根直柄鈎,由於之後的發展,衍伸出現了橄欖形的鉛頭,就像一個橄欖橫向放置,從中間插入一個直柄鈎,水滴形鉛頭,魚形鉛頭等等。JIG的穿法一般都是將鈎尖露出軟餌,所以帶擋針的JIG HEAD應運而生。(圖1)

淺析路亞JIG釣組的作釣經驗談

RUBBER JIG和JIG HEAD最大的區別就是帶有一圈膠羣裙,一束厚厚的擋刷讓此釣組在水下更顯得自然,動作更有生氣,且可以減少水草和掛底的困擾。由於JIG衍生產品太過繁複,此文我暫且分析一下我主要使用的3.5—5克的JIG HEAD及RUBBER JIG。

很多人認為釣組中最重要的是餌的選擇,可我則有不同看法,你的整個釣組,在水中呈現的狀態是一個整體,所以鈎餌的搭配,是尤為重要的,並且為達到釣手希望餌在水下呈現的姿態,必須選擇適合的線,因為路亞大多數情況是無法靠眼睛判斷餌在水下的姿態,魚是否咬鈎,而且你需要讓你的釣組到達適合的位置,才能完美展現釣手操作的話,一套適合的竿輪,又顯得十分重要。

所以個人認為,一個路亞釣組,是一個完整的體系,竿、輪、線、餌、鈎,缺一不可。理論上説,任何一種釣組,只要搭配適合,都可以引起魚的注意發起攻擊,所以我一般從季節、天氣、風向、地形,來判斷我應該選擇哪種釣組。

二、關於RUBBER JIG的組合

RUBBER JIG本身膠裙會有一定阻力,減緩整個釣組的下沉趨勢,又由於鉛頭為整個釣組的重心,如果搭配本身比重較小,阻力較大的軟餌,就會呈現一個直立下沉,或小角度斜角下沉的姿態。反之,如果是一個比重較大,阻力較小的軟餌,那你的餌和鉛頭的下沉速度會比較相近,你的整個釣組會以一個較平衡的姿態下沉。一般在這種情況下,我個人會選擇在不牽動線的情況下,成45度角下沉的軟餌作為搭配。

由於JIG鈎門寬度及長度,釣手必須選擇一個有利於着鈎的軟餌作為搭配,一般來説當釣組完成後,鈎子的最長端,在餌的1/2或2/5處,長條形的餌可適當調整着鈎位置,鈎尖和軟餌的距離為軟餌的厚度。JIG HEADER,目前我個人比較傾向於較小的鉛頭,用於搭配1.5寸或2寸左右的軟餌,在壓力場進行使用,往往能收穫不錯的效果。關於JIGHEAD的組合,和RUBBER JIG原則大致相同,但是沒有膠裙的阻力,所以釣手在搭配餌的時候,需要把阻力因素也考慮進去。

以早春時節為例,水温偏高。光照時常達到一定程度的淺灘及深淺交界處,已經有一部分比較有經驗的魚,向淺水靠近,準備之後的產卵過程。這個季節,我首選的位置是水温較高,泥沙底結構的緩坡以及緩坡下的深淺交界處。在風和日麗的日子,我會選擇3.5—5G左右鉛頭的RUBBER JIG,搭配3寸T尾、3寸左右JACKALL的蝦型餌或常吉3寸左右BIBIBIBUG進行作釣。

如果選擇魚形餌,則從魚頭位置開始穿,讓T尾露出膠裙,如果是蝦型餌,則從蝦尾開始,讓蝦鉗露出,自由活動。我會選擇4-6磅的sunline氟碳線作為此釣組的配線,竿則比較偏向快調的steez 631,搭配steez SV,這樣的釣組更輕,適合在並不深的水域,讓小JIG做出更精細自然的動作。針對此類時節,根據作釣時的目標魚為初步遊向淺灘及做窩待產魚的特性,所用的動作以輕跳和慢拖為主。此類小餌落水後,需要幾秒鐘時間進行下沉,為保證餌的落點和餌最終觸底的位置不偏差太大。我會在餌落水之後,讓線微微放鬆,儘量不牽動餌,甚至用手將輪子裏的線拉出一些來,以保證餌的觸底位置,此時氟碳線會比其他線下沉更快,所以不會對餌造成太大影響,讓你的餌落到你想要的水底。

此時餌的落點通常在岸和緩坡的交界。所以,船上的釣手應該將餌從淺水向深水進行引導。釣手輕輕緊線,並留有一定餘地,避免做出過大的動作,嚇跑魚或者錯過魚的攻擊範圍,將竿稍放在相對較高的位置,繼續輕輕向上挑起竿稍,再迅速歸位。由於挑竿動作地牽引,釣組會離底上竄,壓竿則是去掉釣手對餌的牽引,讓餌自然下沉。當然這些動作幅度都不能太大,如果上挑動作過大,你的餌會順着斜坡大跨度移動,加上線的牽引,會快速向釣手靠攏,形成一個水下的拋物線,很可能錯過正在等待的魚攻擊。反之,如果餘線太多,則會錯過魚咬那一瞬間輕微的頓口。動作的幅度,取決於你對此斜坡的判斷,讓餌沿着斜坡不斷上竄,下沉,引起魚的注意。當連續四到五個小跳底之後,可以稍微讓餌在水底停留幾秒,給猶豫不決的魚一個攻擊時間。

我們的目標不僅是已經上到淺灘的魚,更有躲藏在深淺交界處的大魚。所以當你小跳底的時候,如果遇到鬆線之後餌仍舊下沉,並且向釣手方向靠攏的時候,還是要準確做出判斷,壓低竿稍從而放出更多餘線,讓餌加速下沉,避免錯過躲在溝壑內伺機而動的大魚。另一種方法,則是慢拖或輕抽,從字面上理解,就是以最慢的速度,在水底拖動你的釣組,此時JIG會帶起一定的泥沙,同時由於水底不平,會有輕微的跳動,使用這個方法的時候也需要在一小段時間動作後,進行停頓,讓魚能從翻起的泥沙中瞄準你的擬餌,以發起準確的攻擊。同時在使用JIG進行觸底操作的時候,釣手必須準確判斷你遭遇的是否是魚的攻擊,還僅僅是鉛頭碰到硬物的感覺,這還需要經驗累積。

有些釣友覺得漏鈎尖的JIG容易掛底,所以我選擇的JIG,一般都能在大多數情況下保持鈎尖向上,並微微翹起,如果不幸掛到或者卡到鉛頭,在判斷不是遭遇魚口的情況,可以將手臂伸直,將竿尖儘量伸出,向你的正前方輕輕挑動,讓釣組脱離那一區域,如果在掛到之後使用中魚的刺穿姿勢,90%的情況,你的釣組沒救了。

但是如果你使用的是着鈎位置比較充足的餌,又有清晰的魚口,請不要猶豫,揚竿刺魚,打穿上顎,你會有收穫的。

淺析路亞JIG釣組的作釣經驗談 第2張

前面我分析了個人使用較小JIG的一些經驗,但是就JIG來説,就有許許多多用法,本篇將以個人角度,分析我用過的其他一些JIG的經驗。

三、JIG的作釣經驗

在我玩路亞的過程中,power和finesse的界限越來越不模糊,對於餌的大小、重量動作快慢、搜索速度,在我看來都已經無法片面的定義為power或finesse釣法,無論用什麼釣組,都沒有完全固定的模式,一切都取決於當時的釣況和個人的分析,所以通篇我只會介紹我遇到某種情況做出的反應,不做任何界定。

RUBBER JIG,我個人來説,在魚相對活性較高的季節,且判斷魚會在淺水,或深淺交界處等待覓食時,我會選用較重的RUBBER JIG,一般來説在7—15G之間,當然鈎子大,也就不適應那麼小的餌,所以相應放大軟餌的尺寸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搭配RUBBER JIG的軟餌,因為JIG穿法的關係,整個軟餌最大的泳姿表現則在它的尾部,Jackall大蝦鉗的蝦和KETECH的T尾以及常吉新推出的BIBIBIBUG由於尾部動作比較明顯,所以經常被我選作搭配RUBBER JIG的軟餌。好的RUBBER JIG釣組呈現動態呼吸的狀態,可以做到最大限度減小膠裙對餌整體表現的遮擋,反而更呈現出誘餌的生命力。

在產卵季,泥沙底的淺灘是我選擇的標點之一,但是淺灘會有長有短,所以面對這樣的地形,無法定位一個精確的點,作為你的主攻目標,我會將船儘量遠離岸邊。這樣做有兩個目的:第一,儘量減少對淺灘生態的驚擾;第二,在不確定深淺交界,或水下有陡降的情況下,有效擴大搜索的距離。這時必須具備一定的拋投距離,也是我選用較重JIG的原因之一。

釣組的落水點,我會盡量選在岸和水的交界處,這樣,就算無法每次都很好的掌控餌落水時的動靜,影響的範圍也不至於非常大。由於水深度的關係,餌落水時間會很短,所以也就沒有緩沉一説,此時是選擇節奏的重要階段,你可以立刻將你的餌抽離岸邊,也可以在近岸位置稍稍跳幾下,再做一些等待,更甚至可以停留在那個位置,稍候一會保持不動,這些都取決於你對魚所在位置,和發現你餌時的反應有關。

但是因為比較喜歡穩妥,所以我會選擇最多樣化的方式,來進行一竿的搜索,在一切都是未知數的情況下,我讓餌在落水沉底後,將餘線收至有把握感覺到魚口為止(此處要説明,只要搭配得當,竿輪線都合格的情況下,不需要完全繃緊餘線也可以感覺到魚口),靜待幾秒,因為你沒辦法知道當時的魚,到底活性如何,會不會第一時間發動攻擊。而釣組落水是你整個動作過程中影響面最大的一環,魚也有可能在猶豫,你得給它一點時間。

在適當的時間之後,輕輕抽動你的竿稍,幅度不要太大,要記住,你面對的是淺灘,你所在的位置比較深,如果餌跳動的距離過大,那在一個斜坡上,動作跨度會超越你的想象,所以我們在這時候給猶豫的小魚另一個信號,就是它正在看着的東西,是活的……

為了引誘這種正在猶豫的目標,我還會在顫動之後再次停留幾秒,給魚充分的準備時間,直到我覺得沒有奏效,才會開始下一步動作。

淺析路亞JIG釣組的作釣經驗談 第3張

這一竿我會花費比較長的時間,讓餌不做大跨度跳躍,而是在水底斜坡上,一寸一寸行進,反觀手上動作,則是輕輕抬竿略帶抖動,而不收線,在餌離底時,壓竿,讓線稍稍放鬆,不給釣組拉力,讓水裏的釣組再次接觸水底,並靜待幾秒。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瞭解我面對斜坡的結構,何時有大沉降,何時是緩坡。二是為了給周圍活性較低的魚更多攻擊的機會。

當在此過程中,你面前的線,突然較長時間繃直,並且向你迅速靠攏時,恭喜你,你找到了陡降結構,在鱸魚的產卵期,有一些魚已經上淺灘開始築巢產卵,另有一些魚,還在深水向淺灘移動的過程,這樣的結構,正好是他們躲藏的絕佳地形。當你遇到這樣的情況,必須迅速做出反應,順勢壓低竿稍,讓釣組迅速沉降,如果陡降坡度太大,更要配合放線,這都取決於經驗,多試試都能瞭解。

釣組迴歸到你的船下,那回收的時間就到了,但是很多人都有餌回收出水的一瞬間,魚一個甩尾逃跑的經驗,所以回收的過程中,也可以適當停留一下,或者在感覺餌接近的時候,稍微放慢點收線速度,不要放過每一個可能性。

通常我選擇淺灘時,在同一線路不會做過多的重複拋投,一般來説,將船停在一個位置上,扇形搜索用4—6竿進行涵蓋,再將船停到下一個位置,我所拋投的第一竿落點將和上一個船停留點最後一竿的落點重合,以達到比較完整的搜索。

當然搜索方式不止這樣,以同樣的標點範圍來説,我們更可以在瞭解大概深度和結構樣貌的情況下,讓餌貼底飛行,顧名思義,就是釣組本身不接觸水底,利用揚子竿子的角度,讓餌在一定的水層不停地進行運動,期間線一直是繃直的,一直給釣組拉力,促使釣組在水底做出反拋物線的動作,根據水底的結構深淺變化,可以配合一些鬆線,抖動的操作,讓你的釣組更自然。

相信每個釣手都對各個釣場魚常常躲藏的固有標點有一定的瞭解,在這種位置,為了取得最大程度限度的釣獲率,我有時會選擇比較極端的釣法。

我會選擇1g左右的JIGHEAD,搭配JACKALL1.5寸魚苗,在我對某一位置的魚特別有信心的情況下使用。例如:一條佈滿亂石的邊,我如果判斷魚會躲藏在離岸5米左右的石堆結構中,我就會選擇這樣的釣組,體型較小的餌,相對大餌來説,對警惕性較高的鱸魚更有殺傷力,能讓我釣到儘量多的魚,由於釣組過輕,所以微物的搭配是必須的。竿子當然是使用L或者UL硬度的超快調竿,此時選用的線就會顯得尤為重要,氟碳是我個人使用下來比較適合的釣線,延展性較小,導致感度較強,線比重大,所以切水性強,能將對餌的影響減到最小,當然各有喜好品牌,這裏就不多做贅述了。

再來説操作,當釣組在岸邊3-4米落水時,我會從線杯放出更多的線,而不是收線,儘量讓線對餌的影響減小到最低,這時甚至可以捨棄對魚口的感度,讓餌在我需要的位置沉到相應的標點。當釣組到達水底,和岸邊操作雷同,靜待幾秒,然後重複之前敍述岸邊的動作,輕挑竿稍,此時餌更小,動作也必須非常小,甚至接近輕顫的程度。

不同的是,當重複3—4次輕挑,停止動作之後,我不再搜索這條線路較深的區域,直接將餌收回,繼續下一竿搜索,對於一條比較長的邊來説,如果判斷準確,會連竿獲得漁獲,如果判斷錯誤,則很可能一無所獲。

釣無定式,關於經驗我仍在積累,關於分享我仍會繼續,希望取得各位看官的認同,或對您有一定幫助,也歡迎大家來找我交流,無論是批評還是褒獎,我覺得都能讓我們共同進步,讓實踐證實我們各自的想法,再次謝謝各位看官,犧牲寶貴的時間,看完我這長篇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