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海釣六線魚須熟知的四個要點

春季海釣六線魚須熟悉的四個要點。開春之後便是釣魚的大好季節,此時此刻的釣魚人是迫不及待地背上漁具,有的到江湖跟鯽魚過招,有的前往河塘與鯉魚對弈。而沿海的魚迷們或是於岸上拋竿或是坐船圍着島礁提線,或是乘“圈”筏垂綸,開始了同六線魚的激情對撞。春天究竟怎樣才能在臨岸灘或礁石上釣好六線魚?這裏根據我個人多年垂釣的實踐,談談釣好六線魚,應做到的四個熟悉。

一、熟悉黃魚的習性,選擇釣點

六線魚,大致有三種:

1)一種是大瀧六線魚

大者其體長達40釐米,體背側一般呈黃褐色,故在大連、青島等地都簡稱為黃魚。又因此魚有“入鄉隨俗”的特點,一旦在某一區域生活久了,即順應海底植物的顏色變換為茶褐色或紫紅色,有的嘴為紅色,而通體又具有不規則的黑條圖案。

春季海釣六線魚須熟知的四個要點

這種魚屬於近海冷温性底棲魚類,多在近岸水深5——40米的巖礁地帶或海珍品養殖區下的沉台筏、筏頭和沙袋的堆積處索餌藏身、生兒育女。而在春秋兩季的旺食期,於滿潮水深約1米左右的礁石周邊地域也可以釣到。大瀧六線魚在大連轄區的黃海沿岸出現,是穀雨前後。

2)第二種是長線六線魚。

其魚的雄雌,外觀極易分辨。雄魚體表呈紅褐色或鮮紅色,胸鰭上方有一明顯黑斑,雌魚則是淡褐色或黃褐色。體長大者達70釐米,大多釣上的是體長30——40釐米。長線六線魚的習性和大瀧六線魚基本相同,無非是棲息的水域較深一些。

3)還有一種是被稱斑頭魚

也是叫黃魚,大連漁友稱為“紫勾子”。魚體佈滿許多無規則的白色斑點,呈暗褐色或紫黑色。該魚喜歡生活在近海水較淺的礁洞或海藻叢下,是春釣的主攻魚種。總之,對六線魚習性的熟悉,是選擇理想釣點的大前提。

二、熟悉潮汐,決定開釣時間

潮動,魚動。潮汐的有漲有落,是海水運動的外在表現。以海水為載體的魚類,為了繁衍生息的需要,必須在與海水的打交道中變被動為主動,併力求用自己適時的攝食與藏身技巧,從而達到補充能量生存的目的。

作為釣魚人,找到了釣點僅僅是釣好魚的一個大前提,切莫忽略對魚進食高峯期潮時段的掌握。魚類的吃食旺期,大多在漲8分落2分的潮時段。因為這段時間,潮流處在慢、緩、靜的流動狀態,極易給浮游生物和以其為食的魚蝦創造安逸的樂園,同樣也為六線魚提供了大餐。釣魚人若能抓住這天賜良機,站海灘拋鈎餌於遠或是立礁頭執手竿釣近,一定會有不錯的收穫。

當潮水退去了一半,沿岸礁石大片裸露,跟着退去的潮水揮着長短手竿,要麼找海水呈暗些的礁根部位,要麼找海藻生長的海底,要麼找潮剛退去的滯水區,一路追殺到低潮暗礁顯露的礁頂,仍然會有可觀的魚獲。但是,釣的興起之時不要疏忽對自己退路的觀望,應潮退我隨、潮漲我退的原則。

三、熟悉氣温的高低,決定對應的舉措

海水温度高低的客觀現實,決不是孤立的存在於自然界中,在一定程度上要受氣温高低的制約。而海水温度的高低,又直接影響魚類的洄游和進食。六線魚科中的斑頭魚,它不做長途的洄游,就是嚴冬還留在近岸潮水退不出來的巖礁洞裏。儘管它對寒冷的水温有極大的適應性,可相比之下與夏、秋的水温進食方式,顯然要有所差別。掌握了規律就會因魚而別、因水温而別,採取有針對性的舉措釣好魚。

1)選擇水温高的地方作為釣點。

立春到清明,在大連所轄的黃海區域不是釣不到黃魚,而是要乘船去深海的島礁處,才有大的收穫。在近岸水温寒冷,魚少、咬鈎慢,難免要影響釣魚人的情緒。到了穀雨前後,是暮春岸釣切莫錯過的良機。這時的水温也隨着氣温的升高,由攝氏10℃以下上升到15℃以上。黃魚也由深海洄游到近海,進入索餌的活躍期。處於這個時期的釣魚節骨眼上,若能把釣點選在温度相對高的海灣,不失為上上策。

每年的這時侯,我在大連市經濟開發區大孤山街道近畔的黃海區域釣黃魚,首選的地方是在近500米長的海岸線內,兩頭有伸向海里約50——100米不等的高礁,形成了一處三面都高出海平面,遠約30米岸礁包圍的海灣。而這一地帶,既有大潮可露出的礁林,又有養殖場收貝藻類的食物地,還有漂浮的各種海藻。如果趕上好潮好天,不論是玩拋竿還是玩手竿,上鈎的魚還不小,甭提有多爽!

春季海釣六線魚須熟知的四個要點 第2張

2)釣餌要鮮活。

有好的釣魚環境,還要有好魚餌。因為這時的水温是從寒冬向暖春的過度,魚嘴開口還不夠大,對餌有所挑剔,幹餌或不鮮活的餌,引不起它的食慾。每逢春季釣黃魚,我只要能趕上早晨的低潮期,寧肯走黑路也要在潮退去時挖些海蛆,一旦趕不上早潮挖,就買一點。這樣,在釣魚的時候,讓魚兒在歡蹦亂跳的活食麪前,只有頻頻咬餌之心,而無舍餌遊走之意。

3)釣法向緩穩中施展;

有了妙點、佳餌,在施以對路的釣法,會使你的釣魚錦上添花。當有魚咬鈎的信息在海竿上出現後,你的第一反應不是揚竿,而要就勢稍加放線,並將鈎餌於海底停留2——5秒不動,使魚失去戒備之心,放心就餌,直到見竿梢大彎或連續點頭,魚已咬實鈎,此時揮竿搖輪必然十拿九穩。

四、熟悉生物鏈的規律,才有豐厚的回報

瞭解生物鏈有兩種情況須引起注意:一種是注意尋找浮游生物密集的地帶。因為浮游生物多的地帶,通常是小魚小蝦或沙蠶類幼體紛紛前往的地帶,更是肉食類大魚要在這裏追殺“弱勢羣體”。一般來講,礁石高聳的潮背有浪花衝打的區域,水中溶氧充足,是海生物誰都愛光顧的風水寶地。

記得是1997年晚春的一天,蹬“圈”到一塊剛退潮露出礁頭的背側,仔細看過發現其礁根外延近1米,迎面不時有退又有漲的波浪從上漫過,還有退去的小海流通過。我迂迴到便於持竿釣的位置投鈎一試,提線即上一尾“紫勾子”,就這樣餌去鈎回,沒挪動地方竟然釣上黃黑魚37尾,等到見有小黃魚咬鈎,才轉移釣場重闢新點。

還有海珍品養殖區的陳年台筏,尤其是沉於海底的舊筏子,更是乘船或蹬“圈”春釣的最佳釣點。台筏綆繩以及生長的藻類上,寄生着大量的生物也包括長短不一的沙蠶,而沉筏區正好給一個完整的生物鏈間締造了天堂般的統一體。顯然有機會到此一釣,“空手道”是少見的,不釣個心花怒放、盆滿缽溢才怪呢。

另一種是注意海面的突發事件。春釣期間,岸釣也好,划船或蹬“圈”釣也罷,哪位也不能保證全部的精力皆放在釣魚上,特別是在滿目春色的籠罩下,難免要忙裏偷閒品花賞卉、觀波弄濤,給垂釣增加幾分休閒的色彩。兩目在張望之際,湊巧不是碰上海獸聚於一方長久不願離去;就是遇見海鳥在海面集羣,它們有的低飛呼朋喚友,有的一個跟着一個俯衝入水銜魚而出。每當瞧見這類喜人的突發事件,我是一定要儘快在“熱鬧”的勁頭上趕到。

實踐證明:及時前往有突發事件地點釣魚,是次次沒有落空,回回都釣績頗豐,最多的一次在漲落潮的不足兩個小時,釣上黃魚接近25千克,回想起那個痛快勁兒,至今還令人神往,欲想美夢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