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墜釣野戰攻略5:浮漂的調整

上文我們談到懸墜釣用於野釣的特點、釣具配置、外界條件的影響以及餌料的配置,接下來我們來談下浮漂的調整。當然,浮漂的調整,不管是釣魚雜誌還是網絡中都有攻略,但作為文字表述實在難以讓人盡皆明瞭。因此我下面將以一種簡潔的方式闡明自己的觀點,而且為了讓寫出來的文章不再對釣友產生更多的誤導,因此我將盡量拋棄“調靈釣靈,調鈍釣鈍”等繞口令式的文字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懸墜釣野戰攻略5:浮漂的調整

一、對靈、鈍的理解

首先讓我們弄清什麼是“靈”什麼是“鈍”。這個問題在業界有兩種觀點,一種是指浮漂體現魚訊的能力,一種是指減少魚吞鈎障礙的能力。

前者追求的靈敏是隻要有一點外力施加於線組浮漂馬上就會出現動作,當底釣線組被調整到上鈎離底下鈎剛觸底時,魚吸餌的力量使鈎餌稍微有一點移動或魚遊動的水流帶動線組的移動,浮漂都會體現清晰的動作,至於魚餌是否被魚吞入口中則不一定。

後者追求的靈敏是從追求最大限度的減少魚餌入口的阻力出發,比如在上面提到的上鈎離底下鈎剛觸底時的狀態,魚餌移動後浮漂下沉,浮漂尾進入水中的體積增大,使整個線組的浮力增加,增加的浮力對鈎餌進入魚口產生了反向拉力,並隨着鈎餌位移的加大這一拉力繼續增加,那麼在前者認為的上鈎離底下鈎剛觸底的最靈敏狀態,如果從後一種觀點考慮就不一定是最靈敏的狀態。

對於上面的兩種觀點,我比較傾向於後者,也就是説線組調整的最靈敏狀態指的是線組能夠最大限度的減小魚的吞餌障礙,方便魚餌入口,線組調整的最遲鈍狀態指的是線組不能減小魚的吞餌障礙,輕口魚有時不能順利的吞餌入口。

之所以我選擇後一種觀點,是因為前者的觀點只注重浮漂的反應而不能同魚情有效的結合,持這種觀點的人沒有搞明白浮漂的動作同魚鈎是否入口不能完全劃等號,因為鈎、餌從原來的位置到進入魚口需要移動一段距離,當鈎、餌剛開始移動尚未進入魚嘴時浮漂就出現下頓,這時抬竿無疑會形成空竿,這樣的靈敏對於釣魚的實際意義並不大。

好了,既然我們從減少鈎、餌入口阻力角度來分析靈敏與遲鈍,那麼哪些因素會成為鈎、餌入口的阻力呢?

拋開鈎、餌的大小和軟硬,這一阻力來自於鈎餌自身重量產生的阻力和線組移動受到的阻力兩方面。魚吞鈎餌既要克服鈎餌的自身重量以及由此產生的靜止慣性和摩擦力,又要克服露在水面上的浮漂尾向水面下移動產生的浮力增加量和線組(特別是鉛墜)的靜止慣性。

為了敍述的方便,我將鈎餌重量的影響稱做下阻力,將阻礙線組向下移動的力稱做上阻力,而下文我就説明一下這兩者的影響力。

二、下阻力的影響

同樣的鈎餌重量,下阻力的大小同子線和鈎餌在水下的狀態息息相關,比如雙鈎卧底狀態同雙鈎一離一擦底狀態對比,前者要使靜止的鈎餌向魚口中移動,魚口的吸力必須要克服鈎餌的重量和水底對鈎餌的摩擦力。鈎餌的重量越大,這一影響就越突出。

我們使用大鈎大餌時,如果我們將釣組調成雙鈎卧底,魚要將鈎餌吸進口中就需要付出很大的力量克服下阻力,這時如果我們將釣組調成一離一觸底狀態,鈎餌的重量被浮漂的浮力平衡掉一部分,鈎餌的移動就比較容易了,這個道理就好比一個重物放在地上,要想移動它很困難,但如果用起重機在上面施加一定的拉力,再移動起來就容易的多。

反過來,如果我們使用小鈎小餌,鈎餌自身重量很輕,魚口的吸力很容易使鈎餌移動,這一影響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因此,個人認為如果是從下阻力角度考慮它對釣魚的影響,就要結合魚口力量來進行分析,生猛魚口時,鈎餌的重量或鈎餌在水下的狀態對魚進食影響都不大,這時只要鈎餌重量不重到使鈎餌陷進水下漿層中,遲鈍一些的釣組雖然體現信號的能力有所降低但可以使信號更準確。

魚口輕時,狀況就不同了,使用大鈎重餌就一定要利用浮漂的上浮力平衡掉一部分鈎餌重量,減輕下阻力的影響以便於魚吞鈎入口,否則,魚不容易將鈎吞入口中,這時,正確的做法是應該下移浮漂,利用浮漂的浮力使子線繃直,減輕鈎餌對水底的壓力,使鈎餌向一離一擦底方向過渡,使線組更靈敏。

通過調整浮漂改變下阻力的大小,同時也改變了子線在水下的狀態並進而使線組體現信號的能力也得以改變,這一認識很多年前何蔚藍先生就已經進行了總結,並將其成為“下靈敏”或“下遲鈍”。

三、上阻力的影響

調3釣1同調5釣3哪個更靈敏,對這個問題的爭論一直在進行,對此的答案卻完全不同。有些浮漂調釣經驗的人都知道,這兩種調釣法鈎餌、子線在水下的狀態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説影響魚吞鈎的下阻力都是相同的,按理説二者的靈敏度也應該是相同的,但實踐檢驗的結果卻不同,有時候調3釣1效果比較好,有時候調5釣3效果更明顯,這裏面的原因是什麼?

從浮力角度分析,假如魚口的吸力大於露出水面的釣目產生的上浮力,調3釣1時魚吞鈎更深,浮漂動感更強烈。比如魚口吸力等於3目浮漂尾的浮力,調3釣1時魚的吸力遠遠大於露出水面1目浮漂尾的浮力,而調5釣3時魚的吸力恰好等於露出的3目浮漂尾的浮力量,自然調3釣1的狀態更靈敏。但是,假如魚的吸力小於露出水面的釣目產生的上浮力,並且浮漂尾上下粗細相同,兩組的靈敏度就應該是一樣的(比如吸力相當於0.5目的浮力值時,調3釣1同調5釣3都只能使浮漂向下移動0.5目),但從視覺角度看,調3釣1時由於浮漂尖離水面更近,視覺效果更明顯,釣手會感覺更靈敏一些。

另外,影響上阻力的大小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視,這個因素就是調3釣1同調5釣3二者的釣組重量並不相同,確切的説是鉛墜重量並不相同,調3目的鉛墜重量大於調5目的鉛墜重量,調3目時鉛墜重量大,釣組的慣性就大,就更不容易改變運動狀態,其結果造成了線組啟動困難但一經啟動運動距離較長,調5目則啟動容易但運動距離較短。

那麼,調目相同但釣目不相同時釣組的靈敏度有什麼區別?

拿調3釣1和調3釣2進行對比,這兩組除了子線、鈎餌的水下狀態不同外(這是下阻力問題,在此不討論),露1目的浮漂尾比露2目的浮漂尾更細,同樣的力浮漂下行的距離更長,視覺效果也更好。

上面的分析説明,不同的調目、釣目造成了上阻力的不同,線組的靈敏度也就不同,從上阻力角度分析,到底調高目靈敏還是調低目靈敏不能簡單的下結論,不同的魚情有不同的效果。

四、針對不同魚情的調釣對策

(1)生口魚宜靈敏

魚吃口重而中魚率高時,説明這種魚是典型的生口魚,我們釣這種魚的對策首先是調高目釣低目(比如調4釣1,調5釣2等等),然後在釣的過程中我們還要注意養窩。一般來説採用大而散的餌料和稍微大點的鈎子比較好。

調高目釣低目的好處在於不僅可以保證子線繃直,也可以利用浮漂的浮力平衡掉一部分鈎餌重量使得下阻力降低,調目高鉛墜重量就輕,釣目低漂尾的上浮力就小,因此浮漂的上阻力也會比較小。當上、下阻力小而且線組繃的比較直時,必然使釣組非常靈敏,在釣快釣多這一方面就非常有利了。

(2)亂口魚宜鈍

當我們發現浮漂信號多、魚吃口重而中魚率低的時,我們要明白這種魚情是典型的亂口魚。原因就是我們引魚過多,造成窩裏的魚兒躁動不安,出現的浮漂信號雖然多,但不一定都是真實的入口信號。窩裏一羣魚的遊動或幾條魚同時爭餌都有可能使浮漂出現假動作。釣這種魚我們就要調高目釣高目(比如調6釣6,調5釣5),或者改為調低目釣高目(比如調2釣5,調3釣6)。而且我們釣這種魚的餌料要降低餌料的霧化,餌料的狀態要粘,因為魚的吃口重,鈎餌的輕重對魚吞餌不會造成很大影響。

當我們發現這種魚情的時候,首先應該在原有的調高釣低基礎上再上移浮漂變成調高釣高,使雙鈎餌落底長子線彎曲以增加下阻力,相應的也降低了浮漂體現信號的靈敏度從而達到過濾虛假信號的目的,通過這樣調整,一般會使信號變的真實起來,如果效果仍然不明顯,還可以向鉛皮座加鉛使調目變低,線組的狀態是調低釣高,造成上阻力加大使鉛墜啟動困難,進一步降低線組的靈敏度。

(3)滑口亂魚釣不靈不鈍

當我們發現魚吃口比較輕、浮漂信號多而小、中魚率特別低的時候,我們要明白這種魚情很多是滑口亂魚,這種魚見餌入水就吃,吃進後很快就吐,故而我們要採取搓小餌調高目釣不靈不鈍(比如調5釣4)去釣這種魚,當然魚鈎不一定要用小鈎。採用小浮漂適當調高目可以降低鉛墜重量使線組容易啟動,不靈不鈍既可以過濾虛假信號又能保證浮漂及時反應魚訊。

(4)輕口魚調低釣低

我們釣魚時經常會遇到水温很低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魚的吃口很輕,浮漂信號非常小,這個時候我們與之相配合的調釣方法是要保證魚吞鈎的上、下阻力都很小。因此我們一般使用小漂、小鈎、細線、輕餌,採取調低釣低(比如調2釣1)的方法垂釣。

鈎餌輕,下阻力自然小,因此不需要調高目進一步減輕鈎餌重量,而將釣目降低可以使上阻力減小,因此在小鈎輕餌情況下調低釣低是一種最靈的調釣方法,既有利於魚吞鈎入口又有利於體現浮漂動作。

五、浮漂調整的要領

浮漂調整一般分為不帶餌調漂和帶餌調漂兩種最基本的方法,無論採用那種方法都要注意確定浮漂調目時的水深要儘量接近實際垂釣時的水深,否則如果調漂水深同實際水深差別很大,由於不同的水深造成的水壓不同以及主線自身重量的不同,調出的調目在實際垂釣時會有不小的差距。

(1)不帶餌調漂

不帶餌調漂的方法是先在鉛皮座捲上大於線組浮力量重量的鉛皮造成線組下沉使浮漂尖沉入水下,再逐漸反覆多次上移浮漂,在線組穩定後使浮漂尖能夠剛平齊水面,這時浮漂尖到鉛墜的距離基本同水深相差無幾,粗略的找底工作基本完成。

再將浮漂下移相當於長子線長度加20公分(目的是保證在離底狀態下調整浮漂)的距離,反覆修剪鉛皮使浮漂尖漏出水面的目數等於你預先設定的目數,確定浮漂的調目工作完成。這時我們可以再對鈎、餌進行稱重,方法是剪掉單鈎觀察浮漂的目數變化,這一變化量就是單鈎重量,在單鈎上按照實際垂釣用餌大小裝一粒餌,觀察浮漂目數同原來目數的差距,這一變化量就是單餌的重量。

稱重完成後,在鈎上裝雙餌,這時如果雙餌的重量將浮漂尾拉入水面以下,提竿上移浮漂重新換餌,直至線組穩定後浮漂尖同水面平齊,這時找底工作全部完成,這種情況下可以保證下鈎餌剛好觸底;如果稱重完成後,半水情況下鈎上裝雙餌浮漂在水面還露出一定的目數也不要緊,這時仍然可以提竿換餌向上移動浮漂進行反覆找底,只要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數有所增加,説明鈎餌已經被水底托住,浮漂目數剛開始變化的位置也就是下鈎剛到底時的浮漂位置。

(2)帶餌調漂的方法

帶餌調漂的方法同上面介紹的方法基本相同,區別只是在粗略找到水深並上移浮漂修剪鉛皮時,是由雙鈎不裝餌變成了雙鈎掛餌或單鈎掛餌,在帶餌情況下將線組調整成浮漂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數,這時去掉鈎上的餌顯示的目數就是調目,去掉餌和剪掉鈎同樣可以對鈎餌進行稱重,帶餌移動浮漂直到浮漂目數發生變化的點就是下鈎剛觸底的點,也就是找到了準確的底。

一般情況下,底釣既可以採用帶餌調漂又可以採用不帶餌調漂,而浮釣一般採用帶雙餌調漂。

六、底釣時的不靈不鈍狀態

上面提到的剛找到底的狀態是線組的最靈狀態,這時線組的重量基本被浮力所平衡,因此只要有一點外力施加於線組,浮漂都會立即出現動作,這種狀態雖然靈敏,但也會使假信號增多,多數情況下對我們釣魚是弊大於利;相反如果雙鈎餌都卧底,雙鈎餌重量都由水底承擔必然使下阻力增大,魚吞鈎難度增加,線組處於最鈍狀態,這種調釣法也沒有什麼優勢。

我們一開始釣魚一般應該先從不靈不鈍的狀態釣起,再根據上魚情況向靈敏或遲鈍方向調整,即發現魚吞鈎困難就下拉浮漂利用浮力平衡一部分下阻力,發現線組信號輕浮中魚率低就上推浮漂增大下阻力使信號更加真實。

那麼什麼樣狀態是不靈不鈍狀態,簡單的解釋就是一個鈎餌重由水底承擔另一個鈎餌重由浮力承擔、下鈎落底上鈎輕觸底狀態時的浮漂位置。

這一狀態的浮漂目數(也就是釣目)應該是幾目?

我們可以通過不靈不鈍狀態的公式可以計算出來,釣目=調目-單餌可以壓下的目數+單鈎可以壓下的目數。

這個公式的解釋是:

要想使釣組出現下鈎餌完全落底,上鈎餌輕觸底,長子線彎曲、短子線繃直的狀態,必須是池底承擔一個單鈎加一個單餌的重量,線組的上浮力承擔另一個鈎重和另一個餌重。

這個公式中的“減去單餌可以壓下的目數”的意思好理解,因為下餌的重量已經被池底承擔,線組的上浮力不再承擔下餌的重量,因此應該在調目的基礎上減去這個重量相應的目數;但公式中“加上單鈎可以壓下的目數”這句話很多人就不太明白了。

其實大家仔細想想也容易搞懂,既然是下鈎餌完全落底,池底除了承擔下餌重外,與下餌結合在一起的下鈎的重量也應該被池底所承擔,也就是説線組的上浮力所承擔的鈎重由半水調漂時的兩個鈎重變成了只剩一個上鈎的重量,這種情況會使浮漂上浮並帶着上鈎離底,因此,要保證上鈎餌能輕觸底,必須在確定釣目時加上相當於一個鈎重的浮漂目數。

比如,單鈎重1目,單餌重2目,空鈎半水的調目為4目,這時不靈不鈍狀態的釣目=4-2+1=3目。

七、浮釣時浮漂的調整

野釣時由於魚種的多樣性和外界條件的不確定性,會經常碰到魚離底到半水吃餌的情況,因此需要掌握浮釣的調漂方法。浮釣一般分為定層浮釣和在浮漂下降的過程中浮釣,其中將鈎餌固定在半水的某一水層釣草魚、鯿魚等魚種屬於定層浮釣,而釣密度大的鯽魚等魚則需要在浮漂下降的過程中找出違反正常下降規律的異動,這種在運動中找信號的動態釣法則是釣過程。

前者浮漂的調整沒有什麼值得特別強調的,只要雙鈎掛餌調整浮漂使鈎餌能夠穩定在某一水層就可以了。

後者調漂的方法是:

雙鈎不帶餌調整浮漂使浮漂尾露出水面一定的目數,露出的目數越多線組的上阻力就越大,浮漂就越遲鈍,因此,通常情況下設定的目數一般不要太多,以2目到平水這一範圍為宜,只有使用短身漂釣水皮時為了使信號出現的時間提前,才採用調7、8目的調漂法。

確定好漂尾目數後,就可以找魚層垂釣了,這時的魚訊主要表現是鈎餌下行過程中浮漂出現的抖動、加速下沉、停頓、上頂等反常動作,只要出現這些動作就可以抬竿刺魚,然後再根據上魚的情況隨時進行修正。

一般原則是上魚速度越快,越應該加鉛縮小漂尾露出水面的目數,至於加鉛的量沒有固定的標準,只要能使浮漂清楚的體現魚訊並保持較高的命中率,即使加鉛造成重力大於浮力,浮漂被調到水面以下也完全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