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手竿野釣中的懸墜釣法

手竿野釣最重要的環節在於審時度勢,實事求是。手竿野釣的重點並不是餌料的香腥,霧化等問題,而是防止小雜魚。重慶話統稱鰺子,而對於水庫我們,面對其實只有兩種水庫:

一較為偏遠未開釣或開釣初期的水庫,我們統稱生口魚。

二是各地釣友經常光顧或已被列為飲水工程的水庫,我們統稱滑口魚。台釣釣法的針對性和靈敏性,傳統釣法的規避性和隨機性的有利結合,使手竿野釣中懸墜釣法在實踐中摸索走向成熟。

懸墜釣中備受我們關注的有三點,即:鉛墜在水中的狀態,餌料在水中的狀態,和餌料的調配。(餌料的調配在本文中暫不討論)漂--鉛--餌料的組合中我們經常忽略鉛皮座在水中的狀態。野釣中無視鉛皮座在水中的狀態的結果是致命的,原因在於我們是通過增減鉛皮,或者通過改變其狀態,來控制餌料在水底的狀態。

淺析手竿野釣中的懸墜釣法

A組為底鉛,即傳統釣法。當水中層出現因為餌料的香腥,霧化而引起的鰺子搶食,追食的情況時,我們在水庫野釣中應該及時的放棄懸墜,而改為傳統。重鉛到底,快速的穿越鰺子的水層。在原鉛皮座上稍加鉛,使漂肚露出少許,即可完成懸墜向傳統轉換的過程。

B組為底鉛上跑,即傳統的活動墜。在底鉛的基礎上,將太空豆B拉開些許距離,即可完成底鉛上跑。適當的了增加B組底鉛的靈敏度,使鉛皮座在主線上跑動。過濾信號的同時,放小抓大。在水庫中不是因為餌料的香腥,霧化而引起的吃口小,謹慎時被廣泛的應用。

C組為8字環觸底。使鉛墜豎立於水中,8字環觸底。較C組更靈敏,適合冬季,初春時無鰺,吃口輕。水庫中最為常見的方式。上述三類均屬於向下跑鉛,是釣鈍的範疇,在競技比賽中不常見,但是在自然水域中的野釣則剛剛相反。

淺析手竿野釣中的懸墜釣法 第2張

D組鉛墜懸空的前提下,向上推動太空豆B,即完成鉛上跑鉛。上跑鉛的特點在於:魚的密度相對較小,吃口稀,無鰺狀態下。通過減緩餌料下降的速度,加強餌料下降過程中的動態,利於魚追餌。

E組鉛墜懸空的前提下,向上推動太空豆AB,將整個鉛皮座向上(往漂座方向)移動,將主線延長為子線使用,則形成飛鉛。飛鉛的特點在於:減少鉛墜與主線的距離,使漂的站立時間相對延長,增加鉛墜與子線的距離,使餌料的下降的速度更為緩慢。飛鉛通常用於前幾竿的做窩上,當窩內有魚後建議儘快將飛鉛推回8子環上。

上述兩類是向上跑鉛,屬於是技法的範疇。在初春,嚴冬,或滑魚吃口輕,稀,謹慎時我們通常使用。對於滑口魚,我們傾向於釣鈍。重慶地區春秋交替不明顯,30度的高温天氣,從四月中下旬一直持續到十月低,都是鰺子活動的範圍。

台釣在競技中通常釣吃口,即:魚吞食的瞬間,而傳統則是釣動態,即:魚進食後轉身後的沉穩信號。已被列為飲水工程的這類水庫的特徵在於,水質瘦,水面大,魚密度較小,鰺子多。各地釣友經常光顧又導致餌料千奇百怪,魚對於餌料有較強的記憶性,進食謹慎。ABC三組的下跑鉛的狀態,在野釣中具備很多的優勢,

比如:對漂的要求較低,視力不好,可以大膽的選用粗尾漂;大漂吃鉛重入水快,防鰺性能較強;用途較為廣泛,水流不是很強的河溝也可以採用;找底也比較方便等等。下跑鉛的子線長度通常在6公分左右,而下跑鉛的調漂更為簡單:半水狀態下無鈎調平水,釣目在三目以內,即C組8字環觸底。當調目越接近釣目則越靈敏,反之越鈍。

較為偏遠未開釣或開釣初期的水庫,(即生口魚)或者漁獲穩定又無鰺搗亂的前提下,懸墜釣法中鉛墜的懸浮的特點彰顯突出,而懸墜釣法中餌料在水中的狀態也是我們必須掌握的。漂目的變化和餌料的狀態息息相關,一味的把調漂和漂目的變化分離開來,最終會導致我們的釣技永遠沒有提高。

淺析手竿野釣中的懸墜釣法 第3張

上圖是餌料在懸墜狀態下的五種狀態。而懸墜我們通常是從調漂開始的。調漂的根本目的是讓整支漂的浮力與子線組(包括:兩根子線,8字環,鉛皮,鉛皮座,兩顆餌料)的重量相等,越接近相等,就意味着漂調得越靈,反之就越鈍。子線組可以狹義的理解為平衡天平的一頭,天平的另一頭就是漂,當子線組的重量有任何的增減,漂象上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映。

由於水庫水質不同,水深不等,調漂有兩種通用的方法。當水質瘦或釣位水深不足兩米時或魚體小,密度大,鰺子較少的生口魚我們傾向於調吃口。也就是所謂的四步一找底,即:

第一步:半水調漂,半水也就是傳統所説的浮水,即鉛不到底。半水是調漂的前提。

第二步:假定要調的漂全目為九目,修剪鉛皮讓漂不斷的接近水面,直至水面上露出七目漂尾,這一步的目的是找到漂與子線組的平衡點。即天平的支撐點。

第三步:上餌料一顆,觀察漂被壓下去多少,假定為一目,此時露在水面上目數應為六目,上餌料兩顆,自然此時水面上漂應為五目。這一步的目的在於稱重,是要讓自己明白,正在用的這支漂,餌料的大小,增減,漂會有怎樣的變化。

第四步:不停的向原先調漂的釣點的前後左右打幾竿,觀察漂目在水面上的變化。這一步的目的是確認剛才調漂時,漂是半水狀態,或者沒有落在魚背上,水中的漂浮物上。如無變化則剛才調漂時就是半水。這一步非常關鍵。

第五步找底,將漂不停的向上推,在帶餌料的狀態下,當漂目露出多餘五目以上的目數時,即到底。然後重複的在釣點的前後左右打幾竿,範圍可以更大些,如果漂目有變化,説明剛才那裏就是底。當然也有可能釣點的周圍是平的。

調吃口的方法特點在於吃鉛輕,靈敏度高,入水緩慢,但當水肥或釣位水深超過兩米時,釣友經常光顧或已被列為飲水工程的水庫等滑口魚時,通常採用一種更簡便的調漂法:同樣是半水調漂,重鉛入水,將漂全部拉入水中,然後直接修剪鉛皮,讓漂露出一目,即露出紅帽帽,而後找底,根據移動漂的上下位置,來掌握靈鈍就行了。漂目露得越多就越鈍,反之就越靈。

淺析手竿野釣中的懸墜釣法 第4張

懸墜釣中最讓新手迷惑的兩個問題,即:找底的問題,在調目與釣目上的混淆問題。傳統釣法中通常是鉛墜趟底後,釣線上升硼緊,七星漂定位。七星漂定位前會出現最前面的浮頭輕微上升的現象,浮頭上升的顆數越多則越鈍,反之則靈。而懸墜釣是餌料A觸底,地底抵消餌料A的重量,主線垂直拽緊後漂定位,漂定位後會出現多餘調目的目數。

調目與釣目上的混淆問題,典型的例子是在調四釣二上糾纏不清。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野釣的過程中,調四釣二不是標準,僅僅是大多數的漂,在調四釣二的狀態下,餌料是一餌輕觸底一餌懸浮的狀態。調目通俗的説法就是調一支漂的吃鉛輕重,是通過增減鉛皮來完成的,漂尾露出越多則吃鉛越輕,反之越重。

釣目是指的水底餌料的狀態,通過移動漂座來輔助完成,漂尾露出越多則越鈍,反之越靈。假定上圖中,調目為四,釣目是二,剩下的兩目在那裏?圖中短子線B上的餌料佔一目,餌料A的重量被地底抵消一目。當短子線B上的餌料脱落或下沉,餌料A離地時,漂會立即出現上頂或悶漂的漂相。

我們可以發現,同一支漂目目數的變化實際上是告訴我們餌料在水底的懸,躺,觸的狀態和變化。當餌料在水中的狀態被我們對應到自己的漂目上時,調漂的範疇就大大的超出了調四釣二,調高目釣低目,調低目釣高目等等,我們可以隨心所欲。

漂座向竿尖方向移動,主線被充當為子線,則鉛皮座向下走,釣組由靈轉變為鈍,漂座向下移動則鉛皮座向上走,釣組由鈍轉變為靈。換言之,漂目露出越多越鈍,越少越靈。餌料在水中的五種狀態熟悉以後,我們就可以用“心”看漂,而不是在看漂的過程中,在漂目上玩加減法。

淺析手竿野釣中的懸墜釣法 第5張

手竿野釣中裝備儘可能的精簡,輕便。競技所用的拔節竿,插節竿與失手繩的配合也可以起大魚,但是我們實話實説,野釣中的大魚的野性和力道,並不是池塘裏的魚能比的,十之六七在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放失手繩的時候,就切線而去了。

我們可以考慮在傳統的溪流竿中選用重量輕,錐度小的短節竿配盤(節長八十釐米以下,竿長四米五,冬季可以考慮更長一些)。自制過線環,儘可能的減輕重量,第二節的過線環線竿尖方向傾斜(晃晃的竿是全部傾斜,其實只需第二節就行了)可以將纏線率降低百分之八十。當裝備,釣法完成以後我們將面臨野釣中最五花八門的話題,即:餌料的調配。

因為生存,我們必須學會更多的生存技能,釣魚也是如此。一直以來,手竿野釣的方法很多,孤立的,片面的看問題在哲學的範疇裏被稱為形而上學,而孤立的,片面的推崇某一種釣法我們可不可以理解為垂釣領域的形而上學?皇帝都是輪流做,有什麼東西不改?再庸俗些,錢都有假的,什麼又是一成不變的?最後,本文中對手竿野釣中懸墜釣法的敍述,均為小友個人偏見,如有不當或誤導,敬請見諒並予以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