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懸墜釣法中的鈎餌和漂尾格目關係

看到有不少朋友在關心鈎距和漂尾調目、餌料的狀態等細節問題,今天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這邊文章,希望大家拜讀之後能受益匪淺。

一、鈎餌和漂尾格目的關係

為了説明問題,在談這一問題之前,先設定一個前提:把線組(浮漂至鈎子等)的總體質量在穩定的水體中半水調整平衡後(即:浮漂露出相應的格目點,也就是調目。),把八字環以上和以下分別看成兩個部分。即;八字環(包括八字環)以上的主線、鉛座、配鉛、太空豆、漂座、浮漂是一部分,下文簡稱上部;八字環一下的子線、鈎子、餌團是一部分,下文簡稱下部;再加一個概念,上部與下部的結合點以下簡稱支點。這樣分的理由是,在懸墜垂釣的過程中,您設定好的調目後,上部的質量和狀態是不會輕易改變的。下部則會根據垂釣的要求不同,需要適時根據魚情調整其受力狀態和角度。

比如:推拉太空豆調整釣目點,實際上主要是延長或者縮短水線,從而達到調整下部的位移和狀態(受力平衡)的作用。改變垂釣餌團的大小和粘散軟硬狀態來適應魚情,實際上主要改變的是下部的受力幅度和角度。當然,我這種説法可能不夠嚴謹,因為上下是有機結合的受力體系。但是為了更好的説明問題,您姑且受我“誤導”一次吧。因為一起來説,怕我説的明白,您聽着糊塗。

本文設定:上部是一個已經調整到位的穩定體系,即:調目已經達到了實際垂釣的需求。這樣,線組上部體系中,就可以只關注漂尾的格目了。那麼,影響格目變化的就只有支點和其下部因素了。懸垂底釣法是最容易出現誤區的,理解了懸垂底釣法,其它問題就容易搞懂了。故這次只談懸垂底釣法。上部體系已經設定不變了,現在,便可以只談鈎餌和漂尾格目的關係了。至於其它因素,我們這次先不談,“混為一談”更容易出現概念性錯誤。為了更清晰的説明問題,我感覺有必要先簡單闡述一下日鯽釣法中的段差底釣法。筆者認為,日鯽釣法和懸墜釣法二者是有很多共通之處的。做個比較,或許能更好的理解懸垂釣法。

日鯽段差底釣法的鈎距很大(一般為十公分以上),確定鈎距的大小和子線的長短是玩好段差底釣的關鍵。段差底釣法的上鈎餌團主要是誘魚的物化餌料,無需長時間在鈎上留存;下鈎餌團則是真正騙魚索餌的餌料。通常情況下,下鈎餌團很小很輕,但具體的大小當然也是依據魚情而定的。下面簡單描述其水下之誘釣過程:拋竿待浮漂立直後,壓帶水線(大線)至與上部體系與水底和水平面垂直。鈎子餌團到底後,上鈎的餌團託底子線繃直(短子線);下鈎的子線(長子線)彎曲,鈎餌躺底。隨着上鈎餌料的物化,在線組上部的垂直帶動下,上鈎慢慢離底上浮,下鈎子線慢慢繃直。隨着上鈎誘食餌團的逐步物化,鈎餌上浮,線組上部向上的牽引力逐步將下鈎拖近物化區的中心區域。這時下鈎子線微微彎曲,鈎餌的重量由池底和(受上部帶動的)下鈎子線(長子線)共同承擔。魚在索食物化區域的餌屑時,將鈎子和騙餌一同吸入口中...(再描述此時的漂尾狀態):

1、全目為十一目的漂尾,空鈎半水調整浮標為七目。

2、底釣時,調整好雙鈎掛餌拋投入水後,標尾格目露出一目。

3、上鈎的鈎餌重量在漂尾格目上的顯示是五目。

4、底鈎(計算上由池底承載部分的鈎餌重量)實際顯示在漂尾的格目重量是兩目。

淺談懸墜釣法中的鈎餌和漂尾格目關係

這時,漂尾格目隨着上鈎餌團的物化慢慢升起,逐步在水平面顯現,升至接近六目時,上鈎的誘餌基本化散。隨着上鈎餌離底,漂尾格目上浮,下鈎的子線逐漸被繃直,拖動下鈎鈎餌進入上鈎鈎餌物化所形成的窩料化散區,直至漂尾露出水面7目左右……。此時,漂尾如果出現有力頓挫之魚訊,抬竿、中魚。通過以上的過程,可以看出,日鯽段差底釣法中,鈎餌和浮漂漂尾的顯現有着密切的關係,會明白其下鈎中魚的道理所在。這也是日鯽釣法程式化的步驟之一,其中是有值得深思之理由的。特別説明一下,日鯽釣法浮漂調整的過程有些繁複,是另一課題,這裏就不詳細描述了。

二、鈎重和漂尾格目的關係

假設在水中,上述的例子中的單鈎在漂尾格目刻度上顯示的質量是2目,那麼雙鈎的質量在漂尾上所佔的格目刻度顯示就是4目。按上文所述漂尾的調整格目為7目,取下雙鈎,漂尾的格目顯示應該為7+4=11目(假設每個格目的承載量相同)。這時如果上鈎離底,下鈎的份量完全由池底承擔,那麼7+2=9,浮漂的格目應該露出水面9目。現在開始,從主線上向鈎餌方向逐步次移動浮標的位置後,再分別拋投。浮漂的格目可以是九目、八目、七目半,到七目時下鈎離底。這説明:

1、下鈎的持底狀態和鈎子的重量有直接關係。

2、下鈎的持底狀態和漂尾的承載力有直接關係;

3、漂尾格目的調整決定下鈎子線對下鈎作用的受程度,也就是子線的彎曲程度;

4、上鈎是線組配重的一部分,其作用之一是配合以線組上部體系(配鉛和)八字環為中心形成受力支點,利於魚索餌拉動下鈎時的力在漂尾上顯示。

5、下鈎子線的傾斜角度不同傳遞到主線上的力的大小不同;

6、下鈎子線的彎曲程度不同傳遞魚訊的速度不同;

7、鈎距的大小影響下鈎子線的彎曲程度,鈎距大了下鈎子線彎曲的餘地就大,反之下鈎子線的彎曲餘地就小;

以上斷章取義的談了日鯽段差底釣法,舉例説明了鈎子、鈎距和漂尾的關係,目的是為了對懸垂釣法的理解有所啟發。

三、懸墜釣法的鈎和漂尾格目的關係

通過以上的描述您可以看出,日鯽段差底釣法除了鈎距超大外,其一鈎離底的形式和懸垂底釣法的一鈎離底是有想通之處的。懸墜釣法需要考慮上鈎離底後,還有部分餌團的重量存留。此外,似乎二者沒有啥大區別了。再説了,日鯽釣法的上鈎餌料也未必就是全部化散的。懸墜底釣法的主要特點是:標尾細承載力度小(特別是冬釣大棚所用的浮漂)。多數情況是雙鈎拖底。鈎餌的持底狀態不易理性的判斷和把握。這也就是多數釣友所説的找底難的原因之一。另一個原因是,雙鈎的持底幅度很難在漂尾上準確衡量。在實際垂釣過程中,調整不當的結果就是,要麼不出動作,要麼是有動作沒魚。現在已經不難看出,鈎餌和漂尾格目的顯現有直接關係。上部和下部是通過支點才能聯動的,不動就沒有意思了。

道理上懸墜釣法和日鯽釣法是相通的,重疊的部分您在自己體悟一下。打個比方,如果説日鯽釣法和雙鈎之間的關係是妻妾分明、先後有序的話,那麼懸墜釣法和雙鈎之間的關係就可謂妻妾雙飛,主次難分了。您看下面我分析的對否?

懸墜底釣法在雙鈎託底的時候,線組受力狀態如下:

1、雙鈎拖底時,上下鈎的作用都是雙重作用到線組支點的,二者合力(多數情況是傾斜的,和垂直的線組上部是有角度的)由支點共同作用在線組上部的,直接受力點就是線組上部最下方的支點,下鈎子線互為牽扯支點。從線組下部雙鈎配重的角度而言,作用也是相互的。也就是説,魚索上鈎之餌時下鈎餌是配重,魚索下鈎之餌時上鈎餌是配重。而日鯽釣法的上鈎在完成載餌誘食的作用後,作用就是單獨的垂直配重了,下鈎則是主釣魚的。

2、雙鈎之中餌團大者起主導牽引配重作用。因為較大餌團,與池底的摩擦力大。其子線更容易被餌團與支點間的相互作用力牽引繃直。

3、雙鈎之間的距離(鈎距)越大,上鈎的配重作用越強,作用越明顯,下鈎則反之。因為短子線的鈎餌和支點之間的距離短,與線組上部垂直面形成的角度小。同等大小的餌團,上鈎作用到支點的作用力會更大(槓桿原理),更直接。

4、在池底,雙鈎餌的牽引力的合力的作用,顯示到漂尾格目上後,很難分離計算。只能依據垂釣者的經驗,通過中魚後的情況來判斷鈎餌的拖底狀態。這種情況下,很容易造成錯誤判斷而不自知。

從以上幾點不難看出,懸垂底釣法在雙鈎託底的情況下,如果單獨的去考慮單個鈎餌重量,得到的很可能是個糊塗的結論。相對真確的結論,須要綜合考慮後,再參照中魚的情況加以判斷才行。這就好比與兩個娘子同牀雙飛,就必須同時考慮到公糧分配和體力分配的問題,否則肯定有一方有意見,對嗎?

懸墜底釣法中,雙鈎餌的託底程度問題,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子線太鬆太緊都對魚訊有直接的影響。這就好比享受雙飛樂趣的同時,您還必須考慮到保留部分體力,當個“必勝客”,肯定比“麥當勞”划算的。怎樣科學合理的通過漂尾格目來把握判斷雙鈎雙餌的拖底狀態來享受高效、準確中魚的樂趣呢?這好像要享受雙飛的樂趣,就必須先明白雙飛的門道才行。

1、瞭解鈎子的重量在漂尾上顯示的格目很有必要。

明確了調目,在除去雙鈎後,知道漂尾在水面上所顯示的格目點,可以相對準確判斷在垂釣時是否真正的過底,也就是上部拖底的現象。之所以説“相對”,是因為此時還沒有考慮雙鈎餌和池底的摩擦力所產生的牽引力對線組上部的影響。這個格目點一直到漂尾頂點的區域都是懸墜底釣法中可調的有效中魚顯示區域。只要轉圜沒託底,就是懸墜的,對嗎?

2、可以根據單鈎的重量在格目上顯示的距離做為判斷鈎餌持底狀態的參照依據。

掛雙鈎半水調好漂,除去一個鈎子後,漂尾上所顯示的調目點,是調整魚訊顯示力度的重要參照點。

比如:調好漂後,漂尾在水面顯示的調目是三目,雙鈎重是六目;那麼單鈎重就是三目,底釣單鈎着底時,漂尾露出水面部分(調目三目加上單鈎三目等於六目)是六目,那麼,六目以上都應該是高效魚訊顯示區域。

以上之所以用了一些較為模糊的概念性詞語,比如“相對”“參照”等,是因為還沒有考慮到餌重對漂尾格目(其實是線組的整體狀態)等因素對魚訊的影響,主要是怕誤導您。早年筆者在《中國釣魚》雜誌上連載釣魚文章的開篇語就是:“釣魚是一個系統工程……”終合全面科學的考慮各種因素是釣魚真正的基本功。“教條主義”會害死人的,何況“漁”乎。

四、懸墜釣法中餌團和漂尾格目的關係。

餌團的誘食作用和狀態等等問題,回頭單談。我多整幾次題目就能多換幾回酒喝,這點我還不糊塗。這裏只談餌團的大小輕重和漂尾格目的關係。

餌料的問題不僅關乎到魚的喜好,針對整個釣組體系而言,是個最大的變量。垂釣活動中,“餌團”同志是最能混淆是非的。如:當單個餌團的重量大於雙鈎的份量時,前文中設定的很多前提都會被改變。這就好比你老婆突然發福,平方面積和立方體積都茁壯了,再次享受愛的遊戲時,您的體位和姿勢也必須有所調整才行,否則……,(具體方法請自己去設想或請教於老牛吧,據説他是醫生,而且是那啥科的。)

熟悉餌團的大小變量是懸墜釣法“基本功”中的重要環節之一。針對魚情設定餌團輕重大小的同時,建議您一定要考慮一下餌團的重量對整體線組體系的影響。否則,浮漂有可能只能發揮其部分功效而已。下面給您幾點建議和思路,供您參考。因為餌團的變量對釣組的影響太大了,説的太具體了,怕誤導您,還是您“酌情”把握的好。

1、正常情況下垂釣時,餌團的大小最好以剛好能包裹住魚鈎為好,儘量保持每次的大小一致。這樣更有利於您主動掌控釣組的動態和漂尾格目魚訊的規律,控制好中魚頻率。

2、上鈎的餌團略大一點,下鈎的中魚率高,錨魚的機率會小些,有可能魚訊動作會大點。

3、儘可能瞭解每次垂釣時使用的,單個餌團的重量,在你漂尾格目上的顯示格目。這樣有益於終合考慮餌團的大小輕重與中魚率的關係。

4、請參照“三”鈎重與漂尾格目的關係,來考慮餌團與漂尾格目的關係。

5、不要拘泥與我個人的説法,把餌團重和鈎重合起來全面考慮鈎餌一體時,鈎餌和漂尾格目的關係。

在魚訊較弱的情況下,儘量在浮漂立直後馬上壓帶水線,回拖大線使線組上部少受下部拖底牽引力的影響,保持上部與水面和池底的垂直度。回壓大線的合理直線距離應該是釣點處向迴帶50~60公分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