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消失的釣法拉砣釣

釣魚不用竿似乎意味着落後。但形式與實質統一,在竿長不能體現優勢,人反而覺得很累的時候,不妨注意一下某些魚類的生活規律,採用“土法”釣魚,比如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非常流行的“拉砣釣法”。這種釣法有時比海竿的釣效還要好,尤其適合年老體弱的釣友,一次帶上十多個也感到十分輕鬆。

民間消失的釣法拉砣釣

過去,這種釣法非常普遍,也十分簡單。其製作方法是:把較粗的50~60米的釣線纏在塑料瓶上,線的前端有鉛墜和鈎組合,掛上誘餌(動物內臟、蚯蚓、青蟲等等)用翻版鈎和爆炸鈎施釣。垂釣時利用鉛墜的離心力將鈎餌拋向釣點,釣線夾在地上的竹條上,加上鈴鐺,魚咬鈎時就會發出響聲,拉線便可中魚。在當時那個年代,玻璃鋼手竿才剛剛興起,價格比較貴,海竿在內地還很少見,拉砣釣就成為我們常用的一種釣法。

民間消失的釣法拉砣釣 第2張

“拉砣釣”我們這以前也叫“鐺啷”釣。因為用的不是塑料瓶,是麥乳精之類的金屬罐子。連鈴鐺也省了,魚一吃鈎把罐子拉倒,發出噹啷聲便可取魚。是不是非常形象,有的地方也叫“地雷釣”、遼寧管它叫“地蹦子”,“懶人釣”就是丟下去不用管,上魚了才去收。80年進廠的時候,就開始和師傅釣魚,用的就是這個方法,那時候魚好釣,很刺激的!

民間消失的釣法拉砣釣 第3張

一頂草帽一根線頻頻上魚,令人羨慕不已。雖事隔多年,但其情其景仍歷歷在目,每每想起總令我心潮翻滾,久久不能平靜。來到在水庫邊,從包中掏出“拉砣釣”組合釣組裝上新買的爆炸鈎,掛上蚯蚓、螞蚱等釣餌,甩動鉛墜哧溜一聲倒也拋出二三十米遠,理好釣線夾上鈴鐺,坐下來守鈴待魚。

民間消失的釣法拉砣釣 第4張

近中午時分,鈴鐺響起,便用力往回拉,費了很大的氣力漁線才有所鬆動。我吃住勁慢慢拉線,當還剩十來米的樣子時,一條大魚躍出水面旋即落入水中,魚線緊跟着快速移動起來。我的心一下子提到嗓子眼,脱口喊了句“我釣着大魚啦。”顧不得魚線劃在手上幹痕的疼痛,趕緊戴上手套收線放線溜起魚來。漁友聞聲都趕來助陣,三人輪流把線約半個小時,一條大鮎魚終於浮出水面並漸漸翻白。這次經歷至今令我沾沾自喜

民間消失的釣法拉砣釣 第5張

拉砣釣魚為什麼有時會比海竿的釣效好,根據本人多年垂釣的體會。一是魚類都有靠邊覓食的習慣,二是你在用手竿釣魚的時候一般都打有比較重的窩子,當魚被誘進窩之前首先看到和聞到的就是你的拉砣上的餌料,三是拉砣線與水面的夾角較小這與海竿要求插的平是一個道理。有興趣的釣友可以試試。注意在用拉砣釣魚時不要忘了帶一雙手套,上大魚時遛魚有用,如果忘了後果自負,可別怨我沒有告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