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釣作釣操作方法介紹-筏釣

當我們海釣的工具都有了,釣點釣位也選擇好了,接下來如何開始作釣呢?有人説,把魚餌掛好扔到海里就可以了,雖然這句話不能説有錯誤,但是如何想釣到目標魚,必須要有合適的作釣方法。

海釣作釣操作方法介紹-筏釣

首先,介紹下筏釣的作釣過程。筏釣釣組搭配上非常簡單,但是比較考驗垂釣技術。筏竿裝好輪子後,首先將線從輪子里拉出2倍筏竿長度,然後將線從筏竿的導環依次穿過直到竿稍。這裏有個小技巧,一般筏竿是並繼(就是有兩節,竿稍一節,竿手把一節)竿,將線從手把節的導環穿完後,不要立即裝竿稍,而應拿起竿稍穿線,穿完線後,捋順線後再將竿稍對齊插入手把節。這樣做的好處有兩個:一是穿竿稍節時不必扶住整條竿,穿線更輕鬆。二是如果裝上竿稍後穿線,由於重心偏下,操作不當可能折斷竿稍。

線裝好後,先根據水深和流速選擇合適的通心鉛。(一般水深4米以下,2克的墜子足夠,水深如果15米左右,最大8到10克的墜子也是夠的。有些內灣河道口水流較快的地方,可以考慮15克左右),墜子重下沉速度快,但是魚在就餌時,阻力加大,靈敏度也降低。墜子過小,釣組容易順流漂太快,無法分辨細微魚訊。這裏需要注意的是,普通釣友用到的微鉛筏竿,墜重量超過6克時,竿稍下壓太多,對魚訊的反應就變得遲鈍,當水流急鉛用到6克及以上時,建議用倒釣釣組,即墜子貼底,鈎在墜上面,所以我們常用的串鈎釣法,即使用到10克的墜,魚訊反應依然靈敏。墜子下面一般穿一到兩顆太空豆,再往下5至30公分處,繫上魚鈎。如果垂釣鯛科魚,一般魚鈎選千又1號到3號之間。釣餌的選擇一般先根據釣點的常用選擇,再備上一些常用餌,依次試釣。比如按照季節來,秋冬季垂釣鯛科魚時,葷腥類的青紅蟲、巖蟲,魚更愛,春夏節時,面餌、南極蝦可能效果更好。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也要看釣點和當時的天氣、氣温、流水等。例如養魚的排,可能養魚常用的飼料就很好釣,常常掛籠子打窩有金鼓的排,可能打窩的顆粒飼料就不錯。有些沒有打窩的排釣金鼓,浮桶上的綠色海藻就是不錯的釣餌。一般來説,阿超出去魚排垂釣基本會必備活蝦,天冷必備蟲子(青紅蟲、巖蟲),天熱必備面餌,然後還會帶些自制的蝦肉或者南極蝦(蜂蜜或者糖漿浸泡並倒掉水後冷藏保存)。掛上魚餌後,打開魚輪線杯放線,紡車打開線杯等線慢慢到底就好,筏釣輪特別是微鉛筏釣輪打開放線開關後,要實時輕觸線杯控制放線速度,以免放線過快,炸線纏繞。當魚餌放到底後,將虛線收緊,竿稍保持微微的張力,太平了不好看魚口信號,太緊了,魚就餌時阻力增加,影響魚就食。

這時我們的魚餌已經到底了,靜靜等待魚兒過來咬。如果臨時要離開釣竿,最好用失手繩將筏竿鎖好,以免不注意時魚將竿拖走。靜待3、5分鐘後,如果沒有動靜,可以輕輕提起筏竿3、50公分後然後慢慢放下,再等待一兩分鐘。如果有魚就餌時,必須手握好筏竿,注意竿稍的信號。鯛科魚基本都會先輕點幾下試探,最後竿稍會一個大的下壓(魚口較猛時),這時果斷抽竿收線。夜水的鯛科魚比較謹慎,特別是黃腳立,會反覆試探,但就是不下壓竿稍。這時要根據我們作釣的魚餌來選擇抽竿的時機。如果是掛的活蝦只是反覆輕點或者慢慢拉竿稍,這時抽竿肯定會落空,因為蝦沒有吞入。反覆輕點,就是不吞的時候,可以慢慢拎起筏竿20公分,然後再緩慢放下不動,這時魚可能會加快試探頻率。反覆逗魚後,必定會吞食,當最後竿稍下壓大彎時果斷抽竿,就能中魚。如果魚慢慢下拉筏竿稍,但就是抽不中,這可能是黃腳在試探,這時要順着魚的力氣慢慢放線,既不能讓魚完全無阻力又不能鎖死線杯,當魚拉了一段距離後開始吞鈎,這時竿稍的表現就是連續跳動幾下再大彎,抓住時機趕緊抽竿就能中魚。如果是掛的面餌,由於面餌體積相對活蝦小得多,如果第一次輕點後,這時就要緊盯竿稍,一般幾秒後,竿稍會再次出現連續輕點,這時果斷抽竿,一般就能中魚。有人問,為什麼掛麪餌時,不需要等竿稍下壓時就抽呢?因為面餌體積小,魚在試探的時候餌就基本吸入口中,而掛活蝦時黃腳對活物一般要先試探,這時只含到了蝦頭、蝦尾或者蝦身部分,一抽竿,很大機率就剩半截蝦在鈎上。

不同魚種咬鈎的竿稍信號稍有不同,熟練的釣友基本能根據信號的幅度判斷大概的魚種類別。總而言之,有以下幾種信號時,都是抽竿的時機:一、竿稍連續輕點的頻率突然加快時(泥猛、金鼓、鯛科魚容易出現)。二、竿稍突然下壓時(紅油、鯛科魚、鯧魚等)。三、竿稍突然從彎曲狀態變平時。(金鼓、烏頭)

中魚後,一般要快速頂起筏竿,竿身與水面保持45度以上的角度,最大的利用竿身腰力,並快速收線將魚拉出(握住竿先從下往上拉,然後竿身慢慢放下的同時快速收線,如此反覆),如果魚超過1KG左右時,最好用抄網起魚。魚體型較大時,可能會反覆往下左右衝突,這時要利用輪子的泄力和竿的腰力搏魚,最後將魚溜翻白後,用抄網從魚頭處抄魚。抄上來以後,儘量將魚放在大的桶中或者離排(岸)邊稍遠的地方用毛巾包好摘鈎,小心魚蹦跳時鈎掛傷自己。最好用毛巾或者控魚器將魚放到魚護或者冰箱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