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餌料搭配的5個基本原則

1、成分

根據魚生長的需要,餌料中的主要內在成分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主要分佈在魚餌中動物性原料裏,如魚粉、蠶蛹粉、蝦粉等。碳水化合物主要分佈在植物性基礎原料裏,如薯類、小麥、玉米等。因此,我們釣魚時,在釣餌的內部成分搭配上應做到有的放矢,一般情況下,我們在冬春水冷及水質偏瘦,可以依據魚需要補充蛋白質的要求,加大動物性餌的含量;水質偏肥的水域,應以植物性餌為主。

野釣餌料搭配的5個基本原則

2、顏色

野垂釣餌的色,必須要“天然”。在大自然中,黃色、淡黃色、紅色、粉紅色、褐色、深綠色、嫩綠色等,是常見的主要色調,它來源於植物的花朵、種子、果實和草葉不同季節的永恆顏色。所謂鯽魚趨黃色、鯉魚趨褐色、草魚趨綠色者,生活習慣使然,並不奇怪。顏色是魚兒的第一視覺,餌料顏色之是否鮮明,對魚兒是否覓食直接有關。現實中,每種魚類都有自己比較喜聞樂見的常規顏色。要麼是一種魚喜歡顏色不同的幾種餌料,要麼是幾種魚喜歡顏色相同的一種餌料。

野釣餌料搭配的5個基本原則 第2張

3、味型

魚類由於個體大小、品種、生活的水域、餵養的方式,垂釣的季節,人為因素的影響等存在着差別,魚對餌料的味道喜愛也有所不同。餌料的味,一定要自然。順口,就是我們最求的最高標準。魚類的嗅覺、味覺極其發達。野垂釣餌的“味”,針對的就是魚類十分敏鋭的嗅覺和味覺。而在魚類生活的環境裏,幾乎所有天然的氣味都是微弱的、淡淡的,不可能存在着人類幾乎天天都能遇到的各種濃烈的氣味。決不能把人類自身的好惡和極其發達的感官的適應程度,作為判斷自制野垂釣餌的質量好壞、高低的絕對標準。

野釣餌料搭配的5個基本原則 第3張

4、性狀

野垂釣餌的形,一定要“自然”。在自然界裏,魚類食物的形狀,基本上是以圓形、橢圓形、圓條形、扁圓形居多,這是自然界中各種植物種子的基本形狀。千萬年來,魚類對這些形狀早已司空見慣。我們在製作野垂釣餌時,必須遵循和仿真這些形狀,或是造真如真,或是造假如真,順其自然。而方形、長方形、梯形、菱形、三角形等形狀的食物,在自然界中幾乎見不到,所以最好不要使用。

野釣餌料搭配的5個基本原則 第4張

5、狀態

不霧化,誘魚效果差,霧化太好,附鈎性差,霧化和附鈎性要得當。水深,溶散速度適當降低,水淺則相反;小雜魚多,溶散速度應降低,不鬧小魚則相反;魚少溶散速度應降低,魚多則相反;魚口猾溶散速度可以降低,魚口正常則相反等等。為了適應不同的水層,不同大小魚情的需要,要求釣餌在鈎上有一定數量的殘留物,這也就要求我們將餌料中溶散性能和小麥蛋白纖維含量不同的幾種餌合理調配,才能製造出鈎上有適量絮狀物的釣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