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根據餌的味道正確開餌

在我們釣魚時有些釣友不知道開餌其實很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不能靈活運用餌料的獨特功效,將會導致上魚概率極低,下面小編就從三方面談談怎樣有針對性地使用餌料。

怎樣根據餌的味道正確開餌

第一、根據對象魚的喜好正確用餌

魚種不同,對食物的喜好不同。竹竿配蚯蚓的傳統做法不是不行,而是隨着餌料花樣的頻出,我們也要有針對性的選取使用。但無論餌料有多少種花樣,只要我們針對對象魚的習性選餌,就能把握住大方向,選對釣餌。

我們知道魚的生活習性是有規律的,魚兒在什麼生長階段、什麼時節喜歡吃什麼餌都會有所不同。我們掌握了對象魚喜歡的味道,就會正確選擇基礎餌料,什麼鰱鱅喜酸臭,肉食類的魚喜腥,素食類的魚愛香甜等都是常識,但時節不同也會有所改變。

我們還可以親手製作適合魚口的餌料,不要過分的迷信小藥,來誤導自己對餌料的正確使用。魚兒吃食的習性是有規律的,一般也很難改變,所以只要味兒對路,材料不偏離得離譜,備好正確的餌料是不難的。

第二、吃餌乎?吸餌乎?

我們經常説魚兒進食是“吃餌”,那麼魚兒究竟是怎樣“吃”食物的呢?

假如是人,沒有手也沒有舌頭,他能正常的“吃”嗎?很明顯是不能正常的“吃”的,而或許就是靠“吸”了。大家知道,魚兒是靠腮來呼吸的,它們進食的時候魚鰓張翕,很多細碎的食物就隨着水流從魚鰓流出,真正進入魚兒肚裏的食物比較少,這才導致魚兒好像永遠也吃不飽的現象發生。

所以魚兒們進食,其實不是“吃”的,而是“吸”的。這兩個動作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魚兒靠“吸”獲取食物,力度就沒有“吃”的力度大。那麼問題來了,餌料的乾濕、軟硬、輕重等就會直接影響魚兒的進食。

如果釣餌過重,魚兒明顯就會吸食困難,這反應在漂訊上,明明漂有動作,但就是提竿而沒有魚。這就是因為魚吸餌沒有到位而產生的假象,不中魚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釣餌過大,魚兒往往需要吸N次才能進嘴。

實際情況是魚兒還沒有成功把釣餌吸進嘴,但是釣餌已經被魚吸得移動了,導致有漂訊,釣者看到漂訊就要提竿,當然不會中魚。許多釣友常常碰到這種現象,明明動了漂,就是沒有魚,這都是“吸”食惹的禍。

第三、開餌技巧

面對這樣的問題,怎麼辦呢?這就涉及到開餌的技巧。我們知道了魚兒是靠吸食來進餐的,那麼我們就要避免將餌料做的過重,總能想到辦法讓餌料輕一點,讓魚兒好吸進嘴巴。

首先,我們可以根據預定的比例將餌料配置好,然後加入適量的膨化粉(比如雪花粉),再慢慢用手將餌料均勻攪拌,這是將餌料變輕的第一步。

接下來,我們準備開餌。用一個大一點的容器裝進已經攪拌均勻的粉餌,再將定量的水準備好,儘量使用釣點的水,按照預定的比例,一次全部倒入容器。此時要迅速攪拌容器中的餌料,張開五指,攪拌的動作要快一些,起初看起來好像水有點多、餌料好像很稀,這不要緊,不必放在心上。只需要迅速攪拌均勻即可,然後將餌料揉合成一堆,將其堆積在容器之中,幾分鐘之後餌料的狀態自然會變好。

在等餌料時,我們就去準備出釣的工具或裝備,出發之前,餌料也會自然地發酵,達到了最好的狀態(霧化效果與重量都會恰到好處),這樣一切準備就緒,我們就可以順利地前往釣點施釣了。

釣友們不妨運用這種開餌方法來試驗一下,看看是不是比較適合魚兒“吸”食,而避免漂動而無魚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