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的靈敏與遲鈍區域劃分

在01年的時候有幸受邀老鬼釣魚學校講解浮漂原理。有天訓練期間發現A班一位學員A的浮漂有很多動作,但揚竿中魚率很低,我看了一會兒發現他用的是漂尾長度約20釐米、15目的硬尾浮漂,我問這位學員浮漂調幾目,他回答是三目,我告訴他應該修剪鉛皮調六目,釣目不用改變就可提高中魚率,學員照方法改變調目之後,問題得以解決。

之後我到對面魚池巡視發現有另外一位學員B的浮漂亦有很多動作,揚竿中魚率也很低,更巧的是這兩位學員是同一個地方來的朋友,使用的線組、魚鈎、魚餌都相同,也是同一池的魚,但我發現他使用一支浮力較大的空心漂尾浮漂,加上漂尾是改裝以後只有約9釐米長,刻度六目的浮漂,我問他調了幾目,他回答亦是三目。

我告訴他應該增加鉛皮的重量到調二目半或二目,釣目不用改變,動作會更加明顯,中魚率亦會提高,學員採取了這方法後問題也解決了。老鬼釣魚學校開學四五天後,魚池的魚變得又刁又滑、傷痕累累,任憑你怎樣加鉛,減鉛,改調目,釣目,浮漂推高拉低信號還是亂七八糟,中魚率很低,這兩位學員碰到我之後説:“用了很多方法都解決不了。

”問我怎樣處理,我觀察了一下,坐到他們的釣位上,先把鉛皮修剪了一點增大浮漂的調目,再把浮漂的釣目推高到接近調目的位置,大約在調五目釣四目半以上的位置。下竿之後連中2尾魚,由學員自己試釣問題也得以解決。

浮漂的靈敏與遲鈍區域劃分

以前我在其他報刊上曾經寫過一篇關於“何謂靈敏”、“何謂遲鈍”的文章,由於編排及版面關係未能將這問題詳細的表達,趁這機會作一補充。

在此文章中我曾提到浮漂的調目如果調得太高,釣目太低的話,浮漂剩餘浮力的預留太大,這種向上走的剩餘浮力大於魚兒吸食魚餌的力量就造成浮漂沒有下沉動作的遲鈍。有些人認為浮漂的調目調得越低越靈敏。

從表面看,這種理論是成立的,因為我們將浮漂調成水平的話,只要任意增加輕微的重量在魚鈎上,浮漂都會做出反應向下沉沒,但這種表面的靈敏並不能代表浮漂在釣魚的時候會靈敏。我認為台釣的調漂標準應該以浮漂控制魚餌在池底處於“輕觸底”的狀態為中心,以這中心再分離一餌到底一餌懸空;雙鈎卧底或半水浮釣等其他理論。

如果我們只追求表面的靈敏,不考慮魚餌在池底的狀態及池底對魚餌承託力的作用,會出現不管什麼情況下把浮漂的目數調得很低而造成因為浮漂的上浮力不夠,魚餌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擔的現象,嚴重者會雙餌陷於淤泥裏。魚兒無法準確的找到魚餌,光冒魚星不上鈎。

甚至會因為浮漂的上浮力不夠,令線組無法繃直,導致鬆弛,影響第一時段魚訊傳遞到浮漂的過程,更嚴重的會在傳遞過程中把信號消耗殆盡,無法得到信號提示。

在多年的施釣及製作浮漂的過程中,我認為領悟了一些道理,試着對我們以前所接觸的所謂“調靈敏”“釣靈敏”;“調靈敏”“釣遲鈍”;“調遲鈍”“釣靈敏”;“調遲鈍”“釣遲鈍”這一直沿用的理論作重新劃分。這理論只是個人的意見,正確與否,與大家共同研究。

在劃分之前我還要重提一下調漂的人門方法:在施釣前我們會選用一支認為合適的浮漂使用,有經驗的人就可以大約估計使用魚餌的重量、狀態、鈎重、魚情等方面因素決定調幾目釣幾目。但初學者及經驗不足的往往不知道應該怎樣調漂,不知道把“調目”定在哪裏,“釣目”定在哪裏。

不管什麼浮漂,什麼魚餌一概是“調四釣二”,或者是別人告訴過他這支浮漂該怎樣調,日後不管什麼情況就是這樣調了,所以我們在尚未熟悉這支浮漂之前應該以最穩妥的方法去“調漂”,去保證浮漂能控制魚餌在池底處於“輕觸底”的狀態。

方法是半水一鈎帶餌,空心尾漂或漂尾太短的硬尾漂可以調水平或1/4目,長尾漂調一目至二目。雙餌找底釣二目(這一理論在其他報刊已經詳細的解釋過,這裏不再重複)。以此“輕觸底”狀態為中心區域,分劃出其他三種區域狀態。

浮漂的靈敏與遲鈍區域劃分 第2張

一、下遲鈍狀態的劃分及應用

文章的前面我提到老鬼學校一位學員A使用一支20釐米長漂尾的浮漂,浮漂只調了三目,用於搓餌施釣。當時他並未計算魚餌魚鈎的重量,很明顯因為浮漂的剩餘浮力不夠,線組的張力不夠和魚餌的重量大部分由池底承擔,造戚魚兒吸食時魚餌滑動困難的現象,特別是魚的個體較大,很容易引起在魚兒接近線組和魚餌時所產生的水流造成了浮漂的無故下沉;還有浮漂對魚餌的牽引力不夠,魚餌就很容易陷於池底的淤泥及已霧化的魚餌之內,造成魚兒很難找到魚餌,老是在線組旁遊動而產生不必要的假動作。

在我們主要施釣對象的家魚之中,除了鰱、鱅魚這類濾食性的魚類,其他魚基本是對於已霧化開的霧狀魚餌因為吸食困難而不感興趣,魚餌的霧化只是我們引誘魚兒追食、尋找、靠近魚餌的手段,而當時這位學員是處於因為浮漂的調目不夠而造成浮力不夠形成“下遲鈍”,假靈敏的現象,所以我們在這個時候應該剪去部分鉛皮以解決以上的問題。

我把這種因為調目太低,剩餘浮力不夠造成魚餌在池底的壓力和魚餌的重量大於魚吸食的力量,或者魚餌藏於淤泥裏令魚兒無法順利進食的現象統稱為“下遲鈍”狀態,所以我們不能説浮漂是調得越低越靈敏的。

“下遲鈍”的應用:下遲鈍區域多用來解決無法在正常狀態下解決的問題。例如天氣較差、缺氧、魚兒厭食、水温太低等一些造成魚兒遊動的速度緩慢、吸食動作輕微的時候,多數時候我們都會將魚餌做得較輕,掛得較小,線組、魚鈎都選用比平時小一些,更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選用一支浮力較小,較靈敏的浮漂去配合“下遲鈍”的區域使用,因為上述問題的發生,魚兒遊動的速度很慢,對線組干擾的水流較小,造成碰線的機會少,加上鈎輕餌小,魚餌陷於淤泥的機會也少。

這種魚情相對來説要求魚餌在池底的穩定度增大。特別在北方的冬天,魚已處於不是遊動只是移動的狀態,吸食的動作變為慢慢的吞食,可想魚訊是多麼輕微,如果滑動性能較好的“輕觸底”狀態就會因為魚餌的容易移位反而不能讓魚兒準確及穩定吸食魚餌,優點變成了缺點。

為什麼冬釣時傳統釣法那種用動物魚餌躺在池底的釣法經常釣況較好呢?第一是動物魚餌在這段時間較吸引魚兒,第二是這種魚餌較經得起魚兒的輕吞細嚼,更重要的是魚餌穩定狀態讓魚兒安心享用。

在正常的情況下,小魚鬧窩,或者是小魚之中釣大魚,或者像兩廣沿海一帶釣羅非、鯪魚等特定的魚類,我們也經常故意使用下遲鈍狀態的釣法去施釣。這時候我們要選用一支浮力較大的造型不要太靈敏的浮漂,讓魚餌快速到底。因為調目的不太大,剩餘浮力對魚餌的牽引力也不太大,讓魚餌故意部分藏進人淤泥及已霧化的魚餌內,令小魚無法第一時間找到及吃掉魚餌,讓大魚有時間趕走小魚。

在正常的情況下大魚是有能力把魚餌從淤泥中吸食上來的,特別對羅非、鯪魚有先將魚餌拱起來才吸食習慣的魚類更有效。但要採用這種方法之前一定要考慮到池底的情況及魚情,如果池底實在太爛的話,魚餌藏於淤泥太深就會產生反效果,連大魚都找不到魚餌。光冒魚星不上魚的時候就要修剪鉛皮了。

這個狀態之下有人會擔心調目太小會造成線組的鬆弛,小魚搶吃或大魚遊動的水流乾擾造成假動作。我們看問題,什麼都有它的另一面的,如果魚餌的全部重量由池底承擔之後,亦是説浮漂完全沒有了魚鈎及魚餌的重力去平衡,浮漂等於放棄了鈎、餌的重量,這狀態形成了線組轉化為浮力向上走的局面,這種重力的消失和力的方向轉變反而令線組的張力增大。

另外因為下遲鈍的現象形成子線在池底的彎曲,魚餌與鉛墜之間的距離拉遠,抗干擾的能力加大,但對付較刁滑、試探性及警覺性高的魚兒就未必實用。只能説非常時期使用而已!

二、上遲鈍的區域及其應用

以前我們所接受的理論認為浮漂調得越高越靈敏。但文章的前段亦提到另一位學員B浮漂有信號但揚竿中魚率低的現象,原因是他使用的浮漂是浮力大、漂尾短的空心尾浮漂。要知道一支長20釐米的硬漂尾,同一支長10釐米的空心浮漂相比,未計算漂尾重量時它的浮力一樣的話,如果裝上漂尾之後,兩個都是調三目,後者的三目剩餘浮力足足比前者大1~2倍。

很明顯空心尾調三目的浮漂因為浮力過大,令魚餌有點離底,魚餌在池底就很容易前後擺動,魚兒不能準確地吸食魚餌,越吸食越急躁,造成很多假動作的出現,亦即形成了另一個“上遲鈍”、 “假靈敏”的現象。我們研究浮漂時一定要弄清楚,魚吸食魚餌的力度一定要大於浮漂的剩餘浮力,亦即是説如果浮漂剩餘浮力是4克的話,而魚兒吸食的力量只有3克,浮漂是不能讓魚順利將魚餌吸食進口而產生下沉的動作。

反過來魚的吸食力量是3克,而浮漂的剩餘浮力只有2克,魚就容易吸食和浮漂容易產生下沉動作。如果剩餘浮力3克,魚兒吸食力量3克的話,浮漂的信號會因為它們的力相等而互相抵消,信號只有輕輕震動,而釣手沒有足夠的信號提示揚竿,魚兒成功盜餌而去。所以我將浮漂的剩餘浮力調整等於或大於魚的吸食力量的狀態統稱為“上遲鈍”狀態。所以説並不是浮漂調得越高而越靈敏的!

“上遲鈍”的應用:既然我們知道“上遲鈍”的成因就能利用它的原理對付某種魚情。

浮漂的靈敏與遲鈍區域劃分 第3張

1、在魚兒十分活躍的時候

魚羣集結太多,更有可能是幾尾魚搶食同一顆魚餌,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選用一支浮力較大或空心尾的浮漂去應付。目數可以調整多一些。通常在這情況之下,魚兒的遊動速度及搶食的速度較快,窩內的水流及魚情都比較混亂,如果施釣的速度和魚餌的物理狀態控制不好的話,由於浮漂的浮力對魚餌和線組的牽引力不夠,造成浮漂很容易受干擾,出現胡亂下沉的現象,這時候我們反而應該剪去部分鉛皮,採用“⊥遲鈍”的狀態加大線組的張力,減少不必要的假動作。

這種魚情下,使用“上遲鈍”的狀態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魚兒吸食魚餌之後,溶化後的魚餌重量突然消失,浮漂有力下沉的同時馬上快速回漂,浮漂的浮力將魚鈎有力地牽扯着魚嘴,魚兒較難吐出魚鈎,揚竿動作慢一些魚兒還在,有時還有一竿雙尾的驚喜給你。這原理和我們使用海竿浮球半水釣鰱魚的道理是相同的。

2、在池底情況太爛的時候

我們亦可以採取“上遲鈍”的方法去應付,但如果魚情不是十分活躍,吃餌動作較小的話,我們只能選用浮力較小、造型較靈敏的浮漂調整出“上遲鈍”的狀態去應付,這時候我們應該選用一支漂尾較長的硬尾浮漂去釣。方法是雙餌半水調水平,釣一兩目,儘量控制魚餌不要陷於淤泥裏去。

但這種調法如果除去魚餌之後,調目的外露可能在8--9目上,樣子有點嚇人,有些人未必能接受,擔心浮漂的浮力過大而不能產生下沉訊號。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但浮力小而漂尾長的浮漂,可以表達的剩餘浮力也小,浮力小的浮漂體積一定小,浮漂在水中的排水量也小,受力下沉的阻力也小;

更因為硬漂尾的重量,受到吸食力量的時候,加速了浮漂的下沉慣性幅度,可以將浮漂的訊號放大。使用這種浮漂去處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浮漂的調目較高,對鉛墜的牽引力更大,下沉的速度會減慢,可以配合魚兒半水追食魚餌的速度,長漂尾有更多時間觀察下沉時魚訊的產生。

但無論怎樣説在這種淤泥過厚的池底,魚兒是不會喜歡在池底搶食的。只要不太餓的時候,魚兒接近這種淤泥遍佈的池底,變得小心起來和吃食輕微,這種魚情是釣魚人較難對付的:浮漂調不好,可能魚餌跑進淤泥裏去;亦可能由於浮力過大,離底太多造成“上遲鈍”太厲害的現象,使浮漂不能產生正確的下沉動作。真正考驗釣魚人的調漂技術就是在這種淤泥過厚的魚池!

三、 “雙遲鈍”及“雙靈敏”

浮漂在正常的“輕觸底”狀態下分離出“上遲鈍”、 “下遲鈍”的區域,但這三種區域的狀態並不代表可以應付任何的魚情。像文章的開頭提及老鬼釣魚學校這種職業比賽及訓練的魚池,魚兒變得又刁又滑又傷,不管使用“輕觸底”、 “上遲鈍”、 “下遲鈍”,去應付這種魚情都不太理想。浮漂有動作還是十竿九空,在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將“上遲鈍”及“下遲鈍”結合起來形成一個“雙遲鈍”、 “雙穩定”的狀態。

其實道理很簡單,我們知道“上遲鈍”的形成是魚鈎、魚餌的重量大部分或全部由浮漂的浮力向上牽引形成的:而“下遲鈍”的形成是魚鈎、魚餌的重量由於浮漂調整的浮力不大,重量大部分或全部由池底承擔所形成的。所以我們在碰到上述魚情的情況下,應該調整鉛皮增大浮漂的調目,之後相應的把釣目推高。

例如你今天使用的浮漂配合所使用的鈎、餌重量“調四釣二”可以做到“輕觸底”的狀態。如果鈎、餌不變,改成調三釣二,浮漂的控制魚餌狀態就偏向“下遲鈍”狀態;如果改成調五釣二,浮漂控制鈎、餌在水下狀態就偏向“上遲鈍”狀態。

但如果改成調五目釣五目或調六目釣五目半,浮漂所控制魚鈎、魚餌及線組的受力狀態都有所改變。在調六目釣五目半的狀態下,魚餌、魚鈎的重量應該大部分處於由池底承擔的狀態。窩內魚兒竄動所產生的水流及試探魚餌的動作不容易移動魚餌的位置,讓這種又刁又滑的魚兒放心享用。

而調到六目,浮漂的剩餘浮力增大了,浮漂對線組、鈎、餌的牽引力令線組不容易受外力干擾的影響無故下沉,產生不必要的假動作。在這狀態之下,只要浮漂產生有力的一頓,就是真實信號的反應,它的信號動作有別於其他狀態的浮漂信號,幅度較為短促有力。但對付這種魚誰也別想竿竿中魚,只是別人十竿中三尾,自己能中五尾就算成功了。

“雙靈敏”的形成也就是“雙遲鈍”的反面。既然我們知道把浮漂“調高釣高”可形成“雙遲鈍”的狀態,如果魚兒不活躍,或者冬季的時候,魚兒移動及吸食輕微,在使用的魚餌較輕、魚鈎較小的情況下,我們就可以採取調低釣低的方法去增加浮漂的靈敏度及放大浮漂的下沉訊號幅度。但這“雙靈敏”的狀態應用應該以鈎小,餌輕,魚餌體積小為首要條件,如果鈎大餌重很容易變成釣餌都跑進淤泥裏去的“下遲鈍”了。

在釣魚的過程中,很多人都有一種習慣,只要浮漂下沉幾次楊竿不中魚,不分青紅皂白,要不就增加鉛皮,要不就把釣目推高。變成越加鉛皮,假動作越多;或者把釣目推高到很多動作都消失了,只有送漂揚竿才中魚,失去了很多魚訊和機會。更甚者風吹草動胡亂揚竿,鈎着魚兒的尾部及身體,拉得鈎線呼呼亂響,線斷魚逃。

還有部分人不管自己的浮漂調幾目釣幾目,發現動作不明顯就改成釣一目或釣半目,如果動作還出不來的話又去修剪鉛皮,越剪越沒有動作,一直剪到浮漂的浮力連魚兒吃餌都無法拉動,還説是魚池的魚兒吃食輕微,這樣還怎樣釣得到魚呢?所以我們在釣魚時不但要把魚情弄清楚,把浮漂的性能、作用弄清楚,更要把當時的浮漂控制魚餌在池底的狀態弄清楚,才能正確修正及轉化成另一狀態去應付不同的魚情,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多年的施釣及製作浮漂的過程,總結了浮漂與魚情的關係,使我斗膽編了個口訣,希望對釣友有所幫助,不足之處還望多多指正。

一、調高釣高,雙遲鈍;

二、調低釣低,雙靈敏;

三、調高釣低,上遲鈍;

四、調低釣高,下遲鈍;

五、不高不低,輕觸底;

六、淤泥池底,最難調;

七、刁滑魚兒,最難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