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刺魚和遛魚的關係

有些釣友把刺魚和遛魚看做是一個動作,是一個需要一氣呵成的動作,但有經驗的釣友並不這麼認為。有經驗的釣友把刺魚和遛魚看成是雖然連貫但性質完全不同的兩個動作。

刺魚的訣竅是“輕”,遛魚的訣竅是“穩”。“輕”就是點到為止,適可而止,不可發狠。“穩”就是適當,就是順應,力量該大則大、該小則小,方向該右則右、該左則左,就是以柔克剛,就是穩中求變。

揚竿刺魚其實根本不需要太過用力,長竿只需輕揚,短竿只需輕抖就可以完成刺魚動作了。隨着科技的進步,現在人們使用的釣鈎可是越來越鋒利了,只要有個輕輕的動作,魚鈎就和魚兒親密無間了,根本無需費太大的勁。

漫談刺魚和遛魚的關係

但是,有許多釣友並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提竿時不僅動作幅度大,而且力度也大,因此出現了很多問題。一是容易將魚嘴拉脱,只釣個嘴圈上來,特別是釣小鯽魚的時候。二是一旦有鈎掛底,容易折竿或者斷線。三是如果竿梢入在水中,提竿時容易水響驚魚。四是被刺中的魚容易受到強烈的刺激而拼命掙扎,進而難以控制,難免有斷線跑魚的現象發生。五是空竿時容易使釣組飛到身後,掛到樹上或者草上,給垂釣帶來無盡的麻煩。

解決這個問題並不難,只要將提竿的幅度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我想這個幅度應當這樣描述:不論長竿短竿,提空竿時都不應該把鉛墜和釣鈎拉出水面。只要控制好了這個幅度,提竿的力量和瞬間速度一般都不會超標。

從實踐中體會到,短竿要比長竿更容易操控一些。因為短竿分量輕,手握竿把,靠手腕就可以控制釣竿,刺魚時只需手腕輕輕一抖,加上短竿力臂短,所以很好控制。

而長竿分量重,持竿時手握的部位靠前,肘壓在竿把部位,要用到整個前臂帶動大臂的配合才能控制釣竿,釣竿長,力臂就長,一定速度下作用於釣組的向上的拉力,肯定要比使用短竿大許多,因此非常容易造成提竿的幅度和力量超度。

競技垂釣和休閒野釣差別很大。競技垂釣一般用竿比較短,休閒野釣需要用到較長的釣竿。競技垂釣對於釣竿的握法、提竿的動作都很有講究,休閒野釣沒有太多的講究,體現的是順手。但競技垂釣對於釣竿的使用很值得借鑑,多參考學習沒有壞處。很多高手都有這方面的專門論述,這裏就無需講的太多了。

標準的提竿動作需要有意識地經常訓練,特別是那些不規範提竿動作已經成為多年習慣的釣友,還真的需要一番加強意識的苦練呢!當然,如果實在改不了大動作、猛提竿的毛病,選用調性稍軟一些的釣竿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代價就是延長遛魚時間。

輕輕揚竿刺魚,給中魚以後的遛魚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如果是小魚,儘可放心地適當加大力度,將魚兒領出窩點後飛魚上岸,一般不會再有拉掉魚嘴脱魚的現象發生。

如果是較大或更大的魚,由於前段提竿時沒有給魚太大的刺激,魚兒一般不會強烈地掙扎逃竄,只需穩住勁順勢遛魚,慢慢地消耗魚的體力,適時創造抄魚的機會,定會大幅度提高成功率。

實踐證明,魚越小越活躍,越大越穩當。小魚再怎麼掙扎也畢竟力量有限,能夠輕易被人控制,而大魚雖然穩當,但爆發起來卻是難以收拾的。所以越是大魚,越應當輕提竿、穩控魚。

此外,輕揚竿在冬季垂釣時還可以起到逗魚引魚的作用。

08年冬季在西霞湖垂釣野生鯽魚的時候,我注意到一個現象:明明浮漂沒有動作,可是輕輕提竿時,突然感到竿上一沉,嘿嘿,中魚了!這種現象屢屢發生,並非偶然。

其實很好解釋,輕輕提竿的那一瞬間,正好比提竿逗魚,魚兒發現有活物即將逃竄,猛撲一口,就中魚了。經驗豐富的釣手在這個時候還要隨即輕抖一下釣竿刺魚,才不至於因為魚兒沒有吃牢而脱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