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刺魚,可以不講究,但是絕對不可以不重視

關於刺魚,可以不講究,但是絕對不可以不重視

刺魚是起魚之前一個小動作,有多小呢?魚竿調性、腰身硬一些,漂動竿動,魚就飛抄入護了,別説人沒有反應過來,魚多半也沒反應過來,就被抄入魚護了;

這種忽視,在釣小魚的時候,影響確實近乎於無,可是中鈎魚體型稍大一些,再不重視這個環節,最直觀的一個影響,就是跑魚,甚至是頻繁跑魚,一直到窩子散掉為止;

要説刺魚,很多釣友是比較模糊的,魚鈎鈎尖尖鋭,當魚鈎被吸入魚脣,鈎尖觸及魚脣內壁時,受外力影響,會刺穿魚脣,魚鈎被施加外力,到鈎尖刺穿魚脣內壁的這個過程,我們稱為刺魚;

關於刺魚,可以不講究,但是絕對不可以不重視 第2張

因為魚鈎刺破魚脣時,有時鈎尖包餌,有時鈎尖沒有包餌,因為小魚的魚脣內壁較薄,只要鈎尖不是太鈍,魚爭搶鈎餌時產生的力度,就可以讓鈎尖刺破魚脣;

魚的體型較大,魚齡較久,僅憑魚爭搶餌料、吞噬餌料的力度,刺破魚脣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刺穿魚脣,還真不一定,當魚鈎鈎尖刺破漁脣,尚未刺穿漁脣,並帶動魚鈎,鉛墜,浮漂,產生漂訊時;

我們迅速提竿,給線組一個拉拽的力度,加速魚鈎刺穿魚脣,並且讓魚鈎快速翻轉,説白了,就是主動抓口,而提竿抓口這個動作,就是刺魚的動作;

刺魚的動作,嚴格來説並沒有什麼講究,只要利用提竿這個動作,加速魚鈎刺穿魚脣這個動作,都可以看做是刺魚的動作,但是,刺魚這個動作卻又不簡單,無他,做好了,魚中鈎是必然;

關於刺魚,可以不講究,但是絕對不可以不重視 第3張

做不好,刺而不穿,那就樂子大了,跑魚、切線都不算事,如果因為刺魚不當,導致中鈎魚距離掙扎,驚散了窩子,那就比較鬱悶了。

既然説刺魚不必要講究,但是又必須重視,那這話是不是有點矛盾了呢?還真不是,因為釣距遠近不同,魚口魚情不同,刺魚的動作,還是有些細節上的差異;

如果不重視,一昧生拉硬拽,最糟糕的不僅僅是散窩,切線,斷竿也不是稀罕事,那麼,我們刺魚時,動作的講究,有哪些呢?

關於刺魚,可以不講究,但是絕對不可以不重視 第4張

釣距遠,則先推後起

釣距遠,有兩個不方便的地方,一是視距比較遠,等到浮漂有動作,再提竿時,必然會有個延遲;第二個,就是釣距越遠,力臂就越遠,起竿時用的氣力就越大;

這兩個缺陷,導致我們在竿長超過6.3米時,基本上很難做到及時抓口,所以一旦浮漂有訊號的時候,必然是魚鈎已經被魚吞入魚脣,而且已經帶着魚鈎遊曳了一段距離;

換而言之,這個時候,水線是相對繃直的,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不是第一時間提竿,而是先將魚竿前推一些,當然,這個前推,是相對於漂訊產生時,大把所在的位置而言;

因為略微前推一些距離,相當於順着緊繃的水線放一下,這樣不至於馬上讓魚鈎被拽出來,然後再迅速起竿,這就等於魚鈎在魚脣內停滯一下,然後被線組拉拽,至少能保證魚鈎的鈎尖百分百朝上;

此時因為這個起竿的動作,只要魚鈎被吞入的足夠深,那麼刺中、刺穿魚脣,就是百分百的事,其實起竿時的角度、力度,這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

關於刺魚,可以不講究,但是絕對不可以不重視 第5張

釣距近,則先起後拉

釣距近,則目標魚多是小體型魚,當然,也要考慮大魚中鈎的概率;釣距近了,視距必然也比較近,漂動竿起,幾乎可以做到同步,所以在5.4米以內的竿長,都是以主動抓口為主;

這種釣距,除了喜歡筏釣、守釣,使用玻璃鋼材質魚竿的釣友,大部分釣友還是習慣使用碳素竿,竿身也不會有多重,所以及時、主動,就是釣距近時,最為強調的;

在較近的釣距,不是不可以守死口,如果中鈎魚體型小,守死口並無所謂,但是中鈎魚體型大,則會出現魚鈎刺脣,但是有沒有刺穿,這樣就算有黑漂出現,一樣會提竿空竿;

所以釣距較近的時候,就要先起竿,或者説先揚竿,別管大魚還是小魚,先保證刺穿魚脣,然後再朝左或者右發力控魚,説是拉也行,説是拽也行;

這樣操作的好處,就是小魚可以直接飛,大魚不會跑,不管用帶倒刺還是不帶倒刺的魚鈎,這樣的順序,基本上就杜絕了刺魚不成功導致的跑魚;

關於刺魚,可以不講究,但是絕對不可以不重視 第6張

魚口生、多、猛,先拽後揚

不管是釣黑坑,還是野釣,總會出現魚口暴躁的時候,連竿不説,幾乎竿竿都是死口,關鍵是連桿的間隔週期很短,幾乎漂一翻身就改口;

這個時候,不僅要確保刺魚,更要考慮到別驚散窩子,要不然中魚三五尾,最多不過七八尾魚口馬上就緩了,這個時候,一旦有漂訊,往回拽一下;

只要大把有拖拽感,馬上揚竿,然後迅速將其朝窩子兩邊牽出來,如果中鈎魚小,就直接飛出水面,如果中鈎魚大,就繼續往外牽,就算溜魚,也別在窩子裏遛魚;

關於刺魚,可以不講究,但是絕對不可以不重視 第7張

魚口弱、輕、滑,先放後揚抓頓口

實戰時,遇見生口魚的概率,其實是偏低的,大多數情況下,是滑魚居多,輕口、弱口不少,打這種魚口,主動抓口是不太明智的;

倒不是説不能主動抓口,這一類的魚口,表現在漂訊上非常弱,就算是鈎餌入脣,也吞嚥的不夠深,貿然提竿,抓口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

所以有經驗的老鳥,習慣的做法是先放,任中鈎魚隨便逗餌、涮餌,就算是黑漂出現,也不貿然提竿抓口,只有頓口出現,哪怕是個小頓口,才是我們提竿的好時機;

因為只有鈎餌被徹底吞入魚脣時,才會讓浮漂的浮力和鉛墜的下墜力度形成一個短暫的停頓,此時提竿,一則,可以讓魚鈎鈎尖朝上,第二,給釣組施加外力,讓魚鈎在魚脣內部時,刺穿魚脣;

關於刺魚,可以不講究,但是絕對不可以不重視 第8張

總結

釣魚的經歷越豐富,其實就會慢慢發現,釣魚的動作、姿勢,其實真的沒有那麼多講究,説一千道一萬,刺魚成功、中鈎魚不跑,順利的將其牽出水面,魚,就算沒跑了;

而刺魚這個環節亦是如此,只要掌握了刺魚的節奏,甭管什麼動作,只要確保刺魚成功,對釣魚人來説,就算是有效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