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地形特點選擇好的釣位和釣點

“三分釣技,七分釣位”是野外自然水域垂釣時的經驗之談,即使是在如今的標準競技池裏面,大邊也是釣手們夢寐以求的最佳釣位。水庫湖泊中的突出部、老河道、大灣子、進出水口等都是不錯的釣位,是釣友們必爭之地,然而水庫、湖泊中離岸不遠的小島與岸邊之間所形成的不太寬的水面,狀似河道,其實更是相當不錯的釣位,是野外水庫、湖泊垂釣選位時千萬不可錯過的好地方。我把它叫做“黃金水道”,且看下面兩年的釣例。

根據地形特點選擇好的釣位和釣點

2013年5月,嶽城堡水庫由於水較多,乞伏村子東南的一個老河汊子與一個大灣子的連接處,有一個在水中淹沒的長約50米、寬10米的土質小島露了出來,在小島的西南方向魚岸邊形成了一個長60米、寬20米的“黃金水道”(小島的東北、西北方向都是水庫裏的大水面)。5月初時“黃金水道”水深有3米左右,隨着水庫的不斷放水,到7月中旬“黃金水道”沒水乾涸,接近一個半月的時間,這裏成了釣友們大獲豐收的黃金寶地。在4月底5月初的時候,這裏還出了一陣鯉魚,每天都有釣友們在此釣獲2-5斤的野生鯉魚,鯽魚更是以100-150克的居多,每天每人釣十斤八斤是常事。在這個黃金水道的右側是一條由寬到窄的平均寬度25米左右的老河汊子,水深在6米左右,按理説這也應該是很不錯的釣位,但實際情況卻遠遠不如小島之間20米寬的“黃金水道”上魚情況好。這個黃金水道底部沒有水的時候,我認真看了一番,它是泥平,平坦的底部;而老河汊子的底部雖然也是泥底,但它是一條兩岸比較陡峭的深溝,且是一條死衚衕。

2014年4月份以來,安陽地區的幾座大中型水庫中的魚特別難釣,原來釣友們的垂釣天塘嶽城水庫也一反常態,釣“光頭”、當“空軍”是家常便飯,任憑釣友們絞盡腦汁也毫無辦法。我的記錄是9個“光頭”,有釣友是16個“光頭”,真是屢戰屢敗。13億立方的水庫竟然看不到幾個釣魚人,可以想象情況是多麼嚴重,魚情簡直就是糟糕透了。一直到5月下旬,水庫落水將北孟村子南面水庫中的一個有150畝大小被水淹沒的小島露了出來,與對岸又形成了一條寬70米左右的“黃金水道”,情況才有了改變。在這裏首先黃顙很是上了一陣,隨後鯽魚終於粉墨登場,讓我們能夠一天收穫5斤左右的鯽魚;要説這可真的是不多,可是在今年的魚情面前,已經是相當不錯了。因為就在同一時間,往年上鈎情況很好的乞伏段,東西保障段,還是相當的不好釣;釣友們垂釣一天,要麼是幾條小鯽魚,要麼就是“光頭”一個。我有意試驗了一下,用同樣的誘餌釣餌,基本相同的天氣狀況,換到其他原來也是很不錯的、這個“黃金水道”附近以前釣過的釣點,還是釣不到一條鯽魚,這可以比較肯定的説明,特殊的地形區別是造成上魚和不上魚的唯一原因。

是什麼原因造成別的地方不上魚,唯有這種特殊地形上魚呢?是什麼原因讓魚兒在這種地形安家落户流連忘返呢?我們分析,魚兒只有靠近岸邊才能找到食物,但是由於人為的干擾因素太多,比如下網、電魚、釣魚等諸多因素導致魚兒為了自身安全不敢到岸邊來覓食,但是魚兒又不能不吃食,因此在水庫當中的小島就是魚兒的首選之地。第一它可以提供食物,第二它遠離了人為的許多幹擾,第三它遠離岸邊,其中一面或者三面靠近深水讓魚兒感到安全,第四魚類的天性讓他圍着小島環遊嬉戲覓食,因此也就成就了與岸邊相對應的“黃金水道”,那麼以前我們怎麼沒有發現這一現象?主要原因是以前嶽城水庫從來沒有碰到過長時間、基本是全部釣友都釣不上魚的情況,這裏的優勢相對來説在好的魚情下被掩蓋了起來。

對於這樣的黃金水道,相信許多釣友都能夠一眼發現是好釣位,不會錯過,但是這樣的黃金水道也有構成要素和優劣之分,主要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有島,不管大小。最為理想的是島的面積在100畝地左右,這樣的好處是魚兒環遊中心島一圈不需要太長的時間,又可以集結大量的魚兒在此環遊徘徊。當然即使只有幾十平方米的一個小島,也會形成相當不錯的“黃金水道”,不過集結的魚兒會相對少一些。

第二,島與對岸之間要有一定寬度和深度,20米以上,80米以下,水深1.5米以上,4米以內最為理想。太窄了深度肯定不夠,魚兒也沒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大魚更不敢過來活動覓食;太寬了魚兒會集中在中間線以外,也就是靠近島的一邊,不到對岸來,失去了“黃金水道”的意義。岸邊如若有不太稠密的水草分佈則更好,有草就有魚,魚草不分離這是常識。

第三,“黃金水道”底部以平底最為理想。大家知道釣點如果是坡度很大的斜坡,是不好釣魚的;如果是相對比較平坦的釣點,浮漂的調整、拋投會比較容易,誘餌還能夠集中在一起不至於散步太大太遠,平底也更能夠集結魚兒,當然在平底當中的小深溝那是大魚的通道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