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不開口別死等,學會靈活應對

魚不開口別死等,學會靈活應對

魚口是什麼呢?用釣魚人的理解,有魚咬鈎,這就叫魚口,沒有魚咬鈎,這就叫沒口,魚鈎正好刺中魚的上下脣,這叫正口,魚鈎刺中了魚脣的兩側,這叫偏口,魚鈎刺中了其他位置,這就屬於錨魚了。

之所以要確定魚口的概念,是因為我們在釣魚時,所面臨的情況就只有兩種,一種是有魚口,另一種是沒有魚口。

有魚口,值得説道的地方不多,沒有魚口,才值得我們多説道一二,因為沒有魚口的誘因有很多,有主觀的,有客觀的,當然,客觀因素影響更多一些。

魚不開口別死等,學會靈活應對 第2張

比如天氣突變,導致水温驟升、驟降,比如突然漲水、落潮,導致水位發生變化,諸如此類的情況都會導致魚口不好。

至於主觀因素,多見於餌料味型不合適、狀態不對、調釣結果和魚情不匹配等,但最終的結果就只有一個,沒口,遇到這種沒口的情況,有經驗的老鳥和沒有經驗的新手,處理方法完全就是兩回事。

新手發現沒有魚口了,要麼就會繼續死守,同時加大窩量,要麼就乾脆收竿回家,其實,我們在面對這種魚情時,我們不妨按順序,依次操作以下三個技巧,魚口不説馬上就來,但是也不會特別的差。

魚不開口別死等,學會靈活應對 第3張

一、換餌

野釣的魚情多變,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前幾天蚯蚓連桿,兩天前蚯蚓不好用,改用麥粒又能連桿了,結果今天出釣,只有商品餌才能有魚口,蚯蚓、麥粒都不好用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客觀因素的綜合影響太多,當然,我們也沒有必要去一一細究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的這種情況。

釣魚這事,沒有魚口,第一個原因説明餌料的味型有了問題,沒有將魚羣吸引到窩子裏,要不然不會沒有任何發窩跡象。

所以,我們第一該做的,就是先調整餌料的種類以及味型,不僅要換窩料,釣餌也要換,如果挨個換過了,還是沒有魚口,那麼我們就得試試第二招了。

魚不開口別死等,學會靈活應對 第4張

二、換釣深

前文我們説了,影響魚口的客觀因素非常多,氣温、日照、水深、氣壓等都是不可操控的客觀因素。

受這些因素的直接影響,魚羣的遊曳水層會發生變化,亦或者棲息的水深發生變化,這是客觀因素所影響,我們縱然打下了餌料,魚也不會吃。

所以,我們不妨更主動一些,往更深、更遠的地方找魚口,經過實戰我們會發現,釣點的水深相差哪怕只有20~30釐米,魚口都有不一樣的變化。

魚不開口別死等,學會靈活應對 第5張

三、換釣點

如果我們換了餌,也換了水深,還是沒有魚口怎麼辦呢?換釣點就成為了我們最後的選擇,那麼換釣點,是隨便找換個位置就可以了麼?當然不是,換釣點,也是有講究的。

如果是夏秋季,我們換釣點至少要離原釣點50米以上的間距,因為在夏秋季,窩料的誘聚效果,也就差不多是這個範圍。

如果是冬春季,我們換釣點則至少離原釣點20米以上的間距,因為在冬季,餌料的誘聚效果比較小。

當然,除了新老釣點的間距之外,朝向最好也進行一下調整,比如背陰面換成向陽面,儘量避免更換的釣位,和原來的釣位地形沒什麼變化。

魚不開口別死等,學會靈活應對 第6張

以上這三個技巧依次施為,只要運氣不是特別差,天氣不是特別的極端,都有極大的概率從沒口變成有口,有口練竿。

當然,也有釣魚説,如果這三招都試過了,還是沒有魚口怎麼辦?那除了收竿回家,也真的沒有更好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