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説野釣用漂,一定要選大的

為什麼説野釣用漂,一定要選大的

不管是學渣還是學霸,在上學的時候,都聽過這麼一個口訣,三短一長選最長,三長一短選最短,長短不一就選B,有用沒有姑且不説,在快交卷之前,對沒有寫完選擇題的學渣來説,這就是祕笈。

釣魚人來説,也期望有這麼一個祕笈,不需要準,但至少給個建議,倒不奢望這個祕笈能通用在釣魚的所有環節上,如果僅僅能對選用浮漂上有所參照,就足夠了。

現代工藝的進步,讓浮漂的種類變得更為細分,如不同的材質,不同的漂型,不同的吃鉛,在以前是根本想也想不到的。

為什麼説野釣用漂,一定要選大的 第2張

漂的種類多了,細分之下,所針對的魚情也能更細緻一些,但是,這對實戰來説,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就是漂的種類太多,我們也不可能每一種都攜帶,並且臨場再做挑選。

其實,並不需要琢磨太多,在野外垂釣,用漂的原則就一個,選大的就可以了,為什麼這樣説,是有原因的。

為什麼説野釣用漂,一定要選大的 第3張

原因一、選擇大浮漂,釣靈釣鈍的餘地比較大

甭管浮漂的吃鉛是10克還是1克的浮漂,在調釣結束的時候,鉛墜躺底,釣組就是最鈍的,下鈎觸底,釣組就是最靈敏的,但是,吃鉛的不同,對魚口還是有影響的。

假設浮漂的吃鉛是5克,另一支浮漂吃鉛是2克,鉛墜都是躺底,那麼5克吃鉛的浮漂,必然會更鈍一些,5克鉛墜不用躺底,也能調出2克浮漂吃鉛躺底後,才能調出來的靈敏度。

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解釋,吃鉛5克的浮漂,能釣鯽魚,能釣白條,能釣麥穗,自然也能釣鯉魚和草魚,但是吃鉛2克的浮漂,就只能釣小魚,魚的個頭稍大一些,不管調釣有多鈍,整體靈敏度都非常高。

為什麼説野釣用漂,一定要選大的 第4張

原因二、選擇大浮漂,能應對更多複雜的魚情

浮漂的吃鉛大,要麼漂肚的長度夠長,要麼浮漂的漂肚橫截面大,不管是哪一種,只要漂肚完全沉沒在水下,浮力值大是肯定的。

浮力值大在實戰中有什麼意義呢?很簡單,能應對更多複雜的魚情,比如小魚鬧窩時,吃鉛越大的浮漂,採取的應對策略就越多,既可以重鉛沉底,也可以跑滑鉛,更可以子線加鉛,或者八字環加鉛。

比如突遇走水、颳風,吃鉛小的浮漂就只能選擇換漂,讓鉛墜沉底,還得看風有多大,浪有多急,否則就沒什麼意義。

再比如,大魚進窩,浮漂的吃鉛小,大魚撞線、蹭漂,浮漂各種小動作不斷,很容易誤判,大吃鉛浮漂就不同了,如果真有動作,馬上就能判斷浮是大魚進窩了。

為什麼説野釣用漂,一定要選大的 第5張

原因三、吃鉛大的浮漂,拋投更精準

釣組被拋出的時候,末端越重,操控起來就越精準,什麼是末端呢?就是鈎餌和鉛墜,所以浮漂的吃鉛越大,配圖的鉛墜就越大,加上鈎餌的重量,肯定會更重一些。

別小看這個重量上的差異,吃鉛2克的浮漂,和吃鉛4克的浮漂,帶上同上大小的餌團,同時拋出去,即便是無風的天氣,也必然是吃鉛大的釣組,落點更精準。

當然,並不是説,只要野釣,選吃鉛大的浮漂就一定好,如果我們的目標魚就是小魚,亦或者是冬季這種水温度、魚口差的魚情,非要選擇大吃鉛的浮漂,這就純屬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了。

在野外垂釣,所有的垂釣思路,就應該服務於野外這個概念,野外最大的不方便,就是什麼都未知,進窩魚數量未知、進窩魚大小未知,水情變化未知,天氣影響未知。

為什麼説野釣用漂,一定要選大的 第6張

我們在選用浮漂的時候,不能像競技釣樣,針對性、精準性是第一需求,所以,我們在野釣時,根據實際魚情、水情,浮漂儘量用大的,肯定就沒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