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越深,選擇的浮漂吃鉛量就要越大嗎

先做一個假設:在我們垂釣鯽魚的時候,所釣鯽魚大小差不多,外界的水温、氣壓都是一樣的,所使用的線組、餌料也完全相同,只有所釣的水深不同,一個深1.5米,一個深2米。那麼在選擇浮漂時,在這兩種水深情況下,該如何選擇浮漂呢,哪一個水深要選擇吃鉛大一些的浮漂呢?

這個問題看起來答案很明顯,自然是2米的水深選擇的浮漂吃鉛要大一些。但如果這麼選,可就錯了。

水越深,選擇的浮漂吃鉛量就要越大嗎

首先我們知道,兩隻吃鉛大小不同的浮漂,一樣的信號,小的浮漂漂相會比較明顯,翻身速度慢;而相同的漂相,大一點的浮漂更容易觀察到,翻身速度快。然後我們可以做兩個對比:

第一,在相同的魚情下,使用同一副釣組,在釣1.5米的水深,和2米的水深時,哪種情況下浮漂的信號更好呢?毫無疑問是在1.5米的情況下,因為水淺,信號傳遞的距離就短,損耗小,反映到浮漂上的信號就更明顯。

第二,在垂釣2米的水深時,浮漂的信號很明顯,那麼在使用同一副釣組垂釣1.5米時,信號的強度就更明顯了。換句話説,在使用這套釣組釣1.5米水深時,浮漂的靈敏度是高於我們所需要的靈敏度。

水越深,選擇的浮漂吃鉛量就要越大嗎 第2張

結合以上兩個對比,可以發現,當我們釣2米水深時,使用的浮漂靈敏度正適合,當到1.5米的水深時使用同樣大小的浮漂,靈敏度就過高了,此時我們為什麼不換上一支大一些的浮漂呢?換上了大一些的浮漂,靈敏度也足夠反應魚咬鈎的信號,同時更加方便觀察,何樂而不為呢?

如果是在釣生口魚,也可以不更換浮漂,而加大線組,使整個釣組的靈敏度和釣2米水深時相同。這樣的結果就是,整個釣組的靈敏度和釣2米水深時一樣,而線組更大了,強度更高了。

所以,我認為釣點的水深越深,浮漂的吃鉛量就應該和線組的匹配度越高。這其中的一個重要前提就是浮漂的吃鉛量能夠將水線繃直,這樣釣組能夠達到最大的靈敏度。

水越深,選擇的浮漂吃鉛量就要越大嗎 第3張

我們不妨換一個思路來考慮這個問題:水越深,水下的魚線就越長,信號傳遞的距離就越長,中途損耗也就越大,浮漂的動作也就越弱。在這種情況下,關鍵的問題是提高釣組的靈敏度,而不是簡單地加大浮漂把水線繃直。因為這樣做的同時,釣組的靈敏度也在降低,如果把握不當,可能會適得其反。

很多時候我們在釣深水時,會發現魚咬鈎時反應到浮漂上的信號很弱,這就是因為線組不夠靈敏,信號在傳遞的過程中損耗太大。影響釣組靈敏度的因素主要是兩個:一是線組的大小;二是浮漂的吃鉛比。所謂吃鉛比,指的是浮漂走自身的重量和它吃鉛量的比例關係,這是由浮漂的性質決定的。

如何提高釣組的靈敏性呢?一是在垂釣目標魚的範圍內,儘量選擇細的魚線;二是選擇吃鉛量小,漂型更加靈敏的浮漂。吃鉛量的可選範圍相對較小,因為水越深,選擇的吃鉛量就越大,很難以改變。所以,就要選擇靈敏度高的漂型。在這種情況下好浮漂的性能將得到充分的體現。

水越深,選擇的浮漂吃鉛量就要越大嗎 第4張

回到開始的話題,為什麼我建議在淺水選擇的浮漂鉛量要高於深水呢?這是因為釣深水時,釣組的靈敏度必須要高,漂相才明顯。但是當淺水時,對釣組的靈敏度要求就沒有那麼高了,當釣組不夠靈敏時,我可以選擇吃鉛小一些的浮漂,但是這樣就犧牲了速度,浮漂的翻身速度比較慢;如果追求速度,選擇浮漂的吃鉛過大時,線組就要細,才能保證靈敏度,魚線細了,強度就下降了,這樣就犧牲了釣組的強度。

水越深,選擇的浮漂吃鉛量就要越大嗎 第5張

綜上所述,我們在選擇浮漂吃鉛時,不僅僅要考慮水深的因素,還要考慮釣組的靈敏度和目標魚的大小因素。在保證選擇的線組大小能夠釣起目標魚的情況下,浮漂吃鉛要儘量和線組搭配,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浮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