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突變和塘主做手腳是造成魚不咬鈎的重要原因

一、氣候突變

氣候突變和塘主做手腳是造成魚不咬鈎的重要原因

關於氣候對垂釣的影響,許多釣友寫過不少文章,我對水中温度和含氧量的變化對魚所產生的影響,也寫過一些東西,避免贅談,在這裏只作簡單介紹。

先説一個大家熟悉的現象:在春末至秋初,早晚涼快,水面的温度也適合魚兒,加之水面在陽光風浪的影響下,含氧量高於水底,一些有上浮習慣的魚,如鰱魚、鱅魚、草魚、魴魚,甚至鯽魚都可能浮於水的中上層。這時釣浮,上魚會很不錯(底釣鯉魚也是上魚好時間)。到上午10時前後,陽光直曬,水面升温很快,已超出魚兒所適宜的温度,這時它們會下潛避暑,咬鈎的魚會逐漸減少,直到無魚咬鈎。如不瞭解這種情況,就會感到魚兒從狂咬到小咬到不咬,這變化的確太大,這當中雖要經過一個過程,時間長短不一,不瞭解此種變化緣由,就猜不出魚兒不咬鈎的原因。不過這也好判斷,出現這種情況,在場所有釣友都受到同等待遇。不知情的釣友會認為不上魚是哪裏少了點什麼。其實什麼毛病都沒有,只是太陽將魚趕到水下去了,如果這時改釣底或釣深浮,追着魚下鈎,可能會仍有所得。

另有一種水温的變化、也會造成魚兒不咬鈎,這就是某個水塘的水突然大量增減,引起水温突變,例如夏天農田用水量大,或因下雨,使原處的水大部分被交換,這些新放進的水會使原處的水温發生突然變化,通常是水温降低,這時水中的魚很難適應這突變的水温,它們對抗的方法就是拒食,而後慢慢調整體温,以適應新的環境。我們有多次這樣的遭遇,在很多年前,聽説京西某水庫的魚特好釣,我們去幾個人,打下許多副釣竿,一天下來,只有一人釣了一條小鮎魚。經詢問,原來此次前兩天下大雨,原庫存水幾乎全部被雨水所替換,真想大白:新水是魚不咬鈎的根本原因。這就是新進的水水温低,魚兒不適應,它們當然就不開口了。

還有一種情況令人挺費解。魚兒喜歡頂水上游,如哪個地方有水流進,這進水口就是一個最佳釣點。可有幾次我們遇上這樣的情況:這個進水口流量不小,幾個人競相將竿伸過去,但是不見魚的蹤影,眾人疑惑不解。這流水為什麼招不來魚?原來流進的水是深井抽出的涼水,比原來水的温度低許多,這些冰涼的水不僅招不來魚,反而將原處的魚都給趕跑了。這種突然的變化,如不親身經歷,很難使人想到。

二、人為的因素

塘主做手腳,下藥驅魚。在一些開放垂釣實行計竿釣的地方,頭一天上魚還挺不錯,次日大家相約前往,下竿後靜待半日,漂子紋絲未動。如只在釣手一方找原因,那是白費心機。聽別的釣友在議論:魚為什麼不咬鈎:“人為因素。”大家猛然醒悟,原來如此,有心人算計無心漢,沒有下次了,你設陷阱我不去了。

往別人窩子內下竿,造成水都不上魚。個別釣友在自己的釣點不上魚,見別人連連上魚,就想過去沾沾光,將釣竿往別人窩裏伸。是熟人老朋友還可能主動邀你過去,如果是陌生人,這就是一種不禮貌行為,説不定還會引起不快,這些都是岸上的事。

其實水下的情況遠比這槽許多:先説在釣點上人多了,人影竿影可能造成驚魚。再則別人原來上魚好,説明人家餌料對路,你這突然的闖入,將另外的餌料投到他的窩內,使窩子變成多味窩,引來不同的魚進窩攝食,於是幾種不同的魚在窩內混搶混奪,有的魚只好棄窩而去,這個窩子就這樣被攪黃了。這是令人想不到的後果。當然,如果遇到這種突然的闖入者,即便心中不悦,建議還是寬厚對待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