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被釣到後,是如何把危險信息傳給同伴的

廣大釣友們都有這樣的體會:當一條魚被釣住,但是還沒有拽出窩子的時候就脱鈎跑掉了,再在這個窩子裏繼續釣下去,會出現好長時間不上魚的現象。顯然這是脱鈎逃跑的魚把其它魚嚇跑了。

在議論這種現象的時候,釣友們認為是跑掉的魚把“此處有生命危險”的信息告訴了其它魚,魚兒們就遠逃而去不回來了。問題是:跑掉的魚是用什麼方法把危險信息傳遞給其它魚的呢?

魚被釣到後,是如何把危險信息傳給同伴的

就目前的科學研究結果所知,動物互相傳達信息的方式不外乎這麼幾種:形體語言;聲音;超聲波;氣味等。那麼,脱鈎的魚是用哪種方式傳達的危險信息呢?

釣友們都知道,當一條魚被釣住,拽出水面之前,它劇烈掙扎而表現出來的“形體語言”會使其它魚受到驚嚇而逃離窩點。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會有魚重新回到窩子裏,我們才能在一個窩子裏釣上多條魚來。這説明,魚的掙扎會暫時把魚嚇跑,但不會使魚不再回來

但當魚脱鈎跑掉時,情況就大不一樣了,這個窩子裏會因此很長時間無魚咬鈎。是脱鈎之魚發出的聲音或者超聲波把其他魚嚇跑的嗎?魚會發出聲音、發出超聲波嗎?目前還沒有聽説過。有的魚在被捉住後會發出聲音,如黃顆,但那不過是振動魚鰭所發出的摩擦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叫聲,因為魚沒有聲帶。鯨魚是用超聲波與同類聯繫的,但鯨是哺乳動物,它不是魚類。

魚被釣到後,是如何把危險信息傳給同伴的 第2張

現在有一種觀點,説被釣住的魚在脱鈎之後,會向水中釋放一種叫做“警戒素”的物質,其它魚就是通過這種“警戒素”而感知到危險,才逃走而一去不回的。這種説法倒是挺有意思,而且與實際情況還挺相符。脱鈎的如果是如果是小些的魚,窩中無魚的時間會短一些。如果在窩子的中央部位跑魚,無魚咬鈎的時間會長一些。如果是在離窩子遠一些的地方跑魚,魚返回窩中吃食的時間會短得多。如果把魚拽出窩子一定遠的距離之後再脱鈎跑魚,窩中其它的魚基本上不受什麼影響。

為什麼大魚脱逃之後,其它魚受驚嚇的程度比較嚴重呢?因為大魚釋放的“警戒素”多而濃,稀釋和消失的時間會長,而小魚則相反。上述這些現象説明,有關“警戒素”的説法不是與實際情況很吻合嗎?當然,這種觀點還沒有經過專家的研究而得出權威性的結論,而且,從魚類解削學的角度看,也沒有發現魚的身體內有分泌這種所謂“警戒素”的腺體。所以,上述的“警戒素”論不過是釣友們的猜度而已,但它卻給我們探討問題增加了素材,豐富了內容。

魚被釣到後,是如何把危險信息傳給同伴的 第3張

有的釣友擔心,放進魚護中的魚會嚇跑水中的魚,所以他們釣魚時會將魚護放在離自己較遠的地方或插在自己背後的水中。魚護中的魚會嚇跑水中的魚嗎?根據經驗,還沒有這樣的體會,也沒有聽説哪個釣友談過這方面的經驗教訓。所以説,把魚護放遠是沒有必要的,反而是一次次的起身往魚護中放魚的走動會把水中的魚嚇跑

魚被釣到後,是如何把危險信息傳給同伴的 第4張

“魚都被釣滑了,太難釣了,不上魚!”在一些經常有人釣魚的水域垂釣,釣友們往往發出如此的感歎。魚被釣滑,這是釣友們經常碰到的問題,越是水塘面積小,釣魚的人多和釣的時間長的地方,魚就越滑,越難釣。這是因為魚被一次次釣起,危險的情形被魚兒們重複的感知,危險在魚的大腦中多次被強化,使它們再也不敢大膽吞吃釣餌,而變得非常的小心謹慎,甚至改變了原有的攝食方式所致。

魚之所以能多次被釣起,是因為魚貪吃把包有魚鈎的餌團吸進嘴中,拉動釣組和浮漂,浮漂會出現下頓動作,這時提竿即可得魚。如果是被釣滑的魚,它就不張大嘴去吞鈎了,而是用嘴去拱動餌團,漂相上反映的是隻有幾毫米的上下顫動。有很多時候明明漂子出現了標準的下頓或上升,但提竿卻只是空鈎,這多半是滑魚只用兩片嘴脣夾住一小部分餌團,而鈎子和大部分餌團都在魚嘴外被拖着動,所以提竿無魚。

魚被釣到後,是如何把危險信息傳給同伴的 第5張

有時窩子中會有大量的魚星冒出,但漂子卻一動也不動。這説明魚只吃地上的餌,不去碰鈎上的餌,因為它們已認識到這個東西是生命攸關的危險之物了。有的魚經不住香甜誘餌的吸引或者忘記了那是危險的陷阱,而去吞吃鈎上的誘餌,所以也有少量的魚被釣起。這就是滑魚上魚率低的原因。

魚被釣滑不敢大膽吃食有多種表現,對付滑魚也應當有多種方法。有時候,用懸墜底釣法不上魚,可以改用傳統墜着底的方法試一試,魚可能對懸在頭頂上的鉛墜產生了警惕性,對落在地上的釣餌就可能放心大膽地去吸食,它可能分不清哪是無鈎誘餌,哪是包鈎的釣餌了。

當在一個釣點上了幾條魚之後,容易出現上魚慢下來的情況,有時甚至會停止上魚。有的釣友會認為魚羣走了。其實不一定,有時魚兒們會因受到驚嚇圍着窩點周圍不進窩。如果這時往窩中撒餌,反面會把魚兒嚇跑。這時,可以把鈎子打到離窩子中心一米左右的周圍試一下,往往會有驚喜出現。用前後左右試着釣的方法,效果會比只釣窩點中心好很多。

魚被釣到後,是如何把危險信息傳給同伴的 第6張

岸邊上人的走動、説話聲、敲擊聲,水面上飛鳥的掠過,都會使魚受到驚嚇。所以,當來到一處水域,要選擇一個僻靜處作為釣位,避開路邊人多的地方。但如果是車水馬龍的路旁,反而不會因車多人多而不上魚。因為魚已經適應了這種環境,對這些動靜視而不見。所以,這樣的地方也可作為釣位來選擇。

在透明度較大的水域釣魚,要選擇較深的地方作為釣位,也要避免人影在岸邊晃動。雖然我們不會透過水層看清水下魚的活動,但是魚兒們對岸上影子的移動卻是很敏感的。因為人看水中,背景是深色的泥底,而魚看上邊,是淺色透明的天空,任何在這種背景下的影子移動,都會使魚受到驚嚇。

有的釣友喜歡穿着黑、白、紅等顏色鮮豔的衣服去釣魚,這是不恰當的,這些鮮豔突出,與岸邊環境反差太大的衣服,容易使魚發現併產生恐懼,從而影響上魚率。釣魚時最好穿着與岸邊顏色差不多的服。迷彩服應當是首選,建議釣友們置備一身迷彩服作為垂釣時的“作戰服”。

魚被釣到後,是如何把危險信息傳給同伴的 第7張

魚這個物種,處在地球生物鏈的弱勢羣體地位。特別是淡水魚們所覓食的是更低等的小蟲、水魚作為食物的動物卻很多。為了避免被吃掉,在上億年的進化過程中,魚類形成了保命的有效方法-逃跑。一有任何風吹草動,立即逃之夭夭。我們如果想釣到魚,多釣魚,不但要研究魚喜歡吃什麼餌料,也要研究避免把魚嚇跑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