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魚類生活習性來增加釣獲機率

一、魚類自身的感官器官和習性

野釣環境中魚類的感官器官比較發達,有視覺、聽覺、觸覺、味覺、一雙側線和形體語言,其中視覺在它們的生活中起重要作用。據專家測試,在光線好能見度較高的清潔水體中,它們的視力範圍可達3~5米;一般半渾水視距1~3米,渾濁水懸浮物多隻能辨0.5~1.0米的距離。魚的視覺既可以發現魚餌,也能觀察到魚鈎、釣線,魚鈎和釣線的顏色、墜子或浮漂;透過水麪折射還能把岸上的人影、返光的釣具及返光的衣物攝入眼瞼。由於人類的干擾,魚類的習性經常處於一種“警戒”的生存環境中,只要它所看到的這些水上及水下物體不構成對它的危害、不影響它的覓食,它就會放鬆警惕。有鑑於此,作為釣手,就該知道如何做才能降低它們的警覺性了。

利用魚類生活習性來增加釣獲機率

二、魚類習性的聽覺警示語言

科學檢測水的密度是空氣密度的300倍,而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速度是每秒380米,但在水體中的傳播速度卻達每秒1500米。有了這麼優越的載體,無疑是為魚類安上了極為靈敏的“順風耳”。既然魚類的聽力聽覺很敏感,再加上它們那雙像“雷達”般的側線接收分辨功能,那麼作為釣魚人,就要在聲響和嗓音上加以戒免和防範,包括減低陸上響動和水上聲響,儘量給進窩覓食和垂釣之魚一個安靜祥和的環境,讓它們放鬆警惕減少戒心安心覓食。陸上魚類習性中最害怕的干擾是:奔跑聲、跳蹦聲、撞擊聲、機動車轟隆聲、喇叭聲、喊叫聲等。水上如“扔炸彈”式投餌料聲、遛魚的翻騰聲、釣組落水聲、重墜、魚鈎、餌料入水的撞擊聲、岸邊魚護翻騰聲,還有機動船開船聲、撒網捕魚聲、電毒炸魚聲等。子若魚,為魚設想,若處在擔驚受怕、亡命潛逃之際的魚,它能安心吃魚鈎上的餌料麼?

利用魚類生活習性來增加釣獲機率 第2張

三、魚類習性的隱身避害警示語言

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撈,使水下世界荒漠化。而在保護得好的島礁區、珊瑚區、人工魚礁區、沉船區、海洋油井區、紅樹林區、草場區、蘆葦區、水生植物茂密的濕地等,由於生態良好,這裏的魚類家族就會興旺發達,加之海底森林、人工魚礁、海洋牧場(淡水水域亦然)等的蔽護,魚兒隨時都能發現危險,躲入安全避護所或者逃遁。

利用魚類生活習性來增加釣獲機率 第3張

筆者小結:

想要在江河湖泊或是水庫釣魚時提高釣獲魚兒的成功率,首先要為魚兒們提供一個,相對安全的生活覓食環境。要把自己隱蔽好,不要讓水中的魚兒輕易的就發現自己。因為魚兒一旦察覺到釣魚人的到來,自然就會感到自己是處於危險之中。就算釣友們用的餌料在好,魚兒們為了保命還是會選擇出逃。所以想要有個成功的釣獲,就要先學會如何欺騙魚兒。讓魚兒放鬆警惕,這樣才會有成功的釣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