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垂釣的各種因素季節環境天氣魚情

釣魚和一般的休閒競技項目不同,不但受主觀因素,即釣魚人自身的影響,同時還受到客觀因素,如環境、氣候、水文等的影響。垂釣的過程,其實就是主觀不斷去適應客觀的過程,也即是釣手通過觀察、實踐不斷調整垂釣方法和細節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釣手通過不斷的嘗試,逐漸積累出一些經驗,從而在後期的垂釣過程中能因時、因地制宜,針對不同的外部條件,針對不同的魚情魚種主動作出調整,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客觀條件,達到隨心所欲的境界,尋找到垂釣的真正樂趣。

影響垂釣的各種因素季節環境天氣魚情

影響垂釣的客觀因素很多,主要可以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即氣候因素、地理因素、環境因素、水文因素和魚情魚種等。主觀因素主要是釣手的認知水平,體現在一個釣魚人對竿、線、漂、鈎的搭配,餌料的選擇,釣點位置、深淺的把握以及目標魚種的確定等。這兩個方面的因素應該是相輔相承的,想要做到融會貫通,遊刃有餘,離不開長期的經驗積累和總結。

下面我將從不同的方面談談具體的應對措施。

一、是隨季節變化而作出的調整。

一年分四季,寒暑交替,周而復始。總的來説,魚的活躍程度與氣温的高低是成正比的,温度升高,魚的攝食慾望也會隨之增強,但是,温度的升高必須是在魚類能夠承受的範圍之內,因為魚是變温動物,需要不停地調節體温來適應外界温度的變化。當水體温度變化幅度超出魚類所能夠承受的範圍時,甚至可能危及到魚兒的生命,就更別談開口吃食了。

“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陽”,這十二字的漁諺很好地概括了不同季節作釣的基本思路。春秋兩季找淺灘,夏冬時節覓深潭,大概齊是不會錯的。

春釣淺灘,是因為淺灘隨光照升温較快,有利於各種水生植物、微生物和昆蟲的生長,能夠很好地滿足魚類曬陽、覓食和交配的需求,所以釣淺釣灘是最基本的選擇。春季氣温正常在二十攝氏度左右,是鯉魚和鯽魚最活躍的時候,作釣的目標魚種就應該鎖定在這兩種魚身上。釣餌的選擇,葷餌要優於素餌,紅蟲要優於蚯蚓,如果小魚鬧窩,用米飯、麪食一般就能對付了。

夏季温度高,大鯽魚往往分散在水體的各個角落,攝食慾望也不強烈,所以目標魚種最好還是選擇肉食性魚類或者草魚、鯿魚等中上層草食魚種。釣肉食魚,受光照和温度的影響比較大,夜釣的效果優於白天,陰雨天氣要好於晴天大日頭。一早一晚是肉食魚開口攝食的最佳時段,釣邊、釣淺、釣草、釣複雜地形,葷餌、腥餌都可以,就看個人的喜好了。釣草、鯿要打重窩,守釣,釣浮的效果好於釣底。夏季釣鯿魚用煮過的麥粒打窩,掛麥粒釣,只要作釣水域有鯿魚,一定不會讓你失望。當然,上述只是針對通長河道而言,大湖大庫大水面用爆炸鈎、串鈎的效果都是不錯的。

秋季是釣魚的黃金時節,既可以釣到大個體的野生鯽魚,鯉魚、草魚也會經常來光顧你的鈎子。秋釣鯽魚,紅蟲的效果未必好於蚯蚓,蚯蚓的效果未必好於米飯、麥粒。這是因為秋季各種魚類都要大量攝食以儲備過冬的能量,用葷餌作釣時小雜魚鬧鈎可以讓你釣到崩潰。秋釣鯉鯽,還是偏清淡一點的素餌比較好,米飯、麥粒、玉米粒、蘸餌都可以用,只要是可以吃的,就不用擔心無魚問津。

秋季釣點的選擇還是寧淺勿深,蘆葦叢、水草邊,有個半米多深就可以釣了。淺岸邊聚集了大量的昆蟲、小蝦,食物來源肯定要比河心深處豐富,加之岸邊水草能夠提供庇護,往往也是大體型鯉魚的藏身之所。

冬季是個人最喜歡的釣魚季節,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小雜魚鬧窩的情況比較少,二是鯽魚、鯿魚等目標魚種有聚集過冬的習性,可以輕易地找到魚窩,有針對性的定點作釣。冬釣深塘是一個比較而來的概念,野溝野塘不比人工開挖的池塘,水底情況複雜,深淺不一,深淺交界處往往才是最佳的釣位。魚兒棲身在這樣的深度,可進可退,上淺灘可覓食、曬陽,入深塘可聚窩、避寒,這是由魚類自身的習性所決定的,釣手摸清這一習性,在冬季作釣完全可以做到隨心所欲,手到擒來。冬釣的具體細節我在去年的帖子裏已經有了詳述,這裏就不再羅嗦了。

二、是隨時段變化而作出的調整

正常的天氣情況下,連續幾天的氣温變化基本呈現波浪形的曲線,均值一般出現在每天的日出和日落時分,釣早晚的效果肯定會好於中午升温的時段。在深淺的選擇上,春秋兩季釣點水深受不同時段的影響較小,沒有規律性的東西可循。夏季天氣炎熱,早晚時分相對涼爽,效果肯定比白天其它時段要好得多,而隨着氣温的不斷走高,淺水處水温上升迅速,釣點就要逐漸向深水位置延伸。冬季選擇釣點的深度則與夏季正好相反,夜寒露深,早上出釣最好選擇深一點、遠一點的河心位置,隨着光照的加強,則可逐漸往向陽略淺處嘗試,一般都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三、是隨氣候條件的變化而作出的調整。

先談談温度,總體而言,低温要比高温好釣,降温要比升温好釣,持續穩定的温度條件下,魚情一般不會很差。隨温度變化調整的思路其實和上述隨季節和時段變化調整的思路是基本一致的,要強調的是,低温釣底,升温則可適當打浮,如果是傳統釣,則應該加大引逗的頻率和幅度,因為温度上升往往伴以南風天氣,魚肯定是會上浮的。

這裏再重申幾點,一是連續幾個低温陰雨天氣過後,突然來一個升温大晴天,魚基本不會動口。二是温差過大效果必定不好。三是秋季降温頻繁,降温前一兩天和降温當天往往會讓你有出乎預料的收穫,一定不能放過。四是強降温後兩三天莫釣,此時水温高於氣温,觸手温熱,釣必顆粒無收。

再説説氣壓,摸不着,看不見,卻是影響漁獲的最關鍵因素。氣壓下降地過於厲害,建議大家不要出釣,如果實在癮大毒發熬不住,可以選擇到晚時出行,釣況可能會稍好一點。降壓天氣盡量釣得淺一點,讓鈎子不停地動起來,也許還能逗上幾條魚來。

最後説一説風向,風向的變化與温度的升降,氣壓的高低其實是相輔相承的。南風升温降壓,北風降温升壓,不同的風向條件下需要結合温度、氣壓等其它因素具體加以判斷,在釣點的深淺,線組的搭配和引逗頻率上做一些文章。

四、是隨環境變化作出的調整。

這裏所稱的環境指的是釣場的水文環境,主要是指釣場的水位、水流和一些突發的狀況。我們這裏的河道大多通着長江,即使在冬天也會有潮來潮往,一個月裏的不同時段,河道內的水位會呈現規律性的漲落。漲潮的時候一般要比落潮的時候好釣,在釣位的選擇上,漲潮大水位時可以釣得靠邊一點、淺一點,落潮低水位時就應該釣得遠一點、深一點。潮水流速較慢,定點打窩,通過提拉線組控制釣點的位置即可,潮水流速加快,則應該加大鉛墜的配比釣跑鉛,或者用繃尖釣法,有漂無漂都可以,看竿尖的動靜判斷魚訊,與筏竿有異曲同工的效果。

我們這裏的潮水河一般會用攔河網隔起來一段一段地養魚,漲水時來潮一側必定是不錯的釣點,因為魚有頂潮戲上水的習性,會聚集在潮水流過來的方向。河道兩側是成片的農田,春夏之交秧田裏打上來的水,最後都會從涵洞口迴流到河道里面。流水的涵洞口位置氧氣豐富,從秧田裏衝下來的草籽、昆蟲在這裏彙集,引來大量的魚羣,從白條、翹嘴,到鯿魚、鯽魚、鯉魚,再到黃顙、鮎魚、黑魚,在流水口,上述的魚種我都曾經釣到過。

五、是隨魚情變化作出的調整。

釣魚過程中對魚情的判斷和細節的把握,往往能夠決定出釣的成敗,細節貫穿釣魚過程的各個階段,涵蓋各種不同的情況,在此不能一一列舉,只有想到哪兒就寫到哪兒了。

同一釣場眾多釣友都不上魚,問題一定是出在天氣或者釣場本身,有可能的話就更換個釣場試試,還不行就乘早收了。如果有人上魚而你的釣況不好,則應該果斷更換釣位或者改變釣餌,不能在一個地方困住了,死等最後變成等死。

窩子裏有魚星,但是小雜魚搶食厲害,且情況不見好轉,應該馬上更換釣餌。葷餌換成素餌,米飯換成麥粒,麥粒換成玉米、蘸餌,直至包食釣法,不要指望小雜魚吃飽了就會放過你的鈎子,一河的小魚你是喂不飽的。

窩子裏不停地上小鯽魚,偶爾也能碰上個把個大體型的鯽魚,説明窩點附近有大鯽在轉悠,這時也要果斷改變釣餌,用素餌、清淡餌、黏餌、硬餌,不要在乎吃口的多少,小的釣多了也是扔掉,不如等一個就是一個,大鯽魚才是終極目標。

當天氣原因導致魚吃口微弱時,表現在漂相上是斷斷續續地上下點動,引逗時可以感覺掛到魚嘴或魚的身體。在這種情況下,要及時調整線徑和鈎子的號數,儘可能使用小鈎細線,如果採用立漂袖鈎,效果會立竿見影,半目或一線的吃口就可以抬竿,這是星漂所無法比擬的。

釣鯽魚時,不時有大片的魚星到窩子周邊來轉一圈,守釣紋絲不動,逗釣兩下就溜達走了,這大多是老資格的滑鯉,這時就可以採用手竿爆炸鈎的釣法。二十克的墜子,小號爆炸鈎,鈎子上掛小麥或玉米,用一根結實一點的竿子連上失手繩,支在窩子裏等着,我就不信小樣它不中招。

釣得好好的突然停口,並不時有不小的單泡冒上來,這多數是肉食魚進窩的跡象。換上大號線組,找一條小雜魚掛上逗兩下試試,或擱在一旁守着,搞不好就會有意外之喜。

當水面上有明顯的草魚、鯿魚吃食的動靜時,應該果斷釣浮。扒地草、蘆葦芯、菜葉子、南瓜花都是很好的草鯿餌。野釣遇上大魚的機率並不高,要想擒獲大魚,釣浮是最有效的方法。

端釣咂嘴魚、撞草魚。春秋兩季是端釣咂嘴魚的最佳季節,水花生、菱盤、革命草等都會有咂嘴魚,只要看到響動,放得下鈎子,就可以端釣。長竿短線掛紅蟲、蚯蚓,把漂調到離鈎十公分的距離,照着響動處輕輕放下去,星漂停頓、下拉、上浮,只要有動靜就可以提竿,一般釣上來的還都是大個體的鯽魚。如果草縫間不時有氣泡伴着咂嘴聲冒上來,則多半是鯿魚或者小翹嘴,也是一釣一個穩。

除了咂嘴魚,還可以看魚施釣。一種是釣游魚,魚的活性很好,因為水淺或者水體通透,可以清楚看到鯽魚在水下、水草間遊動,此時完全是看魚下鈎子,哪條大就衝着哪一條去。另一種是釣浮頭魚,一般在底泥較厚的草塘裏比較常見,大多是悶熱低壓的天氣,鯽魚都隱在水下不深的地方,仍有一定的活性,戴上偏光鏡就可以看的清清楚楚,岸上的動靜大了,嘩啦一聲就都散開了。此時可將星漂調個三五十公分的深度,掛上蚯蚓照着魚羣放下去,漂相也是下拉、停頓,上浮都可以,如果鈎子下沉到魚層以下還不見吃口,拉起來重複之前的動作。用這種方法,我曾經在兩個小時內釣上過六七十條不小的鯽魚,魚羣散了就換個地方,連竿不斷,把兩個跟在後面看熱鬧的村民完全看傻了。他們沒有偏光鏡,只能看到水下不深的距離,根本看不出魚羣,搞不懂也就不奇怪了。

垂釣時因為氣温升高或者其它的一些原因,導致魚層上浮,鈎子入水後感覺半水有魚截鈎,説明魚已經不在河底的位置,應該果斷釣浮。傳統釣要加大提拉引逗的動作和幅度,餌料到底無魚咬鈎則果斷拉起來,不斷重複同一動作,在動態中引魚上鈎。

打窩釣魚時要注意續窩時間的銜接,一般先打兩三個窩子,等到差不多有魚進窩時,在相鄰的位置再打兩個窩子,剛開始的窩子釣得差不多了,補上一些窩料,繼續釣新打的窩點,這樣循環交替,保證不會有冷窩子和死窩子的情況出現。千萬不能貪釣一個窩子裏的魚,等到沒有魚口了才想到續窩或重新打窩,這樣有效的作釣時間都在等待中浪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