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友分析如何在風天迎風釣大魚

“迎風釣大魚”是人們很早以來從實踐中總結出的一條經驗。

現代人又對它進行了科學研究,為其找出了理論根據:一是迎風面溶氧多,魚在那裏生活舒服;二是風把水面上的漂浮物吹到了對岸,魚為尋找食物遊向了那裏;三是浪被推向彼岸後,會使水的下層形成對流,魚有逆洄游的習慣,因而也遊向對岸。

雖然有如此多的理由,但人們還是發現,並非每次釣魚都要釣下風,迎風釣還要解決許多具體問題。

一是迎什麼風:

風有大小、方向、冷熱、乾濕等不同,還與釣魚的其他因素形成種種複雜關係,能否迎風釣要具體情況作具體分析。

例如:四五級以下的大風掀起大浪,不但魚漂看不清,甚至連竿子都掌不穩,就只能避風釣,不能迎風釣。有些風雖不大,但與水深要求相矛盾,如春要釣灘,風都向深處吹,需要釣陰時,風不向陰處刮,這就要靈活掌握,不能機械地釣下風。

釣友分析如何在風天迎風釣大魚

春夏季突然颳起火熱的南風使魚浮頭,秋冬季突起寒風使魚兒畏懼,沙塵暴來了或風中帶有異物、異味使人睜不開眼睛也不宜正面迎風釣。還有,水面污染物多,下風口污染特重,釣下風顯然沒有好處。可見,能否迎風釣要因時、因地、因氣候等種種因素而定。

二是釣什麼魚:

有些魚有着明顯的隨風跑的習慣,如草魚、鯿魚、魚白魚等,釣這些魚當然要迎風釣。

有些魚隨風跑的習慣並不明顯,如鯉魚。鯉魚為什麼不太隨風跑呢?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它的食物不是那些漂浮物,而是沉積在水底的雜物,這些雜物不會被風吹走,鯉魚不需要跟風去找食;二是鯉魚耐缺氧能力較強,不需要到下風口去吸很多氧氣。

鯽魚也不完全隨風跑。它雖然有逆水洄游的習慣,但畢竟是底層魚。風浪雖然可以使下層水形成對流,但這個對流面有多深是值得探討的。據筆者觀察,這個層面因浪的大小而不同,一般侷限於水的表層,有時可以波及中層,但很難影響水的下層(除非幾十釐米的淺水域)。

釣友分析如何在風天迎風釣大魚 第2張

如果颳風時,鯽魚的泳層在深水的話,它不一定隨風跑,真正隨風跑的是中上層魚和上浮覓食的底層魚,迎風釣主要釣這些魚。

此外,迎風釣的是不是都是大魚?不一定。不過,釣大魚的機率要高一些。為什麼呢?主要是大魚生活經驗豐富,懂得到哪裏去覓食,小魚相對差一些。而且由於害怕大魚,不敢與大魚一塊跑,只有等大魚走了,它才到那裏去找食物。既然迎風麪食物多,溶氧多,大魚憑經驗聚集這裏,小魚又不敢來,“釣大魚”也就理所當然了。

三是怎麼釣:

並非所有釣法都可迎風釣,像浮釣、拋竿釣、迎風釣就困難較多。一則拋不遠,二則容易被風吹回來,甚至吹到腳跟前,無法釣魚。

因此,迎風釣主要有以下一些釣法:一是沉底釣,特別是墜子較重不易被風吹動的底釣,這種釣法適用於風向正對面,近距離、遠距離均可;二是側面釣,即不釣風的正對面,而是釣側面(如刮北風時不釣南面,而釣東西兩側 )。

另有兩種釣法,一為正側面,即釣點在正前方,一般適用於釣遠距離,二為斜側面,即釣點偏向下風口一方,釣距相對較近,但它既是迎風釣,又是順風釣,而且可以拋竿和浮釣,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釣法,特別是在風向與水深、風向與地形地物相矛盾時常常使用此法;三是斜向釣,即在風的正對面偏斜着方向靠邊釣(如刮北風時在南岸偏向東西兩側釣),這樣可以減少拋竿和舉竿所遇到的阻力,釣起來較為輕鬆。

此外,迎風釣用什麼釣組值得探討。池底平整、乾淨的競技場姑且不論,在野外水域特別是農民餵食尚多的魚塘,迎風釣時往往風大、浪大、魚也大,但草多、魚多、雜物多,底釣的鈎餌常常落在雜草雜物當中,魚較難發現或不便咬鈎,因而影響上魚率。

釣友分析如何在風天迎風釣大魚 第3張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嘗試過三種方法:一是懸鈎釣,讓鈎離水底10——12釐米,結果常被風吹離釣點;二是沉墜懸鈎法,即鈎在上,墜在下並沉底,結果雖能釣上魚但鈎墜距離難掌握,墜子落在雜草中有時也礙事;三是上下雙鈎懸墜底釣法,即和懸墜釣相似的釣組。

這種釣組的上鈎容易被魚發現,魚咬此鈎時又牽動下鈎,能被另一條魚發現,上魚率有明顯提高,而且上鈎的上魚率高於下鈎。筆者釣鯽時常在雜草雜物較多的水域使用這種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