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浮漂簡單的説就是魚兒就餌或蹭線時所施加的外力通過漁線的傳導最終作用在浮漂上,使浮漂改變原有運動狀態,從而獲得魚訊的工具。

浮漂按形狀可分為:立式浮漂、卧式浮漂、球形浮漂、線浮漂等四種。

立漂也可按常用材質分為:孔雀羽、蘆葦、巴爾沙木、茅草、納米等五種。

同樣立漂還可以按外形和功用進行分類,這樣的分類方法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

在做靜態測試前,為了能能直接更簡單的説明如何判斷一支漂的有優劣,以及漂的功用,這裏必須先簡單的説明一下漂的設計與性能的關係。

這就必須先引入三個概念。浮力、慣性、力的平衡。

浮力:浮力指物體在流體(包括液體和氣體)中,上下表面所受的壓力差。物體浸在液體中排開液體的重量等於物體浸在液體中受到的浮力。

慣性:所有的物體都是有慣性的,它保持物體原有的運動狀態(靜止也是一種運動狀態)。一切物體在沒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時候,總保持原有運動狀態,即勻速直線運動狀態或者靜止狀態。

力的平衡:平衡是指慣性參照系內,物體受到幾個力的作用,仍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叫做物體處於平衡狀態,物體受平衡力作用,合力為0,就好像沒有受力。

知道了上面三點,我們就可以用一種最理想的狀態來簡單説明原理了。我們選取的理想狀態就是所有的釣組都處與懸浮狀態,並且浮漂調目在行程內。

如下圖所示: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這時候的浮漂就是一種平衡狀態,除非有外力作用,否則他將永遠處於靜止狀態。只有當魚就餌或蹭線時產生的力最終作用在浮漂上,他才會發生運動狀態的改變。

這可能是上頂也可能是下頓,他是由浮漂所受合力方向和大小決定的。

而我們最想知道的卻是什麼樣的浮漂具有更好的靈敏性,通過上面的示意圖不難看出,其實浮漂上下運動的改變就是在改變沉入水中的漂的總體積。也就是總排水量在變化。通過浮力概念的闡述,很容易明白這其實就是浮力大小的在發生變化。

而水下總體積的變化其實只是只是漂目變化範圍內的水下漂尾體積在變化,所以越細漂尾的浮漂改變狀態所需要的力就越小,那麼,可以得到一個結論:漂的靈敏度主要由漂尾粗細決定的!

也正因為漂尾越細的漂要改變運動狀態,所需要的力越小,同樣道理就知道,細漂尾更容易出現黑漂的魚訊。

當然決定漂的靈敏度不只這一個因素,還有就是慣性原因。這個和漂的質量(重量)直接有關係,質量越小的漂越容易改變運動狀態,主要是因為在受同樣大小力的情況下,質量越小的漂能獲得更大的加速度。漂在水中瞬間的加速表現出來的就是頓口。

同樣可以推導出一個結論:質量越小的漂越容易出現頓口的魚訊。

還有一個影響靈敏度的因素,那就是水阻力,當漂運動時必然要受到水的阻力,這個和運動中的汽車是一樣的道理,越是流線型,錐度越大的車頭受到的風阻越小。所以,浮漂也不例外,同樣是越是流線型,錐度越大的漂體受到的水阻越小。

那麼也可以推導出一個結論:越是流線型,錐度越大的浮漂對信號越有放大作用,也即是信號越明顯。動作幅度越大。

這下我們就明白了,要想浮漂靈敏度高其實就三個指標決定的:

漂尾粗細 漂的自重 漂體錐度

但是你會發現這樣去選漂馬上就會陷入一種矛盾狀態,因為這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矛盾的結合體,基本上都有兩面性。

必然的,浮漂也不例外,漂尾過細容易折斷,而且過於靈敏的話雜信號太多不好把握。自重過小同樣有弊病,那就是抗風抗流水穩定性很差且拋竿準確性不好。錐度過大那麼漂體必然細,過細的漂體不但浮力不夠吃鉛量過小且容易折斷,過多的雜信號也不適合大多數自然水域的使用。

所以設計上一般往往需要突出一些優點,那也就註定必須容忍一些缺陷。關鍵是去尋找一個平衡點,原則就是儘量滿足一兩項特殊的功能要求,又不過多影響常規性能。

所以我們必須根據環境和魚情選擇更適合的浮漂。那麼一隻漂打天下的説法就完全是一種很可笑的想法了。

隨便舉例:比如我們要釣水深超過四米且伴隨有風的天氣垂釣該任何選漂呢?相信你如果使用淺水粗尾吃鉛小的漂去垂釣,估計一天下來就只有看漂在水面遊走,當然就只有當相公的份了。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般選擇大浮力細尾深水漂,結合跑鉛釣沉底,不但因為吃鉛重好拋竿,而且因為跑鉛釣沉底,一般的風浪基本不影響垂釣。

既然我們需要不同功能的浮漂去垂釣不同環境和魚情。動態測試中,我自然會根據不同浮漂特點選擇不同情況釣場去測試這三套浮漂。

現在繼續靜態測試的話題,靜態測試第一個大指標是外觀測試。

他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1:表面工藝 這主要是做漆工藝,好的漆工藝可以保證漂的結實耐用,同時對漂體而言有更好的防水性能,漂尾有更清晰的視覺效果。還有就是表面是否粘合緊密、牢固,這兩樣測試只能通過肉眼判斷,有一定的主觀性。

2:漂腳、漂尾重合度 這也通過眼睛觀察,漂腳、漂尾是否在同一直線上,這直接決定未來漂在水中是否站立垂直。客觀一點的測試方法就是先畫一條直線,然後用漂直接比對。

3:漂體圓度 這指標關係到漂在水中運動時是否平滑、順暢。測試方法就是將漂放在有坡度的滾動槽上,讓其自由滾下,璃板上讓其自由滾動,仔細觀察是否有跳動現象,有跳動表示圓度欠佳。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2張

4:漂腳、漂尾同心度 這指標非常重要,他直接關係到漂在水中穩定性。測試方法與上面一樣。

靜態測試的第二項大指標是穩定性。

他包括三個方面:

1:重心 重心直接決定漂的翻身快慢,同時也影響着漂的站立穩定性,重心越靠近漂腳翻身就越快,且站立穩定性越好。當然不是翻身越快就表示漂越好,使用上要根據實際情況決定,因為只有適合釣場情況的漂才是最好的漂。

2:吃水穩定性 這個由製作工藝以及使用材料決定的,做工優良的浮漂經過長時間浸泡是不會變目的,其測試方法就是在漂腳上插上帶鉛皮的漂座,調至行程內,浸泡48-60小時,觀察漂尾水上部分是否變目。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3張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4張

(48小時前狀態)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5張

(48小時後狀態)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6張

3:魚訊表現穩定性 這個主要由漂形與製作工藝決定,好的浮漂對魚訊的表現是穩定而清晰,但是這測試只有通過動態測試才能下結論。

靜態測試第三個大指標是靈敏度。

他包括三個方面:

1:漂尾粗細均勻度 這個指標文中早已説明,他非常重要,直接關係到漂的靈敏度,文中也已經説明,我們不一定要選很細很細的漂尾,這個廠家已經根據不同垂釣需要搭配好了,我們只需要測試其均勻度就可以了,目前我們只能通過目測來判斷。

2:自重 這個用毫克稱進行稱重。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7張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8張

3:浮力 將漂調至平水(漂尖剛入水)狀態,剪取水下部分進行稱重。

4:浮力比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浮力比越大換句話説就是在保證足夠吃鉛量的同時可以將漂體做得更小,自然靈敏度就更高。其公式是:浮力比=浮力-自重/自重,通過浮力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可以有一種更簡單的方法測試浮力比。直接測試其排水比就可以了。

方法如下:

(1)準備一根裝漂用的圓形塑料管(長度、直徑略比測評的浮漂大一些),將一頭堵死不漏水,另一頭用直尺標出釐米、毫米的刻度即可。

(2)塑料管灌滿水後(直立),把浮漂輕輕放進後,然後拿出來讀取記錄水位刻度(浮漂的自重排水量);再把浮漂按進管內,漂尖至平水後拿出,讀取記錄水位刻度(浮漂的浮力排水量)。步驟演示如下下面的圖: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9張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10張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11張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12張

浮漂深度測試詳細過程分享 第13張

(3)計算:浮力比=(浮漂的浮力—浮漂的自重)/浮漂的自重

這支浮漂浮力比就為2-0.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