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手繩的用法詳解

用失手繩的目的。在湖泊和水庫釣魚就不能少了失手繩,所以國內生產的魚竿是帶環的。一般認為,放失手繩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消極措施,是對拔河狀態下丟鈎失魚的補救。然而失手繩不是保險繩,同是放繩,早出手和晚出手、主動和被動、放和收,成敗往往就是幾秒鐘。

失手繩的用法詳解

1、岸高1.5~2米,超硬調釣竿,拋足線,滿掌或脈指式握把,揚竿後釣竿的“腰”是拱起來了,但不能改變竿梢與水面的距離,僵持30~60秒,魚 的那股勁不見削弱,是釣竿過硬。這種感覺上的大魚不一定很大,它對釣線和鈎的傷害是因為釣手輕敵。有強線、硬竿做後盾此魚跑不了,可是問題就出在這裏。此 時放失手繩要主動,不能等着竿梢要被魚拉得觸及水面了才脱手,更不要以為僵持能消耗魚的體力。在這個過程中,。魚蓄着一股勢,主向是朝外的如果它往前一 趑,在釣手以為還能將竿挺起來那就完了;不要抱有這種僥倖。放失手繩要預謀在先,僵持中保持軟勁,抬不起來就應該脱手。

2、硬調竿挺起來了,可是魚不肯起身。竿或前徑o.9毫米以下,後徑15.5~17毫米的鯉竿處於滿弓狀態,僵持時間比較長,不用放失手繩,但也不 能用力往上挺。為了得到硬的效果。有些細支竿縮小了前後徑比例,前徑12毫米,後徑11.8~13.5毫米。這類竿本來就不是為釣大魚設計的,但它承重後 會產生弧拱後移,並隨着魚的掙扎烈度而在起伏中體現韌性,然而滿弓隱伏着危機,特別是在魚向橫的方向衝出時,用1號和2號鯽竿是扭不回來的,此時必須放出 失手繩,但機會要把握在半弓狀態,即釣竿有充沛彈性而韌性剛剛顯露的時候,感覺上是竿被魚撞走的,如果釣位比較寬,還可以跟着魚走幾步再放。

3、竿戧起來了,魚橫衝直撞但被控制在一個固定範圍裏,偶爾露出半扇尾鰭。事前要整理好失手繩,把它理順了,要看一看是不是繞在支架後叉或者炮台 上,不要以為控魚措施得當,放不放失手繩還不一定。放是魚突然變相,措手不及,經常是竿脱手,魚疾射而出,裏拖出一段後就放不出去了。放出失手繩要估算繩 長和魚的衝突距離,繩長於衝突距離才能保證成功,雖然失手繩是橡皮筋,有彈性,可是繩纏死了,魚躥出去會因為爭扯時緊時鬆而呈反覆衝突,放出失手繩後魚還 是跑了大多與此有關。

4、若釣竿調性偏軟,如短節溪流竿,人又是站着釣的話,提竿多後撤式,但中魚後釣手會伸出量臂以平的姿勢控魚,這就是調整,使向後傾斜的釣線變得垂 直,這樣釣竿的受力就分佈均勻了。然而長時間控魚對釣線的耐摩性是一種考驗,結節與金屬件、綁鈎線與尾餅都可因為角度變換而受損。放出失手繩不是因為魚控 制不住,而是考慮了釣線強度、摩擦受損以及看不見的水下可能存在的障礙物,是主動放出的。不過竿的脱手是滑出去的,即藉着魚一個甩頭在竿梢被摁下去的時候 順坡下驢。注意是滑出去,不是扔出去,因為扔是釣線突然鬆弛了,滑是失手繩控制着,緊而不繃,對魚形成牽制。

失手繩是中國創造,目的是保護釣具、節省體力、減少跑魚,它的樂趣是欲擒故縱,兵法用於釣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