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釣大魚不爆竿,就別隻盯着魚竿頂釣拉力值,調性才是最關鍵的

想要

想要釣大魚不爆竿,就別隻盯着魚竿頂釣拉力值,調性才是最關鍵的

想要挑選一把好魚竿簡單,想要買到一把非常適合自己的魚竿,這就很困難了,原因很簡單,魚竿是工業化流水線作業,是工業化標準產物,在現代化科學、體系的品控之下,每一根魚竿的物理閾值表現,是一致的;

但是釣魚人則不同,每個釣魚人的身體、生理因素不同,很難達到魚竿的物理閾值,所以同樣的魚竿,昂藏大漢來用,體驗感就比身材矮小的釣友要好;手臂長的釣友,用長竿時,發力、揚竿,指向精準性就比手段短的釣友易操控;

話雖如此,迄今為止,也沒有聽説哪個廠家能根據釣友的生理特性,定製個人專屬的魚竿,所以,更多的情況,只能是釣魚人適應魚竿的參數,而無法做到魚竿的各項物理指標,去適應釣魚人,而我們在選擇魚竿的時候,最關注的重點之一,就是這個魚竿到底能釣大多的魚;

乍一看這個關注點,似乎沒什麼奇怪的,其實不然,就魚竿而言,有的物理參數,是可以標註出來,有的物理參數,是可以標註,但是廠家並不會標註,這其中最重要的物理參數,就是頂釣拉力值;

什麼是頂釣拉力值呢?目前所有的廠家標註的頂釣拉力值,是魚竿處於空氣為介質的空間,魚竿從大把發力,竿稍承重,能將魚竿下拉、拖拽,接近斷竿的閾值;這裏必須要劃重點的地方,就是空氣為魚竿所處空間的介質;

想要釣大魚不爆竿,就別隻盯着魚竿頂釣拉力值,調性才是最關鍵的 第2張

為什麼要着重強調這一點呢?因為魚在中鈎,拉拽竿稍的時候,雖然魚竿受力空間是在半空,空間介質也是空氣;但是發力地點,並不是在空氣中,魚在水中,因中鈎發出掙扎、拉拽的力度,在沒有被提遛出水時,大部分發力點,是在水中;

這個時候,竿稍承受的力度有魚的掙扎力度,魚的重量、水的阻力;但是與此同時,魚因為全身入水,其重量必然被浮力所抵消一部分,而中鈎魚體型越大,這部分被抵消的力就越大,換而言之,只要釣組搭配得當,竿身彈性適宜,即使中鈎魚的體重遠超釣竿頂釣拉力值,也不會輕易斷竿,原因就在於,中鈎魚在水下掙扎的時候,感覺竿身彎曲,雖然竿稍一直在動,但是這種對峙是靜態的;

但是從力學角度,這種對峙一直是動態的,所以魚竿並不是每時每刻都要承受物理閾值,隨時都會因為剪力超過閾值而斷裂,換而言之,如果我們在實戰中,想要釣更大的魚,那麼竿身就不能太硬,導致和中鈎魚對峙,無法有效卸力,提前達到斷裂的閾值;

説了這麼多,和我們挑選魚竿,有什麼意義呢?簡單的來理解,就是我們在挑選魚竿的時候,頂釣拉力值,僅僅是一個參數,但是並不能保證我們能釣多大的魚,真正有效的,應該是竿身的彈性,或者説,所謂的調性;

想要釣大魚不爆竿,就別隻盯着魚竿頂釣拉力值,調性才是最關鍵的 第3張

竿身彈性越好,調性比例約平衡,能卸力的總數就越大,如同是5斤釣重,同樣的竿長,同樣的線號,同樣的主子線搭配,四六調的魚竿,可能釣上50~80斤的魚都不至於爆竿;但是一九調,或者二八調的魚竿,10斤左右就很有可能斷二三節,30~40斤的魚就有可能爆大把;

但是話再説會回來,調性這個概念,它客觀存在,甚至可以精確計算,但是因為每一個廠家用的碳布性型號不同,模具的直徑不同,甚至烤制的標準時間也有不同,更主要的是行業標準也沒有對其有個定義,更遑論國家標準;

這就導致,不同的廠家,在竿長相等的情況下,魚竿的調性,客觀存在,但是又很難將其説清楚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就導致我們在挑選魚竿的時候,只能是人云亦云;

想要釣大魚不爆竿,就別隻盯着魚竿頂釣拉力值,調性才是最關鍵的 第4張

總結

魚竿的選鈎,其實很難説清楚到底什麼是好,什麼是不合適,因為沒有標準,但是,我們仍然可以有一個大致的判斷範圍,即釣3~5斤以下的魚,調性越硬,竿身越輕操作感越好;釣5~10斤以上的魚,調性越軟,竿身越重越不容易爆竿;如何把握好這個中間的尺度,就要親自上手,甚至是實戰之後,才能得出結論,甚至是釣友的推薦,都只能作為參照,而不能作為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