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不可忽視的九個細節

冬天受氣候寒冷的天氣影響,魚的活動能力受到限制,吃食動作變得弱小。在多年的垂釣中,筆者卻發現很多釣友在冬釣中不注意小細節,從而失去多獲魚的機會。

冬釣不可忽視的九個細節

一、釣組搭配不能忽視

冬天因水温低,魚身體變得僵硬,活動能力弱,覓食時索餌動作小。在釣組配置上,筆者卻發現有不少釣友使用的釣組都偏大,尤其是年齡比較大的釣友和使用傳統墜沉底釣法的釣友,更加突出這一情況。還有不少精通懸墜釣法的釣友,雖然考慮到冬天細小釣組對釣魚的重要性,但使用的釣組還是偏大,偏大的原因就是怕有大魚咬鈎。

卻沒有考慮到在天寒水涼的情況下,大魚的掙扎力量比起高温時節減少了2/3以上,即使是三五千克重的大魚中鈎,5.4米四六調長節手竿,1號主線、0.6號子線、3號金袖鈎,就能輕鬆應對,如果遛魚技術過硬的話,0.4號子線都能釣得上來。

冬天釣魚,理論上講,是釣組越細小,中魚率就越高,在釣組配置上,是越細小釣獲量就越高。所以説,冬天釣魚,細小釣組是不能忽視的。否則,釣獲量就少多了。去年12月28日在高湖水庫釣魚,筆者使用4.5米手竿、0.8號主線、0.4號子線、2號袖鈎,配一支小型浮漂,釣獲3條大鯉魚、17尾大鯽魚,而隋老師他們三位,只有使用釣組最小的王老師是1.5號主線、1號子線、4號袖鈎,配一支中型長尾浮漂,釣獲2條不足250克重的小鯉魚,另二位老師是一魚未獲。這充分證明了冬釣使用細小釣組的重要性。

二、細小信號不能忽視

冬天的魚,在低温的影響下,魚處在身僵體硬之中,活動能力差,索餌時開口小、吸食乏力,從而導致浮漂動作也小的可憐,有時到了微乎其微的地步和一小口現象。在垂釣中,就得用心去捕捉、過濾模糊信號,仔細觀察、分辨浮漂的每一個細微動作,精準判斷是否魚咬鈎,就顯得舉足輕重了。

鈎餌到位後(確切的説,應該是浮漂立起後,因在浮漂立起下沉到位這段時間裏,往往會有魚接口),用心觀察、分辨浮漂的每一個細微動作,是個細緻的活兒,對浮漂的輕微變化要細心分辨,為大腦提供正確的判斷依據。對輕微信號、模糊信號、似是而非、似有還無的浮漂動作,就要憑感覺、憑經驗、憑直覺來判斷是否有魚咬鈎。

對這些難以判斷的浮漂模糊信號,筆者一般是採用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方法來處理,第一反應就是果斷提竿,大多情況能中魚,並且多是個體較大的魚咬鈎。尤其是在初冬時節(入冬後,水温下降快,魚還不適應,咬鈎動作就會小不少,而後一段時間,因魚已經適應了低温環境,咬鈎動作就會相對大一些,嚴冬又會變小)和嚴寒時期,就顯得更為重要。這一快速反應不是思維模式,而是機械動作,是不加思索的揚竿動作。如果是大腦想了再去做,就慢了半個節拍,一般就會成“馬後炮”了。在細小、輕微動作多又是風平浪靜的時候,釣1目1黑格就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冬釣中,這些難以判斷的浮漂模糊信號,是不能忽視的,這往往會是個體大的鯽魚咬鈎,忽視了這些模糊信號,就是忽視了有魚咬鈎的重要性。

冬釣不可忽視的九個細節 第2張

三、鈎子選擇不能忽視

在冬釣中,鈎子是否合適,也是獲魚多少的一個細小環節。筆者卻發現有很多釣友使用的鈎子都偏大,就是精通懸墜釣法的釣友,使用的鈎子也都偏大。在各家釣魚雜誌和釣魚網站上,筆者發現作者和網友介紹冬天用鈎,鈎號都偏大,甚至是五六號的伊勢尼鈎,這麼大的鈎子,就是在高温季節釣鯉魚,筆者都很少使用,更不用説是在天寒水涼的冬天了。

經過多年的實踐,筆者卻發現初冬是使用鈎子最小的時候。理論上講,你手頭上有1號鈎就別使用2號鈎,這一點非常重要。如2011年11月12日在雙泉水庫釣魚,使用4.5米手竿、0.8號主線、0.4號子線、2號金袖鈎,一支1號棗核型、細尾浮漂,空鈎半水調4目釣1目1黑格,有動作經常不中魚,就是中魚,跑魚率也高,就換上1號袖鈎,中魚率明顯提高,也很少有魚脱鈎了。

因冬天水温低,魚開口小,吸力弱,鈎大了重量增加,上的餌團也比較大一些,無形中就增加在水體中移動的阻力,魚吸食困難,有動作不中魚就成家常便飯了。冬天釣魚,理論上講,鈎子越小鈎條越細,中魚率也就越高。千萬別小看了鈎條粗細的差距,同樣是同等型號的一號鈎,細條鈎就比粗條鈎中魚率高出差不多一半。

所以説,冬天選擇什麼樣的鈎,是不能忽視的。忽視了鈎子的大小和鈎條的粗細,就等同於忽視了中魚率。

四、拋竿到位不能忽視

冬天釣魚,有不少釣友在拋竿時經常拋不到位。因冬天魚的活動範圍小,有時待在一個地方几乎不遊動,拋竿不到位,將會嚴重影響釣獲量。

因冬天使用的釣組細小,子線更是又細又軟,有不少釣友還使用長子線,在拋竿是很容易發生纏繞的情況,造成鈎餌不到位,魚咬鈎時常出現虛假信號動作,或是根本就沒口。在拋竿時,就要儘量拋直線組,尤其是使用細長子線的釣友,要更加註意這一小細節。一旦線組拋不直,打不滿竿,在鈎餌下落時,常會因墜子下沉快而鈎餌下落時慢,造成子線纏繞在墜子上,從而影響鈎餌到位和魚咬鈎的信息傳遞。因子線纏繞在墜子上,魚中鈎後,很容易造成斷子線而跑魚。

拋滿竿後,要壓一半的風線,其餘任其自由下落,隨着鈎餌的下沉,另一半風線就會被帶進水中。壓一半的風線是有原因的,因為在鈎餌快到位時,有時會有魚接口,因此時正處壓線之中,竿稍還插在水中而不能及時揚竿,而壓一半風線就會有效解決此時魚咬不能及時揚竿的弊端。這一小細節,在冬釣中也是不能忽視的。

冬釣不可忽視的九個細節 第3張

五、控竿力度不能忽視

冬天釣魚,有很多釣友在揚竿和遛魚時,還完全是高温季節的那套生猛動作,造成大量跑魚,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説穿了,就是控竿力度過大、過猛。因冬天水温低,造成魚開口小,就是中魚,也多是鈎住魚嘴一點點,再就是使用的線組細,一旦控竿力度過於剛猛,鈎豁魚嘴、斷子線跑魚或只鈎上一個嘴圈的情況就很容易發生。

有魚咬鈎時,在揚竿方式上要輕柔一些,力度要小一些。要做到鈎子剛好鈎透魚嘴,竿子剛好“吃”上勁為佳。否則,跑魚的概率就高多了。

六、穿鈎到位不能忽視

冬天釣魚,大多數釣友都使用蚯蚓,而很多釣友都是在鈎尖處留有1-2釐米甚至是更長的蚯蚓頭,或是使用整條蚯蚓穿鈎。留一截蚯蚓頭或是用整條蚯蚓的目的是蚯蚓的活動能力大,蠕動性好,誘魚作用強,這一點是無可厚非的。但有利就有弊,並且是弊大而利小。因冬天水温低,魚處在身僵體硬之中,活動能力差,造成魚開口小吸力弱。如果鈎尖處的蚯蚓留的過長,大多會有出現信號而不中魚的情況發生,但在提竿時卻感覺一頓,似有中魚的感覺。

這是怎麼回事呢?這是因為魚開口小、吸力弱,只把鈎外的那截蚯蚓吸進嘴裏,冬天釣的又靈,浮漂就會出現很好的下頓動作,提竿後,也只能感覺一頓,但不是中魚,而是把鈎尖外的那截蚯蚓拽斷了。所以説,在穿蚯蚓時,鈎尖處的蚯蚓不要留那麼長,最多不超過半釐米,中魚率就會相應提高。在這一點小細節上,只要使用一次,就知道利會大於弊。

七、搓、拉餌不能忽視

冬天釣魚,大多是使用搓餌,尤其是在野釣時。但冬天魚情是千變萬化的,使用搓餌有動作不中魚時,大多情況是餌團大了,及時改用拉餌,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不能開搓拉兩用餌,要開專用拉餌,才有好的垂釣效果。

但因釣的水位比較深,為了增加餌料的戀鈎能力和附鈎性,在配製餌時,就要增加拉絲粉用量,一般要佔到總餌料的20-30%,才會有好的效果。

冬釣不可忽視的九個細節 第4張

八、提魚入護不能忽視

冬天魚開口小,就是中魚,一般鈎的也比較少,有時只鈎住魚嘴很少的一部分,魚被拉到岸邊後,有很多釣友還是採用高温季節時的方法,提線拎魚入護,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在提魚入護時,因使用的鈎小鈎的又少,所鈎之處往往會承受不住魚的自身重量拽豁魚嘴造成跑魚。要使用抄網抄魚,或是拉到岸邊用手摁住魚再抓魚入護。否則,煮熟的“鴨子”飛了的也不在少數。

九、釣竿調性的軟硬不能忽視

冬天釣魚,筆者發現有不少釣友使用的竿子調性比較硬,這在夏天基本是無可厚非的,但在冬天就不行了。因冬天使用的釣組細小,在中魚時,因硬竿的彈性強,一旦提竿力度過大,雖然中鈎的魚不大,也會出現在提竿的瞬間斷子線的情況發生,尤其是在中大魚,更加容易出現這種情況。在選用竿子時,要本着宜軟不宜硬的原則來選擇,可有效降低斷子線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