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垂釣的三個心得分享

休閒垂釣是一項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深冬時期,雖然魚兒不好釣,但對釣魚人而言,只要有魚有吃口,釣癮很重的釣友依然會在這個深冬季節外出垂釣。下面筆者將自己冬季垂釣的三個心得分享一下,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冬季垂釣的三個心得分享

一、不要把“釣深”當教條

俗語説得好,春釣淺灘夏釣陰,秋釣落葉冬釣潭。魚諺中的“冬釣潭”指的就是要釣深,在一般情況下,俗語很好地總結了釣魚的規律。規律與各種垂釣技巧固然重要,但是一定要靈活運用,不可教條般死守。筆者就用一則實例,來談談對“釣深”的反思。

去年的一次冬釣,在一處面積較大的非養殖池塘進行。那天約上了幾名好友,一起進行休閒釣。大家都遵循冬釣深的原則,都找到深水區打窩施釣。上午我們幾人都釣獲了兩三斤的鯽魚,個個喜上眉梢。但是快接近中午的時候,西南風不知不覺地慢慢刮大了,氣温也讓人感覺越來越暖和。大家都認為大幹一場的時機到了,可誰知,正當大家興致勃勃的時候,魚卻不上鈎了。難道池塘的魚一下子就全被釣光了嗎?不可能,這麼大的池塘,遠遠不止這幾條魚的。好友們紛紛開玩笑,説魚兒都到哪兒開會去了。

我也是乾着急,一時想不出應對之策。在鬱悶之時,不小心發現下風口方向的淺水區,有小魚鬧騰的痕跡,我想一定有鯽魚在那裏活動,於是趕緊轉戰到該處,迅速拋鈎入水。沒想到我的浮漂都還來不及調好,就有一條大鯽魚中鈎。由於是帶餌找底,所以匆忙之中就先上了一條魚。來不及高興,繼續掛餌拋鈎,連窩都沒有打,就連續釣獲數條鯽魚。朋友們看見了,都打趣地説,原來魚都到你這裏開會啦!當然,他們很後悔看到我上魚後,自己沒有轉戰淺水區。

這一實例提醒我們,不能把釣深當教條。面對任何釣法或技巧也是一樣,當客觀因素髮生改變時,必須要靈活地應對。

二、不要把“調靈釣靈”當教條

按照釣魚的規律來看,冬季釣魚可以説要釣靈,而且越靈越好。首先是線要細,從0.8號開始,再小到0.6號,甚至0.4號,腦線也是0.4號甚至0.4號以下。再則是鈎要小,然後是浮漂要小,一般使用小號蘆葦漂。最後是配件也要小。加上有的釣友帶餌調2釣2到3目,還有的帶餌調平水釣平水,一切都是為了盡力追求靈敏,儘可能地減少線組遇到的阻力,放大浮漂的動作訊號。

調的靈敏是無可厚非的,但是靈敏也有其不足之處。當魚的開口動作十分微弱時,調靈釣靈不一定能見效。大家知道此時浮漂調得過於靈敏、釣得也很靈敏,不管是浮漂、主線,還是鉛墜與鈎子,都幾乎處在同一直線上,浮漂的浮力與鈎墜的重力是處於平衡狀態的。魚就算想吸食鈎餌,都需要較大的力,才能克服整個釣組在水中的阻力,而將鈎餌吸進嘴中。而這個較大的力,冬季的魚兒是做不到的,因為冬季它們的開口動作很輕,很微弱!釣靈反而對魚兒順利地吸食鈎餌很不利!

此時浮漂仍然會出現輕微的動作,但卻不能上魚,釣者還會錯誤地認為釣組還是不夠靈敏。因而加大調靈釣靈的程度,於是繼續犯錯!此時正確的做法是反其道而行之,慢慢地逐漸地調鈍,一直調到能中魚才行,浮漂訊號微小一點也不用擔心。

三、不要把“濃腥”當教條

關於冬季用餌,規律是以腥香為主,越濃越好。於是很多釣友不惜花錢購買紅蟲粉等系列腥味濃的餌料。筆者對此感到十分困惑,而且有所反思。因為冬季用餌既然要偏於腥香,那麼不如干脆掛紅蟲施釣。畢竟休閒釣不是競技比賽,倘若非要使用商品餌,建議直接將紅蟲搗爛後混入商品餌,再掛鈎施釣,豈不更恰當。因為這樣做不僅能使餌料腥味濃,還能讓餌料有搗爛的紅蟲的鮮味,不是更好麼?

從上面的反思可以看出,冬季休閒釣不要受到教條的制約。無論是釣深釣淺,還是調釣的靈鈍與釣深釣淺,都要在遵循規律的基礎上,靈活地加以改變或運用。不被教條給框死,才是釣魚人靈活施釣的表現,當客觀條件發生改變的時候,我們的釣法更要靈活地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