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釣魚對天氣的選擇

釣友們現在雖然不是三九天,但是已經很冷了,北方已經大雪飛紛,天寒地凍。白天雖説豔陽高照但是晚上已經結冰了,在這種天氣很多釣友“不約而同”的以為,在陽光明媚的天氣釣魚效果比較好,但是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有時候一天都沒有魚吃鈎,浮漂就如“定海神針”一動不動,有時候早上和晚上有魚吃鈎,有那麼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處理呢?冬季晴天釣魚要從5個方面説起雪後晴天、雨後晴天、陰天后晴天、降温後晴天、連續的的晴天,咱們來分析分析。

冬季釣魚對天氣的選擇

一、雪後、雨後、陰天后的晴天

下雪後剛剛放晴、下雨後雨過天晴、陰天起風后天氣晴朗,在這些天氣很容易碰到魚兒不吃鈎的情況,為什麼魚兒不吃鈎?這就要先從降温開始説起、通過水温的降低,來了解魚兒的生長方式,以及應對的方法。

1升温降温的高低:雪後、雨後、陰天這幾種天氣變晴後,温度會有一個大幅度上升或者下降的一天,最高温度可能上升5℃以上,最低温度也會下降幾度,這也是下雪不冷化雪冷的原因。雪後、雨後、陰天晴朗後的天氣是比較乾冷。晚上零下白天温度10℃左右,温差很大,這時候釣魚很難有好收穫。

2魚兒對於水温的感知程度:水温升高是水錶面温度升高,向水底緩緩升高。並不是整體升高。就像我們夏季去河裏游泳,水錶面温度高,水底層水温比較涼。也就是説,水體升温是需要很長的一個過程,雖説表層温度已經升高,但是水底温度並沒有升高,只是略微提升。魚兒對於水温很敏感,水温升高或者降低魚先知。這一點的提升,魚兒就能感知到,從而造成不開口。

3温度的升高魚兒不開口:魚是變温動物,也就是冷血動物,什麼是冷血動物呢。就是他自己的身體不產生温度,靠環境的温度變化,來改變自身的温度。當環境內温度升高,魚兒體温也就升高,温度降低自身温度隨之降低,這就是所謂的冷血動物。雖説很多魚類在冬季不需要冬眠,只需要很少的食物來維持自身的營養,但是活動量很小,尤其在水温變化的時候。魚兒不活躍,釣到它們的機率也就變小了。

4魚兒適應水温變化需要的時間:不管是冬季還是其他季節,大降温或者升温後,魚兒適應水温的變化很慢,很少短時間內能夠適應,尤其是大個體魚類。大個體魚類體型大,水温升高或者降低後它們體温升温降温很慢,這個過程有可能持續1-3天,如果垂釣水域很淺,那麼釣獲大魚的機率幾乎不可能。

5小個體魚類可能有口:魚兒個體越小適應水温的時間也就越短,釣魚人都聽説過一句話:“一日三遷移,早晚釣深,中午釣淺”,這句話主要對準的是小個體魚類,魚兒個體越小體温變化越快。它們有自己的一套方式,能夠感知哪些地方水温温暖,從而追逐水温的變化改變泳層。我們垂釣中並不能感知魚兒已經改變泳層,從而錯過魚兒吃餌的機會。

6這幾種天氣還能釣魚嗎:答案是可以的,魚兒不開口,不能適應温度的變化,主要還是水深的問題,如果選對水深還是會有所收穫,那麼要選擇多深的水?科學研究表明,自然水域內魚兒安全越冬的水深為2.5米,2.5米水深以上水温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劇烈升降的情況,魚兒對於深水水温比較適應。釣友碰到這種情況根據這個深度來選擇水深,還是會有收穫的。那麼具體怎麼選?這裏幾種釣友可以做一個參考。

冬季釣魚對天氣的選擇 第2張

比如:小河道,最深處也不過2米,這種河道不建議垂釣,水域比較淺,水深變化快,魚兒不適應。

比如:河道內3米水深左右,但是水深距離比較遠,不太適宜用長竿,這種河道可以在橋上用筏竿或者用拋竿釣深水。

比如:水面比較大,水域比較深,有些釣點水深4-5米左右,釣點比較好又朝陽,或者在水草附近,這些釣點也不錯,也會有所收穫。

在這些天氣釣魚,想要有個好收穫,除了釣深以外沒有其他好的辦法,如果想要收穫更好。如果真想去釣魚,建議晚上深水打重窩,第二天釣魚,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打重窩儘量打在超過2.5米水深的水域。打窩太淺的話沒什麼用處,還是釣不到幾條魚。

這幾種天氣,光頭去釣過很多次,收穫基本都是收穫很差。很少運氣好打窩剛好離魚羣不遠,魚兒進窩,釣了幾條魚。如果窩子沒打好,距離魚羣很遠,魚兒很難游到窩內,也是空軍的下場。

總體上來説,雖説雪後、雨後、陰天晴朗後天氣比較温暖,氣温相對於昨天來説比較高,但是温差太大了,魚兒並沒有適應水温帶來的變化,從而不適應,不開口,這時候想要有個好收穫很難,即使選在深水釣魚,也不一定收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