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季節如何釣山塘(野釣實戰篇)

山塘水面小則十餘畝,大則三五十畝,是介於池塘和水庫之間的一種小型水體,雖然有許多山塘都冠名日“水庫”,但它並達不到水庫的規格,只能算是水面較大的“塘”。

早春季節如何釣山塘(野釣實戰篇)

3月19日、20日、22日,我一連到河北省唐縣的“香山水庫”釣了三次魚,下面我就結合這三次釣魚經歷,説説早春如何釣山塘。需要特別説明的是,從節氣上看,這三次釣山塘時已是仲春,但是,剛剛過去的這個冬天特別漫長,春天似乎來得特別晚,無論從天氣狀況(連日陰冷,24日夜還下了中雪),還是從山塘周邊的環境(冰層融化不幾日,南岸和西岸尚有殘冰和積雪)看,此時刻都屬早春,所以,這三次釣魚必須以早春論之。

一、選位中下段,長竿釣深遠

早春釣山塘選位的着眼點一定要是山塘的中下段(塘腰到大壩之間的水面),水深三四米的地方。早春時節,大地回暖,水温上升,魚兒早已離開深潭向較淺的方位移動,但是,此時山塘的整體水温並未達到足以使魚兒四處遊蕩的程度,魚兒活動憑藉的仍是地温,即便某些時候塘的淺水區的水温高於深水區,魚兒也決不會游到淺水區來。

香山水庫坐南朝北,約20畝,壩端用長竿探不到底,塘尾深淺不一,邊緣的淺灘處僅有三五十釐米。19日這天,我和老王、老蘇一到水庫便將釣位選在了西岸離大壩約20米的地方,並都用6.3米長竿釣3.5~4米的水深,到天晚收竿時,除老王外,我和老蘇都釣鯽5千克以上。20日這天,我和老王、徐紅剛、趙磊又來山塘垂釣。我和老王仍佔老釣位用6.3米竿,徐紅剛和趙磊都在我西側不遠。徐紅剛和趙磊一開始堅決不用長竿,僅用4.5米竿試釣,結果,我已釣了二三斤魚了,他倆還幾乎未開竿,後來,趙磊不得不換上5.4米竿,徐紅剛不得不換上6.3米竿才開始有魚咬鈎。但是,由於他倆在午後陽光較好的時段又屢次到塘尾的淺灘試釣耽誤了時間,到收竿時,徐紅剛趙磊均釣鯽不足5千克。我一天當中始終用6.3米竿釣不到4米深水,最終釣鯽約10千克。21日是沙塵天氣,山塘無人垂釣。22日是週日,天氣又晴好,水庫釣魚人增加到二三十人。這天,我和徐紅剛趙磊均佔老釣位並用6.3米竿釣3.5米左右水深,一天下來又都有六七千克的收穫。傍晚收竿後,我們路過北面的淺灘處,發現那裏用3.6米或4.5米竿釣魚的人最多釣獲不過三四斤魚。22日這天,在下午上魚稀少的時刻,我拿着6.3米釣竿到大壩下試釣了一個多小時,此處側身伸竿尚有6米水深,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幾乎連小鯽魚也沒來咬鈎。以上足以説明,早春釣山塘,選位要選塘的“腰”部到大壩之間的較深(而不是太深)的水域,在此處釣魚只有用長竿才能釣到更多的魚。

二、長竿釣深遠,大漂小鈎配細線

19日、20日這兩天,老王的釣位都和我相鄰,而且也始終用6.3米竿釣約3.5米水深,釣餌也是紅蟲,但是,他這兩次的收穫都比較少,其根本原因就是線組配備過於粗大。他用的主線是2.5號,腦線是1.5號,鈎是4、5號伊勢尼。而我這三次釣魚始終是1號主線0.4號腦線、2號伊豆鈎,釣組的這種精細的配備也是我這幾天釣魚較多的一個主要原因。

在低温季節釣魚時,許多釣魚人都推崇小漂,以前我也是如此,但是,從去年冬天開始我卻徹底改變了這種認識。用短竿、面餌釣池塘淺水,小漂的確靈敏度高,但如果用長竿、蟲餌釣山塘深水,小漂的弊病就會暴露無遺:鈎餌拋不出、落底慢,水線拉不直,浮漂信號弱等。只有換上大漂才能避免以上弊端的發生。

三、釣餌用紅蟲,打窩一點點

在山塘低温時節釣鯽魚,紅蟲的效果要高於其它釣餌(包括紅蚯蚓)數倍,這一點釣友們都已達成共識,但是一定要注意紅蟲的用法。早春時節,魚兒剛剛開口覓食,活力尚小、張口不圓,在鈎上掛紅蟲時 定要寧少勿多,最好掛單條,這樣才便於魚兒一口吞入。紅蟲最好用公蟲不用母蟲,公蟲粗壯,掛鈎跑水少。為了操作方便,最好將紅蟲橫掛於鈎上,為了避免其跑水,也可掛其頭部或尾部。

山塘早春釣野鯽一定要注意打窩方法。打窩一是要少,二是要適時。這方面,我在19日這天釣魚時曾有過刻骨銘心的教訓。這天到達水庫時我本來下竿就連連得魚,但是,我見下竿較晚的老蘇打了一個大窩,我也就跟着打了一個大窩子,這一打窩不要緊,我這裏立刻就無魚咬鈎了,這一停就是不到兩個小時。老王一整天一點窩料也沒打,可他那裏卻始終魚口不斷,至於他為何不如我和老蘇釣的魚多是由於他使用的釣組太粗大,空竿率太高。

20日、22日這兩天,我吸取了上次的教訓,只要魚口不斷就堅決不打窩,只有魚口變稀時才趕緊在鉛皮座上捏上核桃大一團面餌拋下去,接下來魚口就又連上了。

山塘水面較大,早春整體升温較慢,魚兒還不能大範圍的洄游索餌,所以,此時釣魚是力求釣“近魚”(窩子附近的魚)而不是釣“遠魚”,你打大窩不但不能將遠方的魚兒弓過來,反而還會將窩裏現有的魚兒暫時嚇跑。

四、晴天釣上午,陰雲釣全天

從這幾天的上魚情況看,也並非整天都有魚咬鈎,而是越是上午魚兒咬鈎越歡,下午,隨着氣温的升高,咬鈎的魚兒反而變稀,特別是天氣晴好時,到了下午幾乎就無魚咬鈎了。陰天、多雲天的情況會好一些,而且,天空雲量越多,下午咬鈎的魚兒也越多。

3月19日,陰天,全天都上魚。3月20日,多雲,上午、中午魚兒咬鈎都比較勤,中午以前我釣的魚佔全天的百分之七八十,到了下午,天空忽然出現了陽光,魚口就變輕變稀了。3月22日,由於昨天颳了一天的大風,天氣非常晴朗,這天的出魚情況是:10時以前魚兒咬鈎比較勤,中午下午幾乎無魚咬鈎,我整個下午釣到的魚不過一兩斤。

出現以上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山塘水面較大,釣點水位較深,早春時節,氣温和水温並未統一起來,而是形成一個強烈的反差——氣温越高,水底温度反而越低;氣温越低,水底温度反而越高。這一現象從魚體的温度變化上可以表現出來——陽光越好,下午偶然釣到的魚的魚體越是冰涼。

五、魚口分時段,臨場巧應變

在這三次釣山塘的過程中,我注意到了兩種現象:一是上面提到的晴天下午上魚少的現象,二是中午前後魚兒會出現輕微接口的現象。

出現第一種現象的原因以上早有説明,這裏不做贅述,重要的是如何應對這種現象。有聰明的釣友認為,早春時分,下午隨着氣温的升高魚兒卻反而不咬鈎了,魚兒們一定是上浮到中上層水域或是游到淺灘上去了。於是一到下午,他們就釣浮或遊釣淺灘,但試驗的結果卻是兩手空空。徐紅剛和趙磊在20日這天就做過這樣的試驗,結果以失敗而告終。我認為早春時節釣山塘決不同於釣池塘,儘管山塘上層和淺灘處的水温偶爾變得較高,魚兒也決不會游到這些地方來,因為山塘的整體水温還沒升上來,底層與上層、深水與淺灘之間還隔着更冷的水,魚兒決不會穿越冷水去找温水的,在山塘釣浮釣淺灘那是仲春和暮春的事情,早春還為時尚早。

那麼當魚變得稀少時又該如何採取措施呢?22日這天下午我終於找到答案。這天下午l點多鐘,正當我們上魚稀少之時忽然來了釣友白志輝,他在離我幾米遠的地方坐下來就用7.2米竿釣魚,誰料想,他下竿就連連得魚,而且均是大鯽魚,整個下午,他的釣點幾乎魚口不斷,到收竿時,他居然釣到二三千克鯽魚,而我下午釣的魚最多有1千克。由此看來,早春釣山塘,當魚兒咬鈎不勤時,就要改用更長的竿。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改用長竿要在原地原位改,決不能用長竿去釣壩端更深的水域。22日下午,我曾到壩端深水試釣多時,結果一無所獲。

第二種現象的原因和午時前後的氣壓變低有關,這種現象不但早春有,而且仲春暮春甚至初夏都有。應對這一現象的措施是,將原來調零目釣兩目(用蟲餌時)的浮漂下移一兩目,改為調零目釣零目,當水皮的小紅點一消失,抬竿就能得魚。這樣做比不移動浮漂專抓接口上魚率高得多,因為如果抓不住接口餌一落底就再無魚口。但一定要注意,此時決不能採取其它釣浮的措施使餌離底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