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釣溪流鯽魚選擇釣點和做窩技巧

在蘇中和蘇北一帶,冬季氣温通常在0℃~8℃,每年在0℃以下天氣大約為30-40天。近些年來,由於受暖冬的影響,不少釣手即便在0℃以下時也沒 有“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的想法,在天氣比較適宜時仍經常出釣於小溪旁。

你可別小瞧這些小溪,在夏秋季節農田用水多或發洪水時,常有外水域魚類來此光顧, 待水位開始下降時,大多魚兒深感這裏環境還挺舒服,便滯留於這些小水域中。冬季雖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是釣魚的淡季。但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規律性,只要釣手 採用方法得當並掌握好以下幾個環節,在小溪釣鯽魚還是會有不錯魚獲的。

一、力求擇機出釣

眾所周知,魚類是趨温性極強的動物,尤其冬季天寒水涼更是如此。由於冬季有別於其他季節,鯽魚有時不愛活動,基於此情,釣手在出釣前最好注意收聽、收看當地 氣象台站頒佈的天氣預報信息和實地觀察天象。通常應選擇風和日暖的天氣,最高温度應在8℃以上,最低不應低於-5℃以下,因氣温過低鯽魚基本無食慾,所以 釣到它的機率幾乎為零。

具體而言,若早上呈現濃香霜凍(農諺雲:濃霜強太陽。説明下霜是好天氣)或小溪結有薄冰,陽光明媚無大風的天氣出釣較為理想。還有 就是,從個人體感來判定天氣狀況,即是人無縮手縮腳感,即能伸開手或無大風比較暖和的天氣均可以出釣。

二、選擇適宜釣點

常言道:“釣魚不釣草,等於瞎胡跑。”從實踐來看選水草邊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冬季水域中水草雖已枯黃,但它仍能起到隱蔽、禦寒、聚集浮游生物等作用,鯽魚 見有如此好的水域環境,非常樂意在這裏安營紮寨。這裏需要注意的是,釣手應選擇水草稀疏適宜處作釣點。

因過密處陽光穿透力差,溶氧量少,水温回升慢,鯽魚 一般不願在此處久待,筆者曾做過這方面實驗。2010年12月25日,是一個晴好天氣,我收聽了天氣預報:南風,風力2~3級,最高氣温達15℃。午飯後 我輕車熟路到某水域垂釣,在一片茂密水草處做兩個窩點,守了近2小時愣是無魚咬鈎跡象。後來到水草比較稀疏處做窩,不到1小時就開始有鯽魚咬鈎,繼而釣效 頗佳。

此外,還可選障礙物和倒樹處作釣點。在小溪,沿岸長有樹木,遇到大風必有樹枝折斷落入水中;另外,秋冬交替正是農村修樹時節,修樹 時有部分樹枝落入水中;再就是發洪水時被淹沒的樹木,其中許多被砍伐,但水中仍有橫七豎八的倒樹、樹枝、樹樁等。

在這些倒樹和樹枝下面有許多鯽魚在棲身, 越是枯樹枝、樹樁處聚集的魚越多。因這裏有很多腐爛物會引來許多浮游生物和小蟲、小蝦,這些便成為鯽魚的美味,所以這裏讓它久久不願離去,願繼續在此棲身。

冬釣溪流鯽魚選擇釣點和做窩技巧

三、選用優質魚餌與做窩

1、誘餌

原本冬季鯽魚無食慾或食慾底 下,故此保持適口或帶有濃郁香味的餌料至關重要。通常以豆餅粉或菜籽餅粉在鍋上用文火炒香,然後再配上玉米粉、麩皮、碎大米加水拌和;亦可用大米、小米、 玉米糝事先用丁香酒浸泡24小時以上。總體而言,不管用何種餌料,一定要注意色、香、味三要素,力求做到投魚所好,否則,很難達到聚魚和留之目的。

2、釣餌

因為是冬季,通常以葷餌為主,譬如:小紅蚯蚓、紅蟲、白蛆、麪包蟲等都是上乘釣餌。

3、做窩

冬 季釣鯽至少做3個窩點,一來可輪番垂釣,二來可擇優選用。再則,小水域有別於養魚池和其他大水域,通常採用廣種薄收法,可提高總的魚獲量。但在用餌量上應 本着宜少不宜多的原則,因自然水域中水廣魚稀,加之水温偏低,有的窩點壓根無魚問津。當發現某個窩點上魚頻率較高時,每隔30分鐘用少許餌料續窩,這樣可 保持後續仍有魚可釣。但窩距應視水域情況而定,一般最好保持5~6米,若水域寬廣可再大些。總之,要依據釣點實際情況,窩點既可做遠亦可做近。做窩較遠時 最好用打窩器,免用手拋投,一是節約餌料又準確,二是鯽魚不會受驚嚇而逃竄。

四、釣具的合理搭配

冬季主釣鯽魚,又在小溪中垂釣,其釣具搭配理應採用“微型”釣組。竿,因冬季為枯水期,近岸水體較淺,為此用5、4~7、2米軟調長竿為宜。線,主線用 0、8~1、0號強力線,線長視水體深淺確定,腦線長5~6釐米即可。鈎、宜採用5~6號伊勢尼鈎,但鈎條要細軟為妥。墜,宜採用輕墜。漂,最好用市售彩 色塑料星漂。其中,漂與墜務必要匹配得當,漂的浮力應略大於餌鈎總重力,通常讓2粒漂呈現於水面,4粒在水下,此狀態下餌鈎在水底讓鈎背剛觸底為妥。

以筆者實踐證明來看,冬釣鯽用散漂優於立漂,尤其在窩點凹凸不平深淺不一時均好用,也便於調漂且靈敏度高,非常適宜在草洞、草縫處逗鈎。立漂雖醒目亦靈敏,但在草洞、草縫這些特殊釣點就顯得難以勝任,稍不留神就會發生掛漂,有時還會影響抬竿得魚。

五、具體垂釣方法

首先,在垂釣場所要保持安靜,走動時腳步要輕,避免大聲喧譁。當你將餌鈎穿好時,就可輕輕將其拋投至窩點水面(不得發出任何聲響),否則極易使魚受驚嚇而 逃。讓餌鈎緩緩下沉,待餌鈎落底後,應不時小幅提起放下,一般應控制在20-30釐米幅度上下,以此達到誘魚咬鈎之目的。

其間要有意識地暫停30-60 秒,繼而再重複以上操作,這樣在某種程度上誘魚效果會更佳。若在某個窩點較長時間守候仍無魚咬鈎(一般2小時以上),此時你也別枉費心機,應由“靜守”變 “遊動”,儘快轉移到其他處窩點垂釣。

冬天,由於你用的是蟲餌,加之在水中長時間浸泡,極易死亡變色(不再蠕動,紅色的變白,白色的變灰),其特有的味道亦基本消失,這樣的釣餌已影響誘魚效果,此時就要及時更換。此季節一般在8-10分鐘就應更換釣餌,實踐證明,勤於換餌對誘魚咬鈎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有些釣手認為,在自然水域做窩子,魚類亦都是聚在窩內,於是“不敢越雷池半步”,始終在窩點內垂釣。從實際情況看,其實並不然,有時大多魚類並非都喜歡在窩 內活動、覓食。有些魚類到窩點轉悠片刻並品嚐誘餌,一會兒工夫又會離窩而去,到窩的外圍(大約距離點1米左右處)作短暫逗留。

鑑於此情,釣手就應審時度 勢,因勢利導,抓住有利時機,及時調整戰略戰術,將餌鈎向窩點外轉移。經反覆引逗,在美味的誘惑下,魚類在消除疑惑後終將張口品嚐鈎餌,從而提高魚獲率。